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说纷纭话茶王——大红袍
陈德华从1963年至1965年、1972年至1985年、1991年至1997年曾在武夷山市茶叶研究所工作,负责并担任所长,曾主持对武夷名丛(包括大红袍)进行挖掘、整理和繁育工作,到如今仍在从事茶业工作,对众说纷坛的大红袍有过亲切的经历。
对于许多民间传说,虽然无从查考证实,但当人们一提到大红袍时,则难免就有一大串美丽的带有神化的故事向人述说。武夷岩茶历史悠久,而大红袍则是武夷岩茶中之姣姣者,传说明末清初即有其名,1921年,蒋叔南游记中有提到武夷山数处有见,如天心岩九龙窠(即现在有摩崖石刻大红袍三个字的一处,传系1927年天心寺僧刻)、天游岩一处、珠濂洞一处(也有人叫水濂洞),但非常遗憾的是,这些游记和调查都没有交代清楚这几处大红袍更具体的地点、属哪个寺庙茶庄、是否是同一种或同名不同种、茶树特征是否一样以及品质如何。1941年林馥泉的武夷岩茶的产、制销一文中也提到马头岩的磊石盘陀也有叫大红袍的,而记录大红袍采制全过程的则是九龙窠那三株。1958年,陈德华在福建长乐一中时,看到该校美术老师陈礼调到武夷山写生时画的九龙窠大红袍也是三株。1962年春,中茶所从武夷山剪取大红袍枝条带回杭州扦插种植的也是九龙窠那三株大红袍。1964年春,福建茶叶研究所谢庆梓等二人来武夷山时,也是由陈德华陪同前往九龙窠剪取那三株大红袍枝条带回福安社口。
上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陈德华主持武夷名丛的挖掘、整理、繁育推广工作,对当时的岩茶产区天心大队逐村、逐户进行调查,对有关国营场及有关前辈、茶人也是多方了解,其中对大红袍茶树没有人提出天游岩、珠濂洞或马头岩的磊石、盘陀等处有此树存在。从武夷山著名的五大名丛茶树看,大红袍、白鸡冠、半天妖、铁罗汉、水金龟各有其特点,茶树产地最险要的要算是半天妖,生长在三花峰第三峰顶上,平时无人攀登,茶地面积约5平方米。水金龟茶树是生长在大路旁,它是靠打官司而出名的。白鸡冠茶树本身特征独一无二,嫩叶淡黄色时间长达50天左右。铁罗汉生长在鬼洞,树高达3.3米,而名气如此之大的大红袍,它生长在九龙窠悬崖峭壁的半山腰也是合乎情理,更何况传说中有人莫能登,驯猴采茶之说也。许多传言都无法证实除九龙窠半山腰的几株大红袍外,还有其他大红袍存在。事实上,目前武夷茶区还未听说有不同种的大红袍出现。
从品质验证大红袍为茶王当之无愧。福建省茶叶研究所曾对武夷山众多名丛进行品质筛选、鉴定,最后首推大红袍。近几年武夷茶区新开采的大红袍茶叶品质大多反映出该茶种种质特征优异,尤其在2005年春茶期间多雨天气的情况下,各地种有大红袍的茶农大多认可其品质。其中有一位专事制作闽南型乌龙茶的茶人,第一次采制完大红袍就惊叹其品质的优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