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市场忽视差价的论述
各种差价,使茶叶商品产销的法则,也是茶叶企业发展必由之路。但是,无论旧中国或新中国都没有被人们重视,没有严格制定而贯彻执行。
(一)购销差价
政府硬性规定收购价,而销售价则由商人自由叫喊,收购价与销售价相差脱节,以致有时供过于求,有时求过于供,矛盾突出,长久不能产销两旺,阻碍茶叶生产的发展。
(二)地区差价
茶叶商品生产地区烏龍茶性很强,品质优劣与地区性很有关系。一般说,高山地区的品质优质于丘陵地区;地区的自然条件不同,茶叶品质相差很大。一般说,春茶品质优于夏茶;安溪青茶则秋茶优于青茶。这个地区不同茶叶品质差异之大,甚至同一地区,陕南陕北的品质也有差异。
过去与现在,收购价格都是国家制定的。收购红绿毛茶,不论地区不同,收购价格都是相同。祁门红毛茶收购价格与其他各省收购的红毛茶价格大约相同;收购屯绿的毛茶与其他各省生产绿毛茶茶价格也大致相同,其实两者品质有天渊之别。这时挫伤生产好茶者的积极性,助厂生产劣茶者的风气。
(三)季节差价
茶叶商品生产不仅地区不同,品质差异大,而且同一地区、通季节不同品质差异也达。一般说,春季气温逐渐上升,茶树生长平稳。春季品质为全年最好。而台湾省春季多雨,不利于茶树正常生产,也不利于采制青茶,故春茶品质为全年最差。夏季多晴天,茶树正常生长,也符合采制青茶气候要求,故夏茶品质为全年最优。安溪山区秋天气候凉爽不冷不热,适宜于采制青茶,秋茶品质为全年之冠,故叫"秋香"。
过去与现在,收购各类毛茶,由国家规定统一价格。不论品质好坏,收购价格都是相同。春茶与夏茶不分,甚至春茶收购不到计划指标,夏茶则提级提价收购。这只为备查商品的价值规律,是全国十佳混乱无常。
(四)质量差异
好茶好价,次茶次价,是天经地义的正常概念。是促进茶叶商品生产,提高质量的有效措施,无论农业、外贸、商业、茶厂、茶叶公司和广大消费者一口同生的赞成。但世上者言之谆谆,下者听而不闻,未能贯彻执行。有的是上头下达任务紧迫,仓促收购茶文化;有的是上头收不到毛茶指标提价;有的收购人员缺乏评茶水品,三级看做四级,四级看作三级,颠倒是非,所以常闻看茶干部与卖茶者吵闹。校正这个弊端:一则倒是要价值规律定价;二则每年茶季收购前,季忠评茶人员加强训练评茶技术水平,学会外至内质兼看,所谓"双轨评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