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香楼

返璞归真“茶之煮”

发表于:2024-09-20 作者:茶香楼
编辑最后更新 2024年09月20日,图为:民国钱慧安的《樵子煮茶图》自唐代以来历代文人雅士,达官贵人,以及身居要职的朝中官员归隐后都把饮茶当作享受闲居生活的重要生活方式。在诸多书画卷中,多在山泉边,柳荫下,竹林中,亭廊里,花园内,他们围


图为:民国钱慧安的《樵子煮茶图》

自唐代以来历代文人雅士,达官贵人,以及身居要职的朝中官员归隐后都把饮茶当作享受闲居生活的重要生活方式。在诸多书画卷中,多在山泉边,柳荫下,竹林中,亭廊里,花园内,他们围坐在一起,茶童煮茶,侍女端茶,雅士们边饮茶,边谈古论今,自由自在,无忧无虑地举目赏景,聆听泉声,尽情地享受品茶与大自然带来的愉悦。

中国是生产茶叶最早的国家,究竟从什么时候开始生产茶叶却没有考证,真正有文字记载的就是唐代被称为"茶圣"的陆羽所著的《茶经》。它是关于茶叶生产历史、源流、技术、茶道原理的综合论著,也是世界上公认的第一部有关茶叶的专著,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茶经》共十章,其中第五章是专门论述"茶之煮"的。

饮茶始于唐,盛于明,在唐诗宋词中很少有与茶有关的诗句,但到了明朝,许多书画大家作品中都有涉及煮茶的图卷,像明代四大家沈周的《煮茶图》,文徵明的《浒溪草堂图》,唐伯虎的《品茗图》,仇英的《烹茶论画图》。清代四王的山水作品中也有涉及煮茶的内容。清末民初画扇中更是多之又多。自唐代以来历代文人雅士,达官贵人,以及身居要职的朝中官员归隐后都把饮茶当作享受闲居生活的重要生活方式。在诸多书画卷中,多在山泉边,柳荫下,竹林中,亭廊里,花园内,他们围坐在一起,茶童煮茶,侍女端茶,雅士们边饮茶,边谈古论今,自由自在,无忧无虑地举目赏景,聆听泉声,尽情地享受品茶与大自然带来的愉悦。

煮茶是古人的一种饮茶方式,其实当代人也把饮茶当作一种休闲、缓解工作压力及消除疲劳的方式。随着饮茶方式的深化,会有更多的人仿效古人的煮茶方式。

煮茶要具备以下条件:一是煮茶器具。古人多用沙壶,陶壶,生铁壶,泥壶。现在用生铁壶煮茶的较多,用木炭,固体酒精作为柴禾。二是茶材。并不是所有的茶叶都能煮,像绿茶、新茶不行。另有老茶中黑茶、茶头、普洱,越老越耐煮。像百年古茶更是耐煮,一连煮几十次都不褪色,香气不减,古茶的包装一般用瓷罐、紫砂罐、动物胎皮封闭,罐装用石灰封存与空气隔绝永不串味,自然发酵,时间越长,味道越醇,价值越高。百年以上的古茶在拍卖会上有的拍到几十万元,甚至几百万元之高,这种茶一般见不到。茶叶越老,发酵时间越长,茶中的茶多酚越多。因为百年前的茶材都是绝尘无染,真正的绿色茶品,对身体有益无害。

三是水质。陆羽大半生都在游山寻水,水是煮茶的灵气,没有好水,再好的茶也不会有好味道。他的《六羡歌中》说:不羡黄金罍,不羡白玉杯,不羡朝入省,不羡暮入台,千羡万慕西江水。可见他把水质看得高于一切。他视水为命,视茶为宝。但是陆羽只对江南水有论证,从没来过江北,对济南趵突泉的水更是不太了解,宋代词人李清照之父李格非的《济南水记》中谈到:济南趵突泉,益都的孝妇泉,青州的范公泉煮茶为佳。像明代的殷士詹,李攀龙,清代的王苹他们归隐后都在趵突泉周围的万竹园、大明湖等地居住,可能也是与泉水煮茶有关。

四是品茶。品茶分五步:一闻,二品,三润,四咽,五回。以验证茶的香醇,厚重。好茶入肚后有一股暖流,顿时向周围扩散,有微汗渗透、四肢舒展的感觉。有人说品茶与人的品位修养有关。没有人品、文品,就没有茶品,当然一般人是做不到的。饮茶也是分三六九等的,茶的价格分别从几十元到几万元一壶不等,与其身份,经济条件,思维方式,思想境界息息相关。当然享受生活不能脱离现实,否则就会适得其反。其次,饮茶是一种文化修养,懂得饮茶的深邃意义,加上实践,用心体验,熟中生巧,做好功课定会成为"茶先生"也。

五是环境。说到环境,就是回归自然,返璞归真,充分享受大自然所带来的健康向上的正能量,现在应提倡人们走出庭堂,利用优美的自然环境去体验生活,像我们泉城济南是世界独有的以泉水为主的自然大公园,家家泉水,户户垂柳,到处都是饮茶的好去处。像趵突泉的河岸边,大明湖柳荫下,环城公园,包括南部山区也有许多利用之处,这样做不但不会破坏环境,还会给泉城创一条文明、健康和谐的风景线,实现人们的生活梦想。据有关资料考证:品茶与饮酒是不可比拟的。品茶是一种非常文雅而又健康长寿的生活方式,百益无害。而过分饮酒则是一种低俗,又影响身体健康的恶习,百害无益。故此,饮酒成癖者多无寿也,而饮茶者多为长寿者。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