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香楼

开茶院做公众号 经营一个茶的大品牌

发表于:2025-01-22 作者:茶香楼
编辑最后更新 2025年01月22日,跟陈敏一样,素业茶院的负责人陈燚芳也是一位茶二代。陈燚芳的身份颇为传奇,她是国内茶艺界开山大师童启庆教授的得意门生、1999年杭州市十佳茶艺小姐之一,获得过"全国茶艺技能大赛金奖"、"国家高级茶艺技师

跟陈敏一样,素业茶院的负责人陈燚芳也是一位茶二代。陈燚芳的身份颇为传奇,她是国内茶艺界开山大师童启庆教授的得意门生、1999年杭州市十佳茶艺小姐之一,获得过"全国茶艺技能大赛金奖"、"国家高级茶艺技师"、"茶艺大师"等诸多殊荣。虽然年纪不大,却已经有18年的茶人之龄了,是浙江大学的茶艺教授。

在众多身份的"光环效应"下,陈敏的身边聚集了一批粉丝,他们成为了素业茶院的忠实受众。

陈燚芳说:"之前,我做过茶叶产品的天猫店,但经营了一段时间发现,网上虽然有很大的市场,但是受众太模糊,无法聚焦到一个具体的人群上。茶叶不等同于普通的日销品。像油盐酱醋一样,它既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那一口,同时也是传统文化的集成。人们饮茶,其实也是精神上的享受。"

抱着这样的信念,陈燚芳开出了素业茶院。在位于凯旋路的这家茶院里,大家可以学学茶道、喝喝茶,体验茶文化甚至传统文化的氛围,而不仅仅只是茶产品的销售。陈燚芳说素业茶院的模式是"以文化传播为主,同时再加上茶产品的销售。我销售的不是一款产品,而是一个品牌。"。

在素业茶院,每月有三期传统技艺的培训课程,都是小班制,每个班大约10个人左右。有茶艺、日本茶道、韩国茶道,也有古琴、东方花艺等等。

"虽然开设的课程各不相同,但他们都是茶产品的目标受众。来素业学院的学员,年龄跨度很大,从17岁到60岁的都有,主力人群是30岁左右有一定经济基础有闲暇时间的女性。喝茶,享受的是一种氛围感。素业茶院就提供了这样一个场所。"

除了做足消费场景,陈燚芳也没有放弃网上渠道。区别于过去开天猫店的模式,陈燚芳从自媒体入手,自己带了六人团队做了一个公众号。"在我们的公众号里,茶叶销售的广告都以软文的形式发布。"在陈燚芳看来,经营一个微信号,销售并不是主要目的,最重要的是将自己的品牌文化传播出去。

"茶二代"的经茶之道

商报记者 屠雁飞 摄影 金轲"我第一次来到云咖啡,就被那里的互联网气氛触动了。"徐庆祥是70后,祖上好几代都以茶叶为生,他也是颇为成功的茶商。在朋友的介绍下,一次偶然的机会,徐庆祥来到了杭州这家有名的众创空间,"这里的年轻人聚在一起,讨论各种商业模式。对于身处传统行业的我来说,的确是受到了很多新鲜的刺激。"

这两年茶叶市场"量价双降"的消息不绝于耳,不少茶商感叹生意不如从前。然而,时代毕竟在发生变化,杭州一批"茶二代"正在尝试着用新的互联网模式经营茶叶这个老行业。

认养茶树发展生态游 发掘喝茶以外的需求

徐庆祥家住龙坞,祖上都是经营茶叶生意,自己接手也有十年时间了。用他的话来说,自己已经算是"茶N代"了。

真正的好茶价格并不便宜。所以,徐庆祥说茶叶生意基本上都是靠茶叶品质口口传播,熟客互相介绍。在过去还没有好友点赞、朋友圈转发的年代里,茶叶营销基本上就已经开启"熟人圈"模式了。

怎样服务好老客户而不是坐等老客户上门,徐庆祥有他自己的思考。

"每年春季,只有明前茶上市前,是茶树生长的旺季。我想利用其余时间,请VIP老茶客们来茶园,认养茶树,体验一下种茶、采茶的乐趣。"徐庆祥说,"很多资深茶客,对茶叶的研究很深入。除了品茶,对于茶树的生长、茶园的生态环境都很有兴趣。通过认养茶树,延展了茶产品的内容,加深了跟茶客之间的粘度。同时,又不影响一年之中最要紧的明前茶生意。"

