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中蕴五行 养生有讲究
五行基本概念
茶能养生,这在许多中国古代茶书以及医药书中都有记录,日本茶道之祖荣西(1141-1215)则在此基础上,写了一部"吃茶养生记",系统地阐述了茶养生的主要理论问题。荣西所依据的养生理论,就是古代中国的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是古人用来说明万事万物的相互联系、相互资生和相互制约,从而达到生态平衡一种理论。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五种要素,五行之中每一行都不能缺少,缺少了一行,这个体系就不存在;哪一个要素也不能过分,过分了就会影响其他几个要素,体系就要发生相应的变化,五行学说论述的就是这五种元素之间存在的相生、相克的复杂关系。
相生就是五种要素之间存在着"生养、促进"关系。但是世界万物不仅需要互相资助的"相生",还需要"相克",相克就是"克制、制约"关系。"五行相生次序是: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五行相克次序为: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相生与相克两密不可分,缺一方面不可。从而构成世界的平等、和谐体系。
在长期的劳动与科学实践中,人们进一步发现和拓展了"五行"的具体内容,五行不仅包括五种基本元素,也包括:五方,东西南北中;五色,黄绿青黑白;五味,酸甜苦辣咸;五官,鼻口眼耳舌;五脏,心肺肾肝脾;等等。而这些因素,相互间都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
需要指出的是,五行之中的水、火、木、土都是自然物质,金则是人类劳动的成果。因此,五行间的相生和相克都必须有人类的劳动参与才能实现,没有人类活动的参与,五行不能成立,也不能"行"起来。
茶中包蕴的五行
一般来说,茶属五行中的木;但这更多的是从茶是野生植物的角度来归类。作为野生植物的茶树,经过人的劳动加工,成为可供饮用的成品后,它的性质就产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所以,我们这里说的茶,主要指成品茶而不是茶树。
茶叶本身属木,但是如果要成为可以饮用的成品茶,就必须要有其它四种元素的参预调和才行。试以岩茶为例分析如下:
火:制作时,杀青、干燥、复焙;冲泡时,烧水;
金:传统制作工艺,一般是置于铁锅中杀青,铁锅属金;现代机械化制作,许多机械都是钢铁制造;此外,茶叶的包装贮藏,常用锡泊、锡罐、马口铁罐、不锈钢桶等金属。
土:传统制作,需将茶叶放地上摊晾;俗语称之为"吸地气";成品茶的包装贮藏,陶瓷是最常用的容器;而在冲泡时,最佳的功夫茶具是紫砂壶、小瓷盅;此类茶具均属土。
水:最大的作用在于冲泡。水为茶之母,好茶需好水,没有水就泡不成茶。
由此看来,小小的一杯茶汤中,包蕴着的却是完完整整的一个五行世界,金、木、水、火、土,缺一都不可。
尽管如此,具体到每一杯茶汤,五行的比重却各有不同。有时火的成份大,比如乌龙茶包蕴的火就较绿茶黑茶白茶黄茶为多,而乌龙茶中的高火茶包蕴的火又比低火茶为多。用金属容器包装贮藏的茶,包蕴的金成份较多,茶叶在金属容器中存放时间越久,金的成份就越多;至于土的成份,也与金一样,凡用陶瓷容器贮藏的茶叶,时间越久,含量越重。
因为茶中包蕴的五行成份比重不同,茶性也就产生相应变化。这一点乌龙茶与红茶最明显。一般来说,茶味苦,苦则寒凉,故凡未经发酵与多次烘焙的绿茶、白茶类的茶性偏凉;乌龙茶因经发酵与多次烘焙,火气较大,故茶性转甘偏温。若经一定时间陈放,待火气退尽后,茶性则转为平和。
人体中的五行
人体虽是血肉之躯,却与他所处的自然界一样,也是一个完整的五行世界。
五脏:肝、心、脾、肺、肾;
六腑: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中焦);
五官:目、舌、口、鼻、耳;
五体:筋、血、肉、皮毛、骨;
每一种器官都与五行一一对应。当然,这不是说人体的器官是简单的元素,而是具有与对应元素相似的性质。肝属木,木性蓬勃,而肝的功能是藏血造血,贮存营养,以保持人体的持续生长;心属火,火性活泼,心的功能是输送血液,使血液在人体中正常循环,维持体温;脾属土,土性厚重,为万物之母,脾的功能是将肠胃吸收来的营养转化为人体的动能肺属金,金性坚实,肺的功能则是呼吸,振动时便发出声音;肾属水,水性柔弱,肾的功能主排尿,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凡此种种,均可以相同道理类推。
