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甲 了解更多有关片甲的内容
-
茶的名号之片甲
片甲[Pianjia] 古代茶名,产于蜀州(今四川一带)的散茶。采嫩而薄的芽叶制成,成茶因薄嫩芽叶相抱如片甲而得名。品质上乘。五代蜀人毛文锡《茶谱》:"又有片甲者,即是早春黄茶,芽叶相抱如片甲也。……
-
青城霄芽
青城霄芽(Qingcheng Xueya] 产于四川都江堰青城山区的微卷曲形烘炒绿茶。1980年研制。唐代陆羽《茶经》:"蜀州青城县丈人山有散茶、末茶。"明代顾元庆《茶谱》:"青城其黄芽、雀舌、鸟嘴、
-
芽茶(1)
芽茶(1)[Budtea]用细嫩芽叶制成的散茶。唐代李肇《唐国史补》中记述的"蒙顶石花"中的"散芽",五代毛文锡《茶谱》中记述的"雀舌"、"麦颗"、"片甲"、"蝉翼",元代"探春"、"先春"、"次春"
-
茶的名号之蝉翼
蝉翼[Chanyi] 古代茶名,产自蜀州(今四川一带)。为极薄嫩茶叶新制上好散茶。因叶嫩薄如蝉翼而得名。五代蜀人毛文锡《茶谱》:"蜀州……蝉翼者,其叶嫩薄如蝉翼也,皆散茶之最上也。"明代张谦德《茶经》
-
茶业地理之眉州
眉州[Meizhou] 旧州名。南朝梁置青州,后魏改眉州,唐辖境相当今四川眉山、彭山、丹棱、洪雅、青神等县。宋以后缩小,1913年改眉山县。陆羽《茶经 八之出》注:"眉州丹棱县生铁山者……与润州同。"
-
四川名优茶
四川名优茶[Sichuansuperiorfamoustea]四川省出产的名茶和优质茶。唐代已有蒙顶茶、鹰嘴芽白茶、赵坡茶、纳溪梅岭茶、昌明兽目、神泉小团、彭州石花、峨眉白芽茶、青城山茶、名山茶、思安
-
散茶
散茶[Bulktea]亦称“散叶茶”。由较细嫩的原料制成的,芽叶完整,且未压制成型的茶。《宋史·食货志》:“散茶出淮南归州、江南荆湖,有龙溪、雨前、雨后、绿茶之类十一等。”元代按原料老嫩程度将散茶分为
-
眉州
眉州[Meizhou] 旧州名。南朝梁置青州,后魏改眉州,唐辖境相当今四川眉山、彭山、丹棱、洪雅、青神等县。宋以后缩小,1913年改眉山县。陆羽《茶经·八之出》注:"眉州丹棱县生铁山者……与润州同。"
-
蝉翼
蝉翼[Chanyi] 古代茶名,产自蜀州(今四川一带)。为极薄嫩茶叶新制上好散茶。因叶嫩薄如蝉翼而得名。五代蜀人毛文锡《茶谱》:"蜀州……蝉翼者,其叶嫩薄如蝉翼也,皆散茶之最上也。"明代张谦德《茶经》
-
唐代名茶谱及其命名艺术
唐代产哪些茶叶呢?《膳夫经手录》中记载了宣宗时代的茶叶品类有:新安茶:产于蜀顶附近。评价:多而不精,只堪春时本地饮用。蜀茶:产于剑南茶区,评价:至他处芳香滋味不变,岁取数万斤。浮梁茶:产于饶,敛、江州
-
紧压茶的主要产地介绍
中国是产茶大国,兴许很多人只知道有绿茶、黄茶、花茶、黑茶、红茶、白茶等等,却不知道还有一种叫紧压茶的茶。现在福建茶业门户网向大家介绍紧压茶的种类及其产地:湖北产茶历史悠久,唐代就有蕲门团黄、黄冈茶、鄂
-
花茶的产地介绍
花茶,又名香片,利用茶善于吸收异味的特点,将有香味的鲜花和新茶一起闷,茶将香味吸收后再把干花筛除,制成的花茶香味浓郁,茶汤色深,深得偏好重口味的中国北方人喜爱。减肥秘方"龙荷山茶"是用荷叶,乌龙茶,山
-
茶里的爱情片段「情要用水调」
赌书消得泼茶香我不知道纳兰性德在写这首词的时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这位英雄气短,儿女情长的公子哥那一首首悼念亡妻的辞章读来让人潸然,至今仍为人所争诵。说道爱情,人人都想得一痴情人陪伴一生,胭脂扣里的如
-
陆羽茶经流变史
一唐宋茶经流变史在茶学史上,现存史料里,最早提及陆羽《茶经》的是唐代的皮日休,据他的说法,茶经共三卷:「分其源、制其具、教其造、设其器、命其煮饮之者除痟而去疠。」所言次第和今本《茶经》全同。到了宋代,
-
所谓伊人,在茶一边「茶叶秘密」
来自《诗经》的传统告诉我们,伊人总在水边,苏轼又说,从来佳茗似佳人。《檀几丛书》有云:"即以茶论,其合乎美人之道者三焉:一欲其颜色之雅淡也;一欲其风味之香浓也;一欲其韵致之轻清也。"原来,佳人在水边,
-
岕茶汇抄
冒襄(1611-1693),字辟疆,号巢民,又号朴巢,江苏如皋人。冒襄幼有俊才,负时誉。史可法荐为监军,后又特用司李,皆不就。明亡后无意用世,性喜客,所居有朴巢、水绘园、深翠山房诸胜,擅池沼亭馆之景,
-
中国各地名优茶
1、 福建铁观音福建产茶历史悠久,唐代就有腊面茶、建州研膏茶、方山露芽、柏岩茶、小江园、唐茶、福州正黄茶等生产,宋代建州(现建瓯县)是贡茶的主产地,出产龙团凤饼等40多种北苑贡茶,武夷山的武夷茶也很著
-
品茶与心灵净化
品茶是一种古老的生活艺术,也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从隋唐以前的药饮,解渴式的粗放饮法,发展到唐宋以来的细煎慢啜式的品饮,以至形成中国独特的饮茶文化,审美因素不断强化。历史上向有"茶兴于唐、盛于宋"的说法
-
喝茶、品茶、咏茶知识大全
近来喝观音较多,初初开始分辨滋味。茶之味与神万万不敢说个知字,"功夫"还算练了千把遍,大概算入门吧。本来这水平论茶,功夫深的人会认为我浅薄,不常接触的人又会觉得我的"功夫"麻烦做作,真真是半瓶水晃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