"除了维护老茶客,做茶叶也是需要培养新客户的,这一点跟互联网思维很像。"在徐庆祥龙坞的茶园里,他讲起了自己的生意经。今年,他所在的转塘街道何家村打算建设"茶叶小镇",徐庆祥寻思着要利用这个地方,吸引一些年轻新茶客来自家的茶园。"思路有很多,但都尚在规划阶段。"徐庆祥说,"比如发展茶园的深度游,让都市白领来看看茶园,吃吃农家饭,体验一下茶农的日常。或者设计一个爆款,进行网络销售。龙井茶其实应该走下神坛,只有亲民的姿态才能赢得大众的市场,赢得更多的用户。"

买茶大户免费住民宿 做足体验式消费

陈敏13岁就跟着父亲学炒茶,如今已经是"陈七房"的大当家了。作为茶二代,陈敏的茶叶经营思路跟上一辈不太一样,最大的区别在于对龙井茶的各种玩法。

"首先,在茶叶外形的制作上,就有很大的区别。懂茶的人都知道,真正的龙井茶是偏黄的,是"黄中带绿"的。我父亲制作的茶叶就喜欢制成这样的成色。但最近这几年,大家的审美不一样了,偏绿的茶叶颜色更容易被大众所接受。我制作的龙井茶叶就是"绿中带黄"。从茶的外形上,新一代的茶商也要与时俱进。"陈敏说。

除了龙井茶的外形,制作工艺也要与时俱进。这两年,喝红茶开始大面积流行起来。陈敏说,"在消费市场的影响下,我们现在还制作了一款"龙井红"的红茶。"其实,老底子村里的村民也有制作龙井红茶的习俗,用来自己喝,而且一般用的都是夏秋茶,而不是明前茶,因为明前茶太珍贵了。

如今,陈敏在原有工艺的基础上做了改良,并将过去的夏秋茶改成了明前龙井来制作龙井红。在采摘绿茶后,晒青,然后进行揉捻,到青草气最浓的时候结束,然后装在塑料袋里闷在太阳下发酵,最后晒干。

"因为是太阳下烘出来的,所以少了炭火味。对于喝茶的人来说,也不容易上火。"陈敏透露,"用明前茶制作的龙井红,价格最贵的也能卖到2000-3000元/斤,这是老一辈茶农不能想象的。"

茶叶要卖得好,根据互联网的经验,用户体验很重要。

在离"陈七房"不远的"景中村",有一幢陈敏投资的民宿。去年下半年,陈敏把民宿后面的茶地开辟出来,打造成后花园,有小桥流水。二楼重新装修了两三个房间。这家民宿一共只有五间房,虽然身处景区,但一般不对外营业,陈敏说是专门用来给买茶的客人住的。

陈敏自己算了一笔账:"我们这一带,大大小小有一两百家民宿。按照500元/间来计算,五间房,一年下来的营业收入也有90万以上,就算入住率打个折扣,50万的营收肯定跑不掉。牺牲掉这部分的收入,主要是为了给老茶客更好的用户体验。很多茶客来买茶,都会要求去看看茶园,因为他们非常看重茶叶的生长环境。而建在茶园边上的民宿,对他们来说,既便利也有需要。"

正好在店里买茶的张先生就是这样一名资深茶客,他买茶一年大概需要花掉20万元。张先生说,"道路很脏,旅游团进进出出的产区产的茶叶,我一般都不太敢买。有一次,我亲眼看见游客往茶园里吐痰、扔垃圾。从此,那个地方的茶叶铺,我再也不光顾了。"但他很喜欢"陈七房","像这样,可以在当地小住三五天,不但能考察茶叶真实的生产环境,也是一个以茶会友、放松身心的好去处。"

每年春天,总有些外地生客慕名而来,或者是熟人介绍过来询问行情的,陈敏一般都会给对方寄点样品。1000元/斤的、1500元/斤的、2000元/斤的、3000元/斤的。每个样包各包一两,给潜在客户免费品尝。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