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香楼

发展制茶工业的意义

发表于:2024-12-24 作者:茶香楼
编辑最后更新 2024年12月24日,我国是茶树原产地,距今五六千年前的仰韶文化时代,就有野生茶树。母系氏族公社采集植物是主要生活来源。到了神农时期,即公元前二千多年就发现茶树的鲜叶可以解毒,据传说,神农尝百草以疗疾,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

我国是茶树原产地,距今五六千年前的仰韶文化时代,就有野生茶树。母系氏族公社采集植物是主要生活来源。到了神农时期,即公元前二千多年就发现茶树的鲜叶可以解毒,据传说,神农尝百草以疗疾,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

到了战国时期诸子百家齐出,著书立说,写成类似总结性的记录。历代流传的古事,凭其所好,集约写成专书--《神农本草》。

茶叶因能解毒,从而得到劳动人民的重视而发展种植。种植的面积越大,治病就越广,饮用的人也越来越多,于是就从治病的药物而逐步发展为日常的饮料。在西汉时期饮茶习尚就流传于外,流传促进栽培面积扩大;栽培面积扩大,促进迅速传播。如今,我国东南、西南各地,茶树触目皆是,已成为我国主要特产和出口主要物资之一,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在国外,中国茶叶到哪里就成为哪里日常主要饮料之一。

一、卫生健身的优良饮料

用茶发展首先从神农时期到春秋前期,最初作为祭品;其次从春秋后期到西汉初期逐渐作为菜食;又次从西汉初期到西汉中期,发展为药用;再次从西汉后期到三国时代,发展为宫廷的高级饮料;最后从西晋到隋朝,逐渐成为普通饮料,至唐、宋遂为"人家一日不可无"的饮料。这是指主要作用而言,其实各个时期相互交错,不能机械地划分。

饮茶作用,历代医药书籍都有记载,概括起来有:兴奋解倦,益思少睡,消食云痰,解毒止渴,利尿明目,增加营养等。功效很大。由人们多次实践才认识茶中所含成分有益于人体的健康。后经不断地分析研究,健身的功效愈明显,不仅我国历代的医药家把它作为治病药物和健身饮料,就是国外的医药家对它评价也很高,提倡饮茶。饮茶能满足人们各种不同的需要,为广大人民所喜爱,现时几乎已普及全世界。

茶中含有的有机物和无机物,与人体体液的主要成分、营养和健康都有关系。人体是由无数的有机物和无机物构成的,生活也靠这无数而复杂的化合物不断地循环代谢。各种化合物代谢不正常就能发生各种疾病。茶中含有的各种化合物,许多是人体所需要的,与代谢有密切的关系。

茶中含有有机酸和杀菌物质。有机酸与吗啡、尼古丁中和成盐类。盐类大多溶于水,可从尿中排出体外。饮茶可解烟毒,吸烟的人,多数好饮茶。

茶中含有脂肪酸,如丙酸、辛酸、十一烯酸等,均为有效的抗霉剂。茶中含有枸橼酸,枸橼酸盐能防治血液凝固,溶液可溶解由钙盐所组成的尿道结石。水杨酸、苯甲酸和对香豆酸都有杀菌防治疾病的作用。

茶中的杀菌成分,有醇类、醛类和酯类等化合物。茶中无机物如硫、碘、氯等以及叶绿素也都有杀菌作用。

茶中含有生物碱,如咖啡碱、可可碱、茶碱和氨茶碱等,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和心肌,以及骨胳肌。扩张冠状动脉,松弛横纹肌和平滑肌,解除疲劳。这些生物碱都有利尿作用,特别是氨茶碱利尿作用更大,为治疗浮肿药物。

茶中含有类黄酮化合物,包括黄烷醇、黄烷酮、黄酮醇和花青素。19世纪不明这团混合物的性质,借称为茶鞣质,泽音为茶单宁。这团混合物包含数十种化合物,性质非常复杂。经过一百多年的研究分析,已知其主要成分与所谓音宁大不相同。

类黄酮复合物,根据国内外医药界的实验研究,治疗疾病效果很大。有抗放射性锶90、钴60效能。改善微血管的渗透性,而增强血管的抵抗力。增加有机体对维生素C的吸收与积累,以及加强利用和同化的效能。提高副肾皮激素的分泌,而调节新陈代谢,使体内生活活动和机能协调。加强血管的弹性,杀菌解毒。

