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茶的民间传说
乌龙茶的传说
传闻乌龙茶最早发源于福建省安溪县。传说,很早以前,安溪的深山里,住着一位猎人,名叫胡良。有一天,他偶尔发现一座山上长着一丛丛小树,枝叶墨绿葱翠,便顺手摘下一枝,放在背篓中遮盖猎物,跋山涉水,直到太阳快下山才回到家中。回家后点火烧水,山风吹过,忽闻得一阵幽香,接着拾掇猎物时,发现幽香来自背篓中的那枝树叶。胡良试着摘下几片叶子,用开水冲泡,喝到嘴里,不只香醇,并且顿觉口舌生津,烦躁尽消,胡良心想这定是仙树。当即动身重返深山摘了一大捆枝叶回家,但用此叶泡水,却变得又苦又涩。胡良想了半响,为何从同样的树上采来的枝叶,味道不一样呢?细想往后,悟出了一个道理来。原先采的枝叶通过大半响晒萎,发生的幽香,因此决议探索加工制造香茶的办法。通过重复试制,总算找到了采来叶子要通过暴晒、搓擦、炒烘等进程的制造香茶的路径。香茶制造成功后,撒播四方,胡良的姓名也随之广为传诵。照安溪的方言,"胡良"与"乌龙"语音附近,后来大家就把这里出产的名茶称作"乌龙茶",而名扬海内外。
龙井茶的传说
传说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来到杭州龙井狮峰山下,看乡女采茶,以示体察民情。这天,乾隆皇帝看见几个乡女正在十多棵绿荫荫的茶蓬前采茶,心中一乐,也学着采了起来。刚采了一把,遽然宦官来报:"太后有病,请皇上急速回京。"乾隆皇帝传闻太后娘娘有病,顺手将一把茶叶向袋内一放,日夜兼程赶回京城。其实太后只因山珍海味吃多了,一时怒火上升,双眼红肿,胃里不适,并没有大病。此刻见皇儿来到,只觉一股幽香传来,便问带来啥好东西。皇帝也觉得古怪,哪来的幽香呢?他顺手一摸,啊,原来是杭州狮峰山的一把茶叶,几天往后已经干了,浓郁的香气即是它散出来了。太后便想尝尝茶叶的味道,宫女将茶泡好,茶送到太后面前,公然幽香扑鼻,太后喝了一口,双眼顿时舒服多了,喝完了茶,红肿消了,胃不胀了。太后快乐地说:"杭州龙井的茶叶,真是灵丹妙药。"乾隆皇帝见太后这么快乐,当即传令下去,将杭州龙井狮峰山下胡公庙前那十八棵茶树封为御茶,每年采摘新茶,专门进贡太后。至今,杭州龙井村胡公庙前还保留着这十八棵御茶,到杭州的旅游者中有不少还专程去察访一番,摄影纪念。
铁观音的传说
安溪是福建省东南部接近厦门的一个县,是闽南乌龙茶的主产区,种茶前史悠久,唐代已有茶叶出产。安溪境内雨量充沛,气候温文,适宜于茶树的成长,并且阅历代茶人的辛勤劳动,选育繁衍了一系列茶树良种,目前境内保留的良种有60多个,铁观音、黄旦、本山、毛蟹、大叶乌龙、梅占等都归于全国闻名良种。因此安溪有"茶树良种宝库"之称。在很多的茶树良种中,质量最优良、闻名度最高的要数"铁观音"了。铁观音原产安溪县西坪镇,已有200多年的前史,关于铁观音种类的由来,在安溪还留传着这样一个故事,相传,清乾隆年间。安溪西坪上尧茶农魏饮制得一手好茶,他每日晨昏泡茶三杯供奉观音菩萨,十年从不间断,可见礼佛之诚。一夜,魏饮梦见在山崖上有一株透发兰花香味的茶树,正想采摘时,一阵狗吠把好梦吵醒。第二天公然在崖石上发现了一株与梦中如出一辙的茶树。所以采下一些芽叶,带回家中,精心制造。制成以后茶味甘醇鲜爽,精神为之一振。魏以为这是茶之王,就把这株茶挖回家进行繁衍。几年以后,茶树长得枝叶茂盛。因为此茶美如观音重如铁,又是观音托梦所获,就叫它"铁观音"。从此铁观音就名扬天下。铁观音是乌龙茶的极品,其质量特征是:茶条郑曲,肥胖圆结,沉重匀整,色泽砂绿,全体形状似晴蜓头、螺旋体、青蛙腿。冲泡后汤色多黄淡雅似琥珀,有天然浓郁的兰花香,味道浑厚甘鲜,回甘悠久,俗称有"音韵"。茶音高而持久,可谓"七泡有余香"。
