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茶园面积、茶叶产值增长额位居全国第一
中国茶网资讯:贵州高海拔、寡日照、多云雾的自然环境,加之遍布着"茶中有林、林中有茶"的生态茶园,孕育了黔茶的独特韵味,具有内含物质丰富、清香回甘、汤色明亮、耐冲泡等独特品质,在国内素有"味精茶"之美誉。近年来,贵州茶产业在省委、省政府的重视下步入了跨越式发展的轨道,截止目前全省茶园面积已发展到611万亩,茶园面积跃居全国第一,《贵州省茶产业三年提升行动计划》的出台,为黔茶的发展迎来了春天。今天,黔茶在国内外的影响力正逐步扩大,黔茶的独特魅力正逐渐显现,黔茶正在书写全新的茶业传奇。
1.好环境造就黔茶高品质
世界之茶,源于华夏,华夏之茶,源于云贵,晴隆茶籽化石的发现将贵州有茶历史前推上百万年。而贵州最早出现有关茶事的历史记载,可上溯到汉代,据陆羽《茶经》中记载:"茶之出黔中,生思州、播州、费州、夷州……往往得之,其味极佳",贵州早在唐代就是我国的八大茶区之一。
在20世纪30年代末至40年代初,民国中央实验茶场、国立浙江大学先后落户和迁至湄潭,湄潭成为了战时中国的科教重镇和茶叶研究推广中心。民国中央实验茶场,是中国现代史上第一个国家级的茶叶科研生产机构,不仅开创了湄潭大面积植茶的先河,更是贵州乃至中国西部近代大面积创建新式茶园的开始。一代茶叶大师张天福、刘淦芝、李联标等云集湄潭,创造了茶叶科技和茶文化研究的辉煌成就,推开了中国现当代茶业发展的第一扇大门。
据介绍,贵州是中国最适宜种茶的区域之一,也是高品质绿茶的重要产地,是国内唯一低纬度、高海拔,寡日照兼具的原生态茶区,并有20多个县的土壤富含晒、锌等微量元素,因此,黔茶具有内含物丰富,香高馥郁,鲜爽醇厚,汤色明亮等品质,这些都仰仗于贵州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土壤,气候条件造就了贵州绿茶独特的内在品质。
加上贵州省工业发展比较滞后,污染较少,因而贵州茶的品质能够出类拔萃。几年前,贵州抽送了24个茶样本到农业部茶业质量测试中心进行检测,有17个样本全部达到欧盟的标准,这在全国来讲是比较少见的;按无公害的标准检测,所送的35个样中,合格率达到34%,这在全国来说也是绝无仅有的。
早在数年前,湄潭湄江翠片就被一些茶商在本地市场以每斤60元至100元的价格收购,转手后摇身一变当作西湖龙井,据说每斤可以卖到几百甚至上千元。每年三月到五月春茶上市的季节,外地茶商不远万里奔赴贵州抢收新茶,足以证明黔茶的品质已得到消费者肯定。
近年来贵州贵茶有限公司的茶产品"绿宝石"先后通过了德国Galab、香港SGS和德国Eurofins等多家世界权威检测机构的农残检测,400多项检测标准全部合格,通过了号称世界上最严的茶叶检测,叩开了欧盟的大门,黔茶开始了大批量出口,香飘海内外。
2.黔茶大跨越实现双第一
据了解,截至去年年底,我省共有茶园面积611万亩,投产茶园面积270万亩,占全国茶园面积的15.8%,茶园面积位居全国第一。去年全年茶叶产量为13.6万吨,总产值105亿元,综合产值152亿元,产量产值分别占全国的6.8%、9.1%,居全国第六位、第四位。
贵州省农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胡继承说,611万亩的茶园面积构建了黔茶在全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形成了量的优势,黔茶今天的影响力和地位,只花了短短的7年时间,这7年,贵州茶从量上实现了大突破,面积的飞快增长,为黔茶引来了众多的投资者。
近年来,随东茶西移步伐的加快,必然导致贵州茶叶产业的壮大。加上政府在推广黔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比如茶叶推介会,茶博会,万人品茗会等等。经过近几年的努力,茶叶产业规模得到大大的提升,并吸引大批的民间资本进入,去年全省注册茶叶加工企业1337家,全年新增茶园87万亩。
统计数据显示,我省2012年的茶叶总产量为452.8万吨,出口量为174.1万吨,国内需求为438.6万吨。2013年全国干毛茶总产值1106.2亿元,同比增加123.8亿元。贵州以26.1亿元的增加额位列全国第一,比位列第二的福建多出了7.8亿元。
去年贵州茶园通过无公害、绿色、有机认证的茶园面积89.33万亩,其中,有机茶园面积16.35万亩、居全国第二位。胡继承说,"目前,贵州现已成为中国茶业成长度最高的省份,正成为中国高品质绿茶的原料基地和加工中心,绿色食品茶、有机茶的重要生产基地。"
3.黔茶迎来发展春天
据了解,为贯彻贵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的战略部署,着力推进贵州茶产业的转型升级,提升品牌竞争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贵州省特制订了《贵州省茶产业提升三年行动计划》。该计划提出,到2016年,贵州将建成茶园面积700万亩以上,其中投产茶园500万亩,形成加工企业3000家以上,茶叶年产量27万吨,茶产业综合产值超过500亿元,打造2个以上全国知名品牌,培育5个以上有一定知名度的品牌,不断提升贵州茶叶规模、质量和品牌影响力。
胡继承介绍,以实施《贵州茶产业提升三年行动计划》为抓手,以茶园建设为平台,全产业链统筹推进"品牌创造、市场拓展、加工升级、基地建设、金融服务、文化宣传"等八大工程建设,加快实现茶叶强省建设目标任务。
在保障落实方面,完善省茶产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对省茶产业提升三年行动计划的工作部署、组织协调和考核检查,每个季度召开一次联席会议,协调推进三年行动计划的各项工作。
从2014年起,省级财政加大茶产业资金投入力度,同时,在不改变资金使用方向、项目运行方式的前提下,整合有关专项资金,重点用于茶产业品牌打造、市场开拓、茶叶加工技术改造、新建茶园和茶园质量提升等。
经地方政府主管部门批准的茶叶生产、加工、物流项目用地,在土地审批和用地指标上要优先保障,在地方收费等方面给予优惠;落实好各项税收优惠政策。
对推动茶产业发展贡献突出的县(市、区、特区),在茶产业项目和资金安排上给予重点扶持;对因工作不力、重视不够、弄虚作假、未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茶产业发展县(市、区、特区),在茶产业项目和资金安排上予以调减;对地方经济发展和农民就业、增收贡献突出的茶叶生产、加工、销售企业,茶馆(楼)、合作社、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市场主体给予奖励。
贵州出台茶产业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具有重大意义,是茶产业资源优势的积累和发酵的产物,不是偶然的,是必然的、可行的。中国社科院茶产业研究中心主任陆尧说,"贵州茶业要紧扣茶产业提升三年行动计划的创新、融合、提速精神,以茶产业提升三年行动计划为推手发展茶产业,同时该行动计划具有重大意义,将为贵州茶,乃至中国茶迎来一个茶产业发展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