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香飘巴西 延续百年茶树缘与“巴西梦”
步入巴西里约热内卢植物园正门,左手边不远处有一棵茶树。4月正值南半球秋季,是茶花盛开的季节,白色花瓣、黄色花蕊,让苍老的茶树有了光彩,也让人更易于将其辨认出来。植物园管理处的罗德里格告诉记者,这些茶树有可能就是19世纪的中国茶农种植的。
2012年12月,巴西国会举行特别大会,纪念华人移民巴西200周年。主持大会的时任参议长萨尔内提到,1812年,一艘来自澳门的帆船抵达里约热内卢,带来了300名从事茶叶种植的中国人,给巴西社会融入新鲜血液,让多元文化增添了新色彩。
中国茶与巴西结缘的历史,要从1808年葡萄牙摄政王若昂六世迁都里约热内卢说起。
据说若昂六世酷爱饮茶,希望巴西能取代中国直接向欧洲国家出口茶叶。因此,若昂六世通过澳门招募了一些中国茶农带着茶树种子和树苗来到巴西。官方文件认为,第一批茶种是1812年被带到里约植物园的,也有人说早在1809年时就有少量中国茶农先期抵达巴西试种茶。
据巴西华侨陈太荣和刘正勤考证,大批中国茶农进入植物园种茶是在1813年。这一年的10月2日,澳门总理事官阿里亚加呈文给葡萄牙海军大臣加尔维亚斯,通知将向巴西运去中国劳力、中国植物幼苗与种子,并随文附上运往巴西的25名中国人名单以及植物苗和种子的清单,包括香料和茶叶等。
同时,葡萄牙里斯本海外历史档案馆内保存了同时期一些中国在巴西契约劳工的领款收据,工期两年,每人月工资为6澳门元。
到了1817年,里约植物园内已有近6000棵茶树。由于中国茶农的辛勤劳作,茶叶长势很好,逐渐向湖边扩展。茶叶批量出售后,植物园从此变成了闻名遐迩的地方。不料,热衷种茶的若昂六世于1821年返回葡萄牙,中国茶农生活待遇每况愈下,茶园逐渐荒芜。
幸好1824年,新任园长莱安德罗神父是著名植物学家,他抢救恢复了茶叶生产,还奉巴西皇帝佩德罗一世的命令,向邻近州免费发放插种、茶树苗,鼓励各地种茶,并亲自编写指导种茶与制茶的小册子。不久后,里约人只喝植物园生产的茶叶。
1829年,一批加工好的巴西茶叶正准备发往英国时,忽然遭到退货,理由是味道不对,这让巴西茶叶的声誉下跌,不少巴西人认为,这是英国企图阻止巴西发展种茶业。1837年和1840年,巴西茶叶又连续被英国茶叶市场拒绝,使巴西茶叶生产走向衰败。而巴西国内市场需求十分有限,因为巴西人主要以饮用咖啡为主。到19世纪50年代,植物园中的中国茶农开始散落各方,仅有一小部分人负责维持和管理残存的茶树与香料作物。
当年在里约种茶的中国人生活非常凄惨,工资不高,语言又不通,合同期满后回乡无望,很多人甚至选择自杀来逃避,还有不少人开辟了植物园通往山上的道路,靠到山顶观景排遣心中寂寞。
后来,里约市政府在这个观景台上建起一座"中国亭",以纪念中国茶农的功绩。时至今日,"中国亭"已成为里约一处著名旅游景点,在《里约大冒险》等风靡全球的影片中都有其"身影"。
200年前,茶树缘成为中国人移民巴西的滥觞。200多年后的今天,中巴友谊之花全面盛开。如今,里约市有华侨华人近2万,他们在这里经商、创业,取得了骄人业绩;近些年来,更有不少中资企业来到巴西投资、发展;里约市地面上能乘坐中国产的轻轨列车,海面上能搭乘中国产的渡船。两国人民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梦想,越来越紧密地交织在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