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香楼

《闲情偶寄》里的茶具

发表于:2025-01-24 作者:茶香楼
编辑最后更新 2025年01月24日,作者:余零《闲情偶寄》是明末清初李渔写的一本极其生活化的书,其中包括词曲、演习、声容、居室、器玩、饮馔 、种植 、颐养等八部,内容较为驳杂,戏曲理论、养生之道、园林建筑尽收其内。因为李渔是一个非常有情

作者:余零

《闲情偶寄》是明末清初李渔写的一本极其生活化的书,其中包括词曲、演习、声容、居室、器玩、饮馔 、种植 、颐养等八部,内容较为驳杂,戏曲理论、养生之道、园林建筑尽收其内。因为李渔是一个非常有情趣的人,其人潇洒倜傥,是一个真正的性情中人。居住南京的时候,把居所命名为"芥子园",并开设书铺,编刻图籍,广交达官贵人、文坛名流。他被人认为是中国当时一位杰出的戏曲和小说作家,但是于《闲情偶寄》这本书,对于茶具,多有精辟的论述。

《闲情偶寄》是李渔对自己的生活所得所闻见的事物的总结性的书。全书内容包揽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其中在《器玩部•制度第一》里的茶具一节说到了他对于茶具--紫砂壶的认识,还作过仔细的研究。李渔论茶具和饮茶,讲求那种艺术与实用的统一,他的记载和论述,对后人有很大的启发。他说:"茗注莫妙于砂壶,砂壶之精者,又莫过于阳羡,是人而知之矣。然宝之过情,使与金银比值,无乃仲尼不为之已甚乎?置物但取其适用,何必幽渺其说,必至理穷义尽而后止哉!凡制茗壶,其嘴务直,购者亦然,一曲便可忧,再曲则称弃物矣。"李渔谈到好的茶壶莫过于紫砂壶,紫砂壶的产地最好出自阳羡。古代阳羡就是现在的宜兴,宜兴紫砂壶在当时确实有很大的名气。李渔的观点是对的。明清以降,紫砂壶的造型艺术达到了很高的水平,特别是供春、时大斌、徐有泉这些大家的出现,给紫砂壶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空气,给当时闲情雅致的文人雅士带来了把玩的雅致。紫砂壶也在明代奠定了厚实的基础。不过,李渔并不完全认同有些人痴迷过度的行为,而是把紫砂壶视为一种实用茶具。他还对制壶形制进行了细致的探讨,认为茶壶要追求实用,壶嘴要直,出水流畅,避免阻塞之病。因为茶壶始终都还是茶具,茶具以壶饮为主要功能。这些想法都是可取的。

除了紫砂壶,《闲情偶寄》中还深入地探讨了储藏茶叶的器具。有一段这么论述:"贮茗之瓶,止宜用锡。无论磁铜等器,性不相能,即以金银作供,宝之适以崇之耳。但以锡作瓶者,取其气味不泄;而制之不善,其无用更甚于磁瓶。"李渔认为储茶当用锡制的器物,防止茶叶香气的流失。论述精当明晰,同时也表明了他对于茶叶本性的理解。茶这种东西极易吸取异味,一旦暴露在空气中就会吸取其他东西的气味而改变品质。而锡罐则是封口极好,不易生锈,不像铜铁,放置潮湿一点的空气中一段就会发生化学反应。进而他有说:"询其所以然之故,则有二焉。一则以制成未试,漏孔繁多。凡锡工制酒壶等注等物,于其既成,必以水试,稍有渗漏,即加补苴,以其为贮茶贮酒而设,漏即无所用之矣;一到收藏干物之器,即忽视之,犹木工造盆造桶则防漏,置斗置斛则不防漏,其情一也。"这段对于锡罐这种茶具的论述,在制成之后,必需经过认真的测试,以达到真正能够防止气味的侵入。书中主张用水或者用吹气来测试锡罐的漏孔,对于现在的制壶不无借鉴的作用。

《闲情偶寄》中关于茶具的论述虽然篇幅有限,但是精当简明,显示出作者对于生活的体察可谓细心入微。对于当今人们生活,还是有一定的借鉴作用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