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香楼

刘春:唐三鱼纹茶臼

发表于:2025-01-23 作者:茶香楼
编辑最后更新 2025年01月23日,1984年4月,六安市椿树乡椿红村一农民在屋后挖菜地排水沟时,发现地下有似墙基的灰砖,同时挖出一些瓷器及一块刻有唐乾符三年(公元876年)的墓志,遂向政府报告。后来文物工作者前往收回文物,其中就有这件


1984年4月,六安市椿树乡椿红村一农民在屋后挖菜地排水沟时,发现地下有似墙基的灰砖,同时挖出一些瓷器及一块刻有唐乾符三年(公元876年)的墓志,遂向政府报告。后来文物工作者前往收回文物,其中就有这件非常珍贵的唐三鱼纹茶臼

该茶臼为唐代北方白瓷产品,口径13.4厘米,底径5.5厘米,高4厘米。圆唇稍内敛,有一缺口,斜腹内收,壁底微露圈足,口沿和外壁施乳白釉,下部露胎,胎质细腻粉白。内壁有清晰网纹,用手触摸有摩擦感。网纹中间用三道弧线勾画出三个鱼身,全身布满鳞片,且鳞片翘起;三个鱼身共享一个鱼头,眼尾均涂着酱黄色釉。整个画面构图巧妙,臼与鱼浑然一体,彩釉的鱼儿栩栩如生,既有整体构图的艺术效果,也有单个鱼纹的活泼可爱,充满灵动之感。这件茶臼造型朴素大方,线条饱满酣畅,制作规整精细,釉色银白恬静,古色古香,堪称同类器物中的翘楚,目前收藏于皖西博物馆。

第一次看到这件文物的人们,可能会觉得这是一个瓷碗,还是一个破瓷碗,实际上它是一种碾磨器--茶臼。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唐朝时期,全国各地都流行饮茶,茶文化空前繁荣,带动茶具的兴盛和发展。现代人饮茶是冲泡,而唐代盛行煮茶(类似于现在煎中药)。对此,《茶经》里有详细记载:先是将茶饼放在炭火上烘炙,等茶饼冷却后将它碾磨成茶末,再把茶末筛成茶粉,并添加盐姜和坚果肉等,按照一定的步骤像煮中药一样煮茶。这样煮出来的茶,唐人评价其"如回潭曲渚,青萍之始生;又如晴天爽朗。 "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做个实验,找齐材料,自己煮一锅茶,回味一下唐朝的茶味。茶臼,就是用来将茶饼碾磨成茶末的工具。

据考证,茶臼相对准确的使用方法是:把制好的茶饼用纸包好,捣碎,再放入茶臼中,然后用木杵或瓷杵在碗底仔细研磨,直到把碎茶叶完全碾碎成粉末状,再把茶末倒出备用。不仅是茶叶需要碾成末,放进茶里的生姜很有可能也需要用茶臼研磨出姜汁水。这件唐三鱼纹茶臼,茶臼口沿稍内敛,可能是防止碾茶时茶叶从碗里滑出,但这同时也造成茶叶末不能倒干净,这时看似破了一块的口沿,其实是独具匠心的流口,功能大显。内壁划出的网纹增加了臼与杵的摩擦力,省时省力。鱼鳞片的存在应该不单是鱼本身所具有的特点,鳞片翘起的高度要明显大于网纹。茶叶刚倒进去研磨时就用鱼鳞处,等到茶叶磨制的稍小一些,才改用网纹致密处。仅从此一点不难看出,唐人在制作这件茶臼时的精妙构思。

唐宋之后,人们的饮茶习惯发生了变化,茶臼渐渐失去了存在的价值,逐渐成为那一段历史的见证。唐三鱼纹茶臼。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