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情茶意茶生活
俗语云:柴米油盐酱醋茶。这茶本是生活一部分。茶有南北东西之别,也有产地名号之分。但不管哪儿的茶,总以自己的特色赢取饮茶者的喜爱。与茶处久了,生出一两桩茶事,是很自然的。
熟知我的亲友知道我喜好茶,故而送物,大多为茶叶。自离家在大都市里创业,于闲暇之余,品茶是我最大的癖好。而家乡亲友要送我茶,也不易了。但外婆仍惦记着。有次她得着幺姨送的茶叶,便托了父亲打电话给我,说我喜欢茶,要将茶叶送我。外婆的苦心,我怎能回绝,便让父亲先留着。
让我想不到的是,几天后就接到了一个快递包裹。拆开来,我发现居然是茶叶。这时父亲来电话,问我收到快递没有,我说收到了。父亲说怕时间放长了,茶叶发霉,这才用快递寄给我。我默默听着,心里酸酸的。我知道,那一份亲情才是最宝贵的。
只要有友人来访,我便泡制上外婆给的茶叶,与友人分享。友人说茶叶不错,很纯,很润,不燥。我说这茶自然没的说。待听我讲了茶的来历,友人深有感触,也说到自己与茶的事。
友人的家乡也产茶叶,每次回家,母亲必定泡上茶水给他喝,谓之曰:洗尘。每次出远门,母亲也会泡茶,让他喝完满满一大杯。叫做:结缘。意思是出门在外像茶一样,高低贵贱,可以四处结缘,顺利平安。有次急着赶车,友人没喝茶就出门,母亲提着茶壶在后面追赶,友人歇口气的当儿,回头看到母亲一高一低的在不平的山路上走着,他当时心里难受极了。他说,那时候,他一下子明白了母亲,明白了真正的亲情意义。
自那以后,他不管走多远,都会带着家乡的茶叶,遇到烦心事,高兴事,都要喝喝家乡茶。喝着家乡的茶,让他时刻铭记着母亲的教诲,时刻忆念着母亲对他的那一份深深的情感。
陪着友人沉默一会,然后我们聊到了古今的茶事。
翻开中国茶的文化,可以发现茶与道结缘甚深。陆羽不做和尚,撰写《茶经》,由茶入手,阐释了人生与茶的道法,他因此被称为"茶仙"。卢仝好茶成癖,作了许多茶诗,在《茶诗》里道出精辟之语:"七碗通仙"。宋代文豪苏东坡是个非常懂得生活情趣的诗人。在《汲江煎茶》里,他吟道: 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大瓢贮月归春瓮,小勺分江入夜瓶。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枯肠未易禁三碗,坐听荒城长短更。此诗字句奇妙生动,若非对生活对茶有透彻的感悟,绝难写的如此入木三分。
民国文豪郁达夫在游山玩水时,也喜好喝茶。不过郁达夫不以文学家自居,每每喝茶,皆付茶费。在临平山逛安隐寺,他即使吃上一碗茶,也要付四角小洋。到了花坞,遇到一处茅庵,比丘尼煮茶来给他喝,他照样付茶费,比丘尼却不收,退让了半天,比丘尼便做顺水人情,将茶费给了车夫。这让郁达夫很是佩服比丘尼的风度。
最有情趣的则是,他在《半日游程》里的喝茶雅事。一面喝清茶,一面吃糕点和藕粉。一位老翁算账说到:一茶、四碟、二粉,五千文。郁达夫觉得甚妙,当即对上:三竺、六桥、九溪,十八涧。郁达夫如数家珍的将风景名胜嵌入联句,诗文才情,由此可窥一斑。
曾有人评论:饮茶者皆为雅士,哪怕她是村妇,只要端着茶杯,啄饮茶水,其优雅之态,亦显露无余。
诚然,包含了诗意情感的茶,触动了多少古今人儿哩!
(作者:罗奇 来源:网 网专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责编:陌上瘾)
更多茶的内容,请点击茶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