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大力推动茶产业加工升级
这几日,贵州紫江富硒茶叶有限公司总经理吴俊宏心情激动,公司生产的福鼎珠茶在全省春茶斗茶大赛贵阳市初赛中获得94.94的高分,排名第三。事实上,不仅是紫江茶叶,此次斗茶,省市专家对开阳县10家企业选送的21个茶产品进行了专业审评,评分均达90分以上,达到优级的标准。
"激动,更多的是欣慰。"市农委总农艺师王祖泽说。在他看来,评审高分的背后是贵阳市加强茶园标准化管理,推动茶产业加工升级的不懈努力。
自古高山云雾出好茶,作为中国唯一兼具低纬度、高海拔、寡日照、多云雾、无污染,全境高原的茶区,贵州省高山云雾的独特环境造就了低农残、安全的茶叶品质。相关数据显示,贵州省茶园面积达660余万亩,种植面积全国第一;另一方面,很多中小微茶企生产条件简陋、工艺技术落后、配套装备差,普遍存在着"一流原料、二流加工、三流价格"的问题,贵阳情况同样如此。
"面积上来了,产量起来了,加工升级,加工企业产能、技术和装备水平提升的步伐也势必要加快,也是贵州从茶叶种植大省向茶叶强省转变的重要一环。"王祖泽说。按照贵州省茶叶三年行动计划,贵阳市加快引进清洁生产线、制定茶叶地方标准产品标准,满足"初制标准化、精制规模化、拼配数据化"的现代化大生产要求。
4月22日,贵州省开阳生态高效富硒农业示范园区的茶叶加工厂房,机器轰鸣,茶香阵阵。记者看到,源源不断的茶青经过摊青、杀青、揉捻、造型、拼配等多个环节后被加工成成品茶。
开阳县农业局副局长吴吉鲜告诉记者,2008年,开阳县有茶叶公司7家,8000多亩茶园,如今,开阳县茶叶企业数量已经达到75家,茶园面积17.3万亩,投产茶园面积8.5万亩,茶叶产量4900多吨,产值达3亿多元;茶叶加工能力显著提升,目前有茶叶加工厂28家,开发产品47个。
"土壤、气候等因素决定了开阳茶叶的好品质,原材料好,加工品质更要跟上去。"贵州开阳南贡河富硒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江冬才说。她说,在绿色防控上,公司采用物理手段实施绿色防控,严格控制普通化肥的使用,使用有机肥,从源头上控制了茶叶的品质;在加工工艺上,南贡河引进了成套的清洁化生产线。对每个环节的严格控制开阳富硒茶的品牌效应,南贡河茶叶通过欧盟462项检测指标,90%出口到欧盟。
吴俊宏也表示,一直以来,公司都是按照有机茶标准进行加工,在茶叶加工方法上已经申请了4个专利,目前公司正在与水城县一家公司进行合作,引进新的茶叶加工专利,提升茶叶加工能力。
相关资料显示,在贵阳市30万亩茶园规划中,开阳县占到20万亩。开阳县茶产业的变化正是贵阳市推动茶叶加工标准和加工生产线升级的缩影。为了推动茶产业发展,在做好茶叶生产基地、茶叶销售市场日常监管和例行抽检的同时,贵阳出台茶叶清洁化生产监管工作方案,开展了贵州珠形茶的研发及推广,完成地方公共品牌"黔山牌"茶叶系列的生产技术规程制定发布,与省茶叶专家、贵茶公司进行省级地方标准"绿宝石"生产技术规程的制定,向相关企业进行宣传贯彻。目前,贵茶公司完成了日产"绿宝石"2吨以上的清洁化、连续化、自动化生产线2条的建设,并投入今年春茶的生产;贵州柏春神鹊茶厂、贵州开阳南贡河富硒茶业有限公司等企业纷纷扩大生产车间,引进清洁化的加工生产线,提高茶叶生产的加工能力和品质。
据了解,今年贵阳市将继续加强"绿宝石"重点品牌和"开阳富硒茶"地方品牌建设,出台"开阳富硒茶"品牌使用和管理的机制。支持茶企引进清洁化、连续化、自动化茶叶加工线20条,提高初制加工能力,着力发展精制、拼配能力,支持茶企引进精制加工线4条,发展茶叶深加工,开发涉茶食品和旅游产品。同时,制定完善贵阳市茶叶标准体系,落实清洁化生产监管制度,开展"三品一标"认证,推动贵阳茶产业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