大红袍来历传说
大红袍(我国十台甫茶之一)是福建省武夷岩茶(乌龙茶)中的名丛珍品。是武夷岩茶中质量最优良者,产于福建崇安东南部的武夷山。武夷山栽种的茶树,种类繁多,有大红袍、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四台甫枞"。此外还有以茶成长环境命名的不见天、金锁匙;以茶树形状命名的醉海棠、醉洞宾、钓金龟、凤尾草等;以茶树叶形命名的瓜子金、金钱、竹丝、金柳条、倒叶柳等。
大红袍的来历传说很好,传说古时,有一穷秀才上京赶考,路过武夷山时,病倒在路上,幸被天心庙老方丈看见,泡了一碗茶给他喝,公然病就好了,后来秀才蟾宫折桂,中了状元,还被招为半子驸马。一个春日,状元来到武夷山谢恩,在老方丈的陪同下,前呼后拥,到了九龙窠,但见峭壁上长着三株巨大的茶树,枝叶茂盛,吐着一簇簇嫩芽,在阳光下闪着紫红色的光泽,煞是心爱。老方丈说,去年你犯鼓胀病,即是用这种茶叶泡茶治好。很早以前,每当春日茶树发芽时,就鸣鼓召集群猴,穿上红衣裤,爬上绝壁采下茶叶,炒制后保藏,能够治百病。状元听了要求采制一盒进贡皇上。第二天,庙内烧香点烛、伐鼓鸣钟,召来巨细和尚,向九龙窠进发。世人来到茶树下焚香礼拜,齐声高喊"茶发芽!"然后采下芽叶,精工制造,装入锡盒。状元带了茶进京后,正遇皇后肚疼鼓胀,卧床不起。状元当即献茶让皇后服下,公然茶到病除。皇上大喜,将一件大红袍交给状元,让他代表自个去武夷山封赏。一路上礼炮轰响,火烛透明,到了九龙窠,状元命一樵夫爬上半山腰,将皇上赐的大红袍披在茶树上,以示皇恩。说也古怪,等掀开大红袍时,三株茶树的芽叶在阳光下闪出红光,世人说这是大红袍染红的。后来,大家就把这三株茶树叫做"大红袍"了。有人还在石壁上刻了"大红袍"三个大字。从此大红袍就成了年年岁岁的贡茶。
茉莉花茶的传说
很早以前北京茶商陈古秋同一位品茶大师研究北方人喜爱喝啥茶,陈古秋忽想起有位南边姑娘曾送给他一包茶叶未品味过,便寻出请大师品味。冲泡时,碗盖一翻开,先是异香扑鼻,接着在冉冉升起的热气中,看见有一位美貌姑娘,两手捧着一束茉莉花,一会功夫又变成了一团热气。陈古秋不解就问大师,大师说:"这茶乃茶中绝品'回报茶'"。陈古秋想起三年前去南边购茶住客店遇见一位孤苦伶仃少女的阅历,那少女倾诉家中停放着爸爸尸身,无钱殡葬,陈古秋深秋深为同情,便取了一些银子给她。三年曩昔,今春又去南边时,客店老板转交给他这一小包茶叶,说是三年前那位少女交送的。当时未冲泡,谁料是珍品。"为何她独独捧着茉莉花呢?"两人又重复冲泡了一遍,那手捧茉莉花的姑娘又再次出现。陈古来一边品茶一边悟道:"依我之见,这是茶仙提示,茉莉花能够入茶。"次年便茉莉花加到茶中,从此便有了一种新茶类茉莉花茶(十台甫茶之一)。
白牡丹的传说
福建省福鼎县盛产白牡丹茶(十台甫茶之一),传说在西汉时期,有位名叫毛义的太守,因看不惯贪官当道,所以弃官随母去深山老林归隐。母子俩来到一座青山前,只觉得异香扑鼻,经探问一位老者得知香味来自莲花池畔的十八棵白牡丹,母子俩见此处似仙境通常,便留了下来。一天,妈妈因年老加之劳累,病倒了。毛义四处寻药。一天毛义梦见了青丝银须的仙翁,仙翁通知他"治你妈妈的病须用鲤鱼配新茶,缺一不可。"毛义以为定是仙人的指点。这时正值隆冬季节,毛义到池塘里踊冰捉到了鲤鱼,但冬季到哪里去采新茶呢?正在为难之时,那十八棵牡丹竟变成了十八仙茶,树上长满淡绿的新芽叶。毛义当即采下晾干,白毛茸茸的茶叶竟像是朵朵白牡丹花。毛义当即用新茶煮鲤鱼给妈妈吃,妈妈的病公然好了。后来就把这一带产的名茶叫做"白牡丹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