根据传统医学理论,人体中的五行(五脏六腑)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每一部分都有特定功能,只有各部分相互协调平衡,才能保持人体健康。任何一部分出了问题,机体就会出现不协调,不平衡,人就会生病,出现不舒服甚至痛苦的感觉。
即使没有疾病,从每一个具体的个人体质性情来看,有些人天生脾气暴燥,易怒;有的人天生抑郁,易悲;有的人天生乐观,笑口常开;……这种表现,一方面是遗传因素造成,另方面也与后天的煅炼修养有关。但是不管怎样,都说明他体内的五行不平衡,某一行在五行中占据了优势和主导地位。所以,传统方术有关于人的五行属相的说法:木性之人,面青,身长;火性之人,面赤,体健;土性之人,体厚,面黄;金性之人,体实,面白;水性之人,体柔,面黑;
五行属相不同的人性情也不同:
木"具有生发、条直的特性,主仁,其性直,其情和;
"火"具有发热、向上的特性,主礼,其性急,其情热;
"土"具有生养、孕育的特性,主信,其性重,其情厚;
"金"具有肃静、杀敛的特性,主义,其性刚,其情烈;
"水"具有清凉、向下的特性,主智,其性聪,其情善。
传统中医诊病,运用望闻问切等手段,从人体表现出的不正常和痛苦症状,找出生病的器官和原因,再根据具体情况对症下药,促使人体五行平衡和谐,以恢复健康。五行诊治的基本原则是:
从相生角度:1.滋水涵木法,即滋养肾(水)阴以养肝(木)阴的方法,适用于肾阴亏损而导致的肝阴不足之证。2.益火补土法,即温肾阳(火)以补脾(土)阳的方法,适用于肾阳衰微而导致的脾阳不振之证。在五脏配属五行中,火指心,但自命门学说兴起,对机体的温煦多指为命门之火的作用,即肾阳的作用。3.金水相生法,即滋养肺(金)肾(水)阴虚的治疗方法,适用于肺虚不能输布津液以滋肾,或肾阴不足,精气不能上滋于肺,而致肺肾阴虚者。4.培土生金法,即补脾(土)益气而达到补益肺(金)气的方法,适用于脾胃虚弱,不能滋养肺而致肺虚脾弱之证。
从相克角度:1.培土制水法,适用于脾虚不运,水湿泛滥而致水肿胀满之证。土和水,指脾肾两脏,培土制水,指温运脾阳,或温肾健脾,以治疗水湿停聚为病,又称温肾健脾法。若肾阳虚不能温脾阳,则肾不主水,脾不制水,水湿不化,治当以温肾为主,兼顾健脾。2.抑木扶土法,适用于肝的疏泄太过,木旺乘土之证。木和土,乃肝脾两脏。抑木扶土,即疏肝健脾以治疗肝旺脾虚,又称疏肝健脾法、平肝和胃法、调理肝脾法。3.泻南补北法,适用于肾阴不足,心火偏旺,水火不济,心肾不交之证。心主火,火属南方;肾主水,水属北方。泻南补北法,即泻心火滋肾水,又称泻火补水法。4.佐金平木法,适用于肺失清肃,肝火偏盛之证。金和木,乃肺肝两脏。佐金平木,即清肃肺气以抑制肝木,又称清肺泻肝法。
以五行理论指导饮茶
根据以上传统五行理论以及治疗方法的基本要点,用以指导饮茶,可以取得良好的养生效果。
首先,要了解自已身体的五行状况。对于一般的人来说,当然未必能搞的那么清楚,但起码应该了解自己的体质特点,例如,平时容易犯什么毛病,饮食方面有什么禁忌,是畏寒,还是怕热,等等。好在现在医疗条件比较发达,一般经过定期体检,就能知道自己身体的状况,有什么毛病。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才能达到饮茶养生的充分效果。
其次,要了解不同茶类的特性。一般来说,绿茶、白茶、黄茶性凉,青茶(乌龙茶)、黑茶(普洱茶)、红茶性温;这是只是总的状况,具体到某一种茶,情况又会发生变化。刚刚炒好的新鲜绿茶,就有火气,必须放置几天后才适合饮用;乌龙茶、红茶的情况更是如此,一般都要放置半年一年后才能退尽火气,否则喝了容易上火;若陈放三年以后,则性转平和。适饮的人群与季节较多;但近年来出现一些新工艺乌龙茶,如清香型铁观音,性则与绿茶接近,偏寒凉了。而以普洱为代表的黑茶,一般是新茶偏凉,陈放一定年限后就变平和了。
使用不同的容器与茶具,也能改变茶性。若用陶瓷器具贮茶泡茶,茶的土性可得到加强;若用锡、银等金属器具贮茶泡茶,茶的金性可得到加强。
除此以外,还应尽可能了解气候,地域以及饮食习惯的不同变化,因为这些外在条件往往会对人体产生影响,打破原先的五行平衡。这样就要相应地选择适合的茶品饮用。一般来说,南方气候湿热,适饮乌龙茶,普洱茶;北方燥寒,适饮绿茶,陈年茶;夏季适饮绿茶,冬季适饮红茶;饮食清淡,多海鲜者,适饮乌龙茶;饮食浓重者,适饮绿茶;饮食多牛羊肉者,适饮普洱;……
对这三方面情况了解后,就能根据每一个人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茶品。胃寒畏凉体质之人,不宜饮绿茶和清香型铁观音,可常饮大红袍、浓香型铁观音等乌龙茶,以及红茶;体热火盛体质之人,可常饮清香型铁观音,白茶,绿茶;胃弱脾虚体质之人,可常饮储藏于陶罐多年的陈香型铁观音,以及陈年岩茶,红茶,普洱茶;肾虚尿频体质之人,可常饮储藏于锡罐中的陈年乌龙茶;……如此等等。
总之,原则就是促进人体五行和谐,只要五行和谐,身体就自然健康,就能使饮茶达到最佳的养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