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茶农痴迷“斗茶”5年 花费精力财力斗志不减
赵凡国现场演示"斗茶"。 阚力 摄
中新网郑州6月17日电(记者门杰丹)近日,河南信阳45岁茶农赵凡国因在郑州大规模摆擂"斗茶"而迅速引发社会关注。6月17日,记者采访获悉,为被误解的信阳毛尖"正名",5年来赵凡国一直公开"斗茶",虽花费大量精力和财力,同行朋友也渐渐疏远,但他斗志不减,反而感觉为毛尖"正名"任重而道远。
17日,在郑州一茶城记者见到赵凡国时,穿着白衬衣、瘦削的他正坐在茶水桌前,认真地沏茶、泡茶,一边请在场者观察、品尝,一边不厌其烦地给大家讲解。
"所有浑汤的茶,都有不同程度的青草气,味涩,不爽口,一杯好茶从它的视觉,必须得汤是青色,明亮。"赵凡国两只手里分别端一杯茶对比着说,很多人都有误解,认为汤清的茶没有毛,其实不是,干茶的毛再多,它泡出来时也是清澈的,不影响茶水的质量。说一千道一万,信阳毛尖是制作工艺出了问题。
长期以来,在市场上,评价信阳毛尖,都是以"小浑淡"(芽小、汤浑、味淡)为标准,但赵凡国认为,浑茶绝对不是真正好的信阳毛尖。
今年45岁的赵凡国是信阳商城人,18岁起就开始制茶售茶,专注茶叶研究,并特意自创了300句口诀,解读信阳毛尖。其中他在钻研高端绿茶的炒制技术方面,还获得过国家专利。近5年来,为被误解的信阳毛尖"正名",他一直奔波在路上,尽可能地参加所有与信阳毛尖有关的茶叶盛会,并公开、高调地"斗茶"。前几天,甚至还在郑州专门召开大规模的新闻发布会。
"公开的像这样大型的没有,都是小斗,在郑州、洛阳、焦作、新乡等地,找茶商去'斗茶',叫他们认可我的茶,目的就是传播正确的茶叶知识。"赵凡国遗憾地说,尽管小斗不断,但很多人还是说清汤的茶不是毛尖,毛尖必须是浑汤。
为正名信阳毛尖四处摆擂"斗茶",赵凡国花费了大量时间、精力和财力,但他认为只要让人们走出信阳毛尖的误区,花多少钱都值得。
"无论花多少钱,咱'斗茶'最终不是斗气,最终要通过'斗茶',让大家明白一个道理,让大家把我们毛尖的质量斗出来,真理斗出来,文化斗出来,技术斗出来,最终能够实惠消费者,造福茶农。"
5年下来,虽然在赵凡国的执意坚持下,一些教授、茶商以及消费者开始对信阳毛尖建立新的认识,但更多的同行朋友却渐渐疏远了,对此,他看得很开。
"对我'斗茶',有人说长,也有人说短,但是我认为我没做坏事,不管人家怎么说,人再好,也有人爱你,也有人恨你,也有人嫉妒你,也有人羡慕你,这是人之常情,咱也不怕,咱没做坏事。"
如今,作为一个孤独的"斗茶"人,赵凡国考虑的并不是自己的得失,而是如何尽快地有效地扭转毛尖被误解的局面,在他看来,这项工作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