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香楼

汤瓶煮水烹香茶

发表于:2025-01-11 作者:茶香楼
编辑最后更新 2025年01月11日,遥想当年,苏东坡因言获罪,带着老婆孩子去黄州务农,工资停发,捉襟见肘,连包茶叶都买不起。某朋友听说了他的窘况,给他寄过去一块上等茶砖。收到茶砖以后,苏东坡不舍得喝,切下来半块,让老婆和儿子打打牙祭。哪

遥想当年,苏东坡因言获罪,带着老婆孩子去黄州务农,工资停发,捉襟见肘,连包茶叶都买不起。某朋友听说了他的窘况,给他寄过去一块上等茶砖。

收到茶砖以后,苏东坡不舍得喝,切下来半块,让老婆和儿子打打牙祭。哪知苏夫人不懂喝茶,她直接把茶砖下到锅里,像煮饺子一样大火煮了三滚,完了又往里面放食盐、放姜末、放各种各样的调料,就差没放香油了。这锅茶汤煮好,苏夫人盛了满满一碗,端给东坡,东坡又心疼又生气,责怪老婆把好好的茶叶给糟蹋了。

苏东坡不该怪老婆,宋朝好多女人都没见过世面,在她们心目中,茶就是拿来煮的,煮茶就跟煮菜汤差不多,一定要放盐放姜放调料。顺便说一下,这也是一千年前大多数中国人的喝茶方式,今天还有遗风,不信您可以到牧区瞧瞧。

苏东坡是宋朝人,宋朝上流社会在喝茶方式上进行改革,把煮茶改成了点茶:想喝茶,先碾茶,把茶叶或者茶砖烤干、碾细、碾成茶粉,放到碗里,再煮一壶滚水,往茶碗里浇,一边浇一边搅,搅匀以后,端起茶碗轻啜慢咽,连茶水带茶末一块儿往肚子里灌。

煮茶比较容易。找一个灶台,一口铁锅,铁锅架到灶台上,锅里添水,锅下生火,煮到第一滚,开始放茶叶,再煮上一滚,赶紧停火。这时候,舀一勺茶汤,尝尝味道,如果有涩味,证明水质达不到要求,加点儿盐,把涩味压下去。当然也可以再加别的东西,例如花椒、胡椒、丁香、龙脑、陈皮、核桃、芝麻、大枣……根据个人口味酌情添加。当然,调料加得越多,茶叶本来的味道就越不明显,所以茶圣陆羽建议只加盐,不加其他任何调料。

点茶比较难。

宋朝人点茶,不用铁锅烧水,只用汤瓶烧水。汤瓶其实不是瓶,而是带有提梁和细嘴的壶。这种壶有大有小,大的能烧3斤水,小的能烧1斤水。材质也不一样,有金壶,有银壶,有铜壶,有铁壶,有锡壶,有瓷壶,有砂壶。

金壶太贵重,一般的士大夫用不起,普通老百姓更加用不起,他们只能用银壶、铜壶、铁壶和锡壶。银壶和锡壶不耐高温,假如炭火过猛,壶底会烧穿;铁壶呢,又容易生锈,故此铜壶在宋朝茶艺界呼风唤雨、独树一帜。假如您多读宋朝话本,可以留心一下话本里描写的茶具材质,"铜汤瓶"在酒店、饭店、妓院、私塾、早市俯拾皆是。

宋朝瓷器很有名气,紫砂工艺也基本成熟,但是瓷壶和紫砂壶在当时并不受欢迎。倒是到了明朝,朱元璋的儿子朱权经过反复试验之后,发现瓷壶和紫砂壶既能拿来泡茶,也能拿来烧水,比以上各种金属汤瓶卫生得多。朱权让匠人加工了一批"瓷汤瓶",半尺来高,壶底很薄,壶腹很大,壶口很短,壶嘴很长,壶肩有提梁,提梁上裹着棉布,点茶的时候不会把手烫伤。

汤瓶是壶,壶身不透光,水开与否从外面看不见,只能听声。嗡嗡嗡,嗡嗡嗡,汤瓶里发出蚊鸣,说明水热了;沙沙沙,沙沙沙,汤瓶里发出雨声,说明水快开了;呼噜噜,呼噜噜,既像雷声,又像打鼾,嗯,水开了。水一开,赶紧把汤瓶从燎子上取下来,赶紧往茶碗里浇水点茶。此之谓"听声辨水",是宋朝茶人的一项基本功。

(作者:王凯 来源:德州新闻网 责编:艾文华)

更多关于茶的内容,请点击茶相关资讯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