严陵 了解更多有关严陵的内容
-
天下名泉之严陵滩水
⒇浙江桐庐严陵滩水严陵滩位于浙江桐庐县西富春山下的富春江畔。在山半腰处有两块大盘石,屹立东西两岩:东为严光钓鱼台,西为谢翱台。严光,即严子陵,东汉初会稽余姚(今属浙江省)人,因不愿为仕,退隐于富春山,
-
陆羽品水
唐玄宗天宝十一年(752年)四月,礼部员外郎崔国辅出任竟陵司马。他很器重陆羽的才华,常约了他一起郊游,他们这样共相处了三年。得知陆羽将投身对茶事的研究,崔国辅便将自己最心爱的两件东西白颅乌封牛和文槐书
-
天下泡茶佳泉
由于水对茶的特殊作用,所以,在中国饮茶史上,品泉试茶,可谓是茶人的传统做法。但由于历代鉴水试茗高手,各人嗜好不同,追求不一;加之,择水范围有大有小,环境条件早晚有别,因此,对佳泉的评述,虽然总的前提是
-
古人论水
中国在唐代以前,尽管饮茶已较普遍,但习惯于在煮茶时加入各种香辛佐料。在这种情况下,对茶的色、香、味、形并无多大要求,因而对水品要求也不高。唐代开始,随着茶品的增多,以及清饮雅赏之风的开创,才对水品有了
-
水是茶之母
老吴是我认识多年的朋友,都是来自外地的济南人。三十几年过去,他已经修炼成一个地道的济南人,晚上爬千佛山,早晨到黑虎泉打水,周六周日则去英雄山文化市场转一圈,有时候也淘点自己喜欢的小玩意。我还不行,尤其
-
鸠坑毛尖成“贡茶” 靠的是代代相传的技艺
春雷何好事,惊起雨前芽。如今,淳安乡下已是"春山半是茶",尤其是在群山环绕的鸠坑,远远望去,满山的茶叶,已经郁郁葱葱。之前的倒春寒,对鸠坑毛尖这样的老茶种影响并不大。再过十天,鸠坑毛尖就可以全面开采了
-
百花之首,万源之母(03)
据《煎茶水记》记载,陆羽排出的宜茶之水为:庐山康王谷水帘水第一;无锡县惠山寺石泉水第二;蕲州兰溪石下水第三;峡州扇子山下,有石突然,泄水独清冷,状如龟形,俗云虾蟆口水第四;苏州虎丘寺石泉水第五;庐山招
-
茶谱序
(明)朱权 著挺然而秀,郁然而茂,森然而列者,北园之茶也。泠然而清、锵然而声,涓然而流者, 南涧之水也。块然而立,[日卒]然而温,铿然而鸣者,东山之石也。癯然而酸,兀然而傲, 扩然而狂者,渠也。以东山
-
茶的品饮
茶之品饮,即品茶与饮茶。这其中更注重"品"字。"品茶"不但是鉴别茶的优劣,也可带出神思遐想和领略饮茶情趣。袁枚在《随园食单》中对此作了描述:"……杯小如核桃,壶小如香橼,每斟无一两,上口不忍邃咽,先嗅
-
饮茗辨水 神鉴佳话
古人饮茶,向来都很看重煮茶之水,称"器为茶之父,水为茶之母"。清张大复在《梅花草堂笔谈》中说:"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试十分之茶,茶只八分耳。"清《黄钺征符康阜册.
-
周重林专栏:陆羽论水 ||八分之水,试十分之茶
茶经过唐代的两次美学改造后,已经形成了一套独立于酒的美学话语[1]。李白在书写上确定了茶的好词系统,陆羽在品饮艺术上奠定了茶的标准,到了宋代,茶品与人品联袂出现,明代,茶则置身于广泛的物质空间之中,成
-
探访那悠久的桐庐茶文化
中国茶网资讯:在桐庐,人们说到茶往往最先想到的是雪水云绿。其实,雪水云绿仅仅只是源远流长桐庐茶的一道缩影。在长达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茶一直在桐庐人的生活中占据着一个重要的地位。因此,闲暇之余,回过头去,
-
浙江茶文化|浙江的茶文化的历史
浙江地区名茶迭出,许多名茶有着优美的传说、典故和趣谈,如龙井茶、鸠坑毛锋、九曲红梅等都有着优美传说,寄托了人们对亲情、爱情等美好情感的向往,而与茶有关的泉、井也纷纷被抹上了神秘色彩,如龙井和老虎刨出的
-
朱权茶谱
朱权(1378-1448),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六子,封宁王。自幼聪颖过人,晚年信奉道教,潜心茶道,着《茶谱》。《茶谱》全书除绪论外,分十六则。在其绪论中,简洁地道出了茶事是雅人之事,用以修身养性,绝非白
-
宜茶之水
水之于茶,犹如水之于酒一样重要。众所周知,凡产名酒之地多因好泉而得之,茶亦如此。再好的茶,无好水则难得真味。故自古以来,著名茶人无不精于水的鉴别。水的好坏对茶的色、香,味影响实在太大。明人田艺衡在《煮
-
论水
水之于茶,犹如水之于酒一样重要。众所周知,凡产名酒之 地多因好泉而得之,茶亦如此。再好的茶,无好水则难得真味。故自古以来,著名茶人无不精于水的鉴别。水的好坏对茶的色、香,味影响实在太大。记得余幼时多闻
-
唐代的茶道史话
地球上有茶树植物已有七八千万年的漫长历史,而茶被人类所发现和利用,相传起源于神农时代,仅有四五千年。至于有关茶的专著记载,要更晚些,只可追溯到公元8世纪。中国历史悠久,区域辽阔,其汉语方言众多,汉字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