黄烷醇还原,生成红色素花色甙的衍生物,有利尿作用。黄酮醇具有维生素P的作用,增强心肌和血管壁弹性,而对于治疗某些类型的高血压症有一定的疗效。黄酮醇还可以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防治血液中、肝脏中的烯醇,以及中和脂肪的积累,有防治动脉硬化的作用。

茶中含有人体营养成分,如蛋白质、氨基酸和各种糖,以及多种的维生素,尤其是绿茶含丰富的维生素C。维生素C为人体新陈代谢不可缺少的成分,口服大量的维生素C,有搞癌的作用。

茶叶既是日常生活饮料,又是防治一般轻度疾病的便药,特别是我国边区少数民族不可少的必需品。发展制茶工业,生产大量的优质茶叶,对改善人民生活、保证人民健康可起一定的作用。

二、农茶工茶的丰盛产品

茶叶生产亦农亦工,不是单纯的农林业。茶树鲜叶经过加工,才能体现经济价值,与一般的农林产品不同。鲜叶加工还要及时,鲜叶采收后不随时加工就会变质。加工技术不好,经济价值大大降低。不像一般的农林产品收获后,不需加工或慢慢加工,或受加工技术影响小。尤其是手工制茶技术赶不上机制茶,影响茶叶生产很大,需要发展与改进是很迫切的。发展机械制茶工业,是改进制茶技术、提高品质的重要措施。

据国家统计局1983年统计,全国产茶40.35万吨,各省(区)产量不一,其中以浙江为最多,年产8.613万吨,其次是湖南,年产5.817万吨,再次是四川,年产3.618万吨,安徽年产3.376万吨。1.5万吨以上2.5万吨以下的,有福建、云南、0.5万吨以上的有广东、江西。0.5万吨以下的,有广西、贵州、陕西、河南、山东。1985年除浙江、湖南两省外,其他各省都在不断地增产,如安徽省增产到4万多吨、广东省增产到2万吨,其他各省或多或少地不断增产。

近年来,甘肃、西藏、新疆等地试种也已成功。产茶县不断增加,山区乡村也大力发展茶叶生产,茶树栽培面积不断扩大,全国茶园面积,由19811582万亩到1983年增至1657万亩。有些山区从事茶业的人口至少有40%,个别地区大大超过。如安徽省祁门县有90%的乡村种茶,茶叶收入为生活物质的一部分或大部分来源的人口,约占95%。由此可知,有些山区人民生活与茶叶生产息息相关。

三、古今中外的畅销商品

茶叶成为流通商品,始于西汉时期。其后输入各国,为世界大多数人民的日常饮料。据海关不完全统计,公元1886年茶叶输出达到134094吨。清末茶政不振,民国时期内乱不息,茶叶外销一落千丈只剩几千吨。

我国的自然条件很适宜于茶树生长,品种资源丰富,茶叶种类繁多,茶叶产、质量并茂,为一大量出口的传统产品。新中国成立后,积极扩大外销,茶叶输出逐年增加。1950年只有19个国家和地区输入我国茶叶,其中绿茶13个,红茶6个。1957年输入我国茶叶的就有52个国家和地区。欧洲有罗马尼亚等18个国家;亚洲有朝鲜等17个国家,以及香港、澳门等地区;非洲有埃及等10个国家;大洋洲有澳大利亚、新西兰;美洲有加拿大、智利、乌拉圭。其后,凡脱离殖民地统治而独立与我国建立外交关系和贸易关系的国家都输入我国茶叶,到1965年,扩大到94个国家和地区,其中绿茶45个,红茶49个。

1983年,有167个国家和地区与我国建立贸易关系,输入我国茶叶有74个。有的输入绿茶、红茶、青茶三大茶类,有的只输入个别茶类。如以茶叶种类分:绿茶(包括花茶)有80个,红茶有51个,青茶有20个。每年输出茶叶10多万吨,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我国朋友遍天下,茶叶外销满全球。近年来,茶叶输出为全国总产量的1/4,比1950年增加8培多。我国著名绿茶,如西湖龙井、黄山毛峰、洞庭碧螺春和庐山云雾等等,很受世界人民的欢迎,正在陆续输出。发展制茶工业对提高制茶品质,大量出口,满足国内、外广大人民的生活需要有很大作用。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广泛地开展科学试验和调查研究,对提高茶叶品质更是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