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香楼

一生不悔茶铭志

发表于:2024-12-23 作者:茶香楼
编辑最后更新 2024年12月23日,尹老安家在上海,那里也是他在茶行业扎根数十年的地方。尹老平日一个人生活,家里简朴又干净。在卧房的书桌上,放着他日常少不得的家伙什儿---高倍放大镜。前段日子,尹老为自己要出版的新书《茶学科技春秋》撰写

尹老安家在上海,那里也是他在茶行业扎根数十年的地方。

尹老平日一个人生活,家里简朴又干净。在卧房的书桌上,放着他日常少不得的家伙什儿---高倍放大镜。前段日子,尹老为自己要出版的新书《茶学科技春秋》撰写前言,就是在它的"帮助"下完成的。这部书是2012年前后,在好友多次催促和鼓励下,尹老才决定把自己在全国茶叶专业刊物和书报上发表过的茶叶科研文章,以及受聘参加茶叶书、辞、史、志等工具书编撰时写的条目,汇集成册,包含茶叶科研篇、茶事评论篇、茶史纪实篇和茶情诗歌篇四部分。

"老人家眼睛不好,看不清写下的字,写出来的字也歪歪扭扭,有时连自己也不认得。但他还是坚持动笔,常将放大镜举在眼前,看了又看,写了又写。这书稿终于在两个月前完成了。"尹老的儿子尹明说。仅前言部分,400余字,年轻人阅读不过1分钟,尹老却花费了数十天才"竣工",且改了六七次。"重新审阅这些文章时,有些内容他还能背出来。一旦发现存在错、漏、重复等,会立刻做出修改。"尹明提到父亲的状态,也有些感动,现今书还是初稿,A4的纸张共有257页。

记者观察到,书稿第四部分多为诗歌,这多为近两年尹老所写。毕竟年事已高,大块的文章写不了,老人家却又时刻想表达对茶的感情,于是在耄耋之年,将情寄托在诗里。"我喜欢诗歌,但不懂韵律,写写打油诗,希望将心里的东西表达出来。"尹老说。

18首诗中有一首《茶铭志》,写于2012年秋,诗中这样写道:"风吹浪打坎坷路,甜酸苦辣味全知;却喜老来身心健,一生不悔茶铭志。"

在这酸甜苦辣的滋味中,是尹老对茶的执着。1938年,吴觉农创办浙江茶叶改良场,都是穷乡僻壤的山沟,需要征有志青年去工作。尹老义无反顾地报了名,由此师从吴觉农,踏上了事茶路。又由于勤奋好学,他得到了第二位恩师吴昌济的指导。"他看我年纪轻、喜欢学习,一有空就教我外文和各种基础知识。"两人朝夕相处,说是师生,堪胜父子。

在松阳农业改进所总部工作时,尹老的眼睛几乎是"长"在显微镜上的。他每天研究培养基的制作,看细菌有多大、多少,细胞有多大、多长。看似重复、单调的工作,他却乐趣无穷,每日不厌其烦地记录数据,画图案研究,这样的工作一做就是两年。

1945年春,日军侵入贵州、广西等地,尹老决定投笔从戎。"国家若亡了,我就成了亡国奴。"说到这儿,尹老难掩悲伤,不禁眼眶含泪,激动地说:"我不想当亡国奴,所以我选择了参军入伍。"入伍半年迎来喜讯,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复员后的尹老,从此回到了他喜欢的茶行业,开始了出口茶叶检验工作。

采访两个多小时,尹老中间没有休息,他希望在时间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地讲更多的内容。听说记者要来,他还特意嘱咐儿子,申请在小区的老年人活动中心安排了一间办公室。"我爸很重视这次采访,他一直希望把过去一些有价值的东西留下来、讲出来,让更多的人知道和了解,他出这本书也是这个意义。"尹明说。

一上午时光匆匆,尹老近八十载的茶故事又怎能讲完?但在这笑中、泪中娓娓道来的往事,却如潺潺流水一般,流过我的心,让我对这位老茶人心生崇拜与敬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