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群 了解更多有关类群的内容
-
复合茶园节肢动物类群特征值关系研究
为深入了解影响茶园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的因子,本文对在茶园地面种植长节耳草Hedyotis uncinella Hook&Arn(茜草科,耳草属)的复合茶园茶树生境节肢动物类群多样性指数、物种丰富度、类
-
胶衣属地衣的新分类群
本文描述了产于我国四川的胶衣属(Collema)两个新分类群;四川胶衣(Collema sichuanense)与短柄胶衣贡嘎山变种(Collema substipitatum vat.gonggas
-
茶园节肢动物类群多样性和稳定性研究
对常年用人工或除草剂除草的茶园和地面种植长节耳草(Hedyotis uncinella)的茶园茶树生境节肢动物类群的多样性和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复合茶园节肢动物类群主要特征的丰富度值除一
-
武夷类群的地理分布与演化特征
为了探讨与明正武夷区系群的真实面貌、群落组成与演化地位,作者根据自身研究资科与前人研究报导,对它进行形态特征与生态性状等的初步分析,从中得到了许多新的认讽与看法,对进一步认识武夷茶树类群的全貌以及对研
-
不同茶树品种间小绿叶蝉类群数量动态与抗虫性比较
在不同无性系茶树品种中,小绿叶蝉类群数量的动态和抗虫性的强弱存在明显的差异。其中矮丰、云抗10号和云瑰具有较强的抗虫性,其次是长叶白毫、波上金台、云梅、雪芽100号和短节白毫,抗虫性弱的为景谷大白茶和
-
旌节花科及其相关类群的分支分析
选取生长习性、植物形态、木材解剖、花的形态结构、花粉特征以及胚胎学和染色体数目等共72个性状,采用最大简约法(Maximum Parsimony,MP)对旌节花科及其相关类群五桠果科、猕猴桃科、山茶科
-
茶园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特征研究
采用手捡法和干、湿漏斗法,以相邻人工林地为对照,研究了茶园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特征。结果表明:茶园与人工林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存在差异,且各类群个数及其所占比例有所不同,Jaccard相似性系数为0.633,
-
茶树根际微生物研究
利用选择性培养基,对土壤肥力肥沃、中等、贫瘠茶园的茶树根际细菌、真菌和放线菌进行了分离。根据菌体形态及培养特征、生理生化指标、DNA的G+Cmol%值等,对根际细菌进行了鉴定和分类。研究了不同肥力、不
-
国产豆科新分类群及分布新记录
完成机构: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
重庆缙云山四川大头茶群落组成结构及其数量特征研究
分析了重庆缙云山自然保护区四川大头茶3类群落组成、外貌及结构特征。同时,用丰富度指数。均匀性指数及多样性指数比较分析了其结构的数量特征。结果表明,缙云山四川大头茶林以热带亚热带成分为主。3类群落中,热
-
中国山茶科植物一些种的确认
根据新版国际植物命名法规(2000美国圣路易斯法规)规定,凡是1858年1月1日以后发表的新分类群如同时指出2个模式者,不算构成合格和合法发表,现查1998年出版的中国植物志(第49卷,第3分册)山茶
-
14个特色茶花品种基因组水平遗传关系分析
[目的]从基因组水平了解茶花品种间的遗传差异。[方法]利用15种十聚体随机引物,对14个特色茶花品种进行基因组水平RAPD分析。[结果]结果表明,15个随机引物在14个品种中共扩增出111个条带,平均
-
茶园常见害虫天敌
茶园中捕食茶树害虫的昆虫类群和非昆虫类食虫动物的总称。一、茶园常见天敌昆虫:多达三百余种,可分为捕食性天敌昆虫和寄生性天敌昆虫两大类。1、捕食性天敌昆虫:包括昆虫纲中许多目、科的昆虫,其重要的类群有:
-
科学家发现茶尺蠖种群遗传分化规律
中国茶网资讯: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肖强研究员带领的科研团队在《PLoS ONE》上发表论文,揭示了在我国茶区广泛分布的茶尺蠖种群存在着明显的遗传分化。茶尺蠖(Ectropis obliqua
-
茶树分类
茶树分类[Classification of tea plant] 对茶树的种类或类群或亲缘关系所进行的划分。按其分类依据有形态(植物)分类、生态分类、细胞分类、化学分类、品种分类等。
-
冬青属苦丁茶不同种质材料之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和酯酶同工酶研究初报
根据起源地域、类群、物种以及形态特征的差异,从海南大学苦丁茶研究所种质资源圃中选取15份冬青属苦丁茶种质材料进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分析,并从冬青属5个物种中各取1份种质材料进行醇酶同工酶酶谱分析。实
-
贵州茶园土壤螨类生态分布的初步研究
本文对贵州东北低山丘陵山区茶园土壤螨类进行了调查研究,共获标本4253头,分隶4个亚目。其中隐气门类占个体总数的63%,分属38科。土壤螨类平均密度为1833.4ind/m^2。土层(0-20cm)的
-
不同品种鲜叶生化成分对红茶发酵效果的影响
[目的]明确茶树品种闯鲜叶生化成分的差异及对红茶发酵效果的影响。[方法]以42个茶树品种鲜叶为材料,通过鲜叶发酵性能测定,进行鲜叶生化成分与红茶发酵效果的相关分析,采用聚类分析方法根据样品遗传距离远近
-
昆明植物所山茶属研究获进展
网8月1日讯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国家大科学装置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植物种质资源与基因组学研究中心高立志课题组,从2006年以来对山茶属中的重要类群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作者:佚名 来
-
黄茶品质形成机理研究进展
本文从品质成分变化、微生物类群及酶活性变化、加工工艺等方面综述了黄茶品质形成机理,并展望了今后黄茶品质成因及品质化学的研究方向。完成机构:四川农业大学园艺学院茶学系,四川雅安625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