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香楼

安溪县建立茶叶绿色食品基地的技术措施

发表于:2024-12-24 作者:茶香楼
编辑最后更新 2024年12月24日,1998年安溪县建立首期茶叶绿色食品基地435公顷,一年多来严格按照绿色食品标准实施管理,项目进展顺利,已初见成效。目前,西坪、大坪、祥华三个乡镇正在申请绿色食品标志,并且已通过土、水、气等环境检测。
1998年安溪县建立首期茶叶绿色食品基地435公顷,一年多来严格按照绿色食品标准实施管理,项目进展顺利,已初见成效。目前,西坪、大坪、祥华三个乡镇正在申请绿色食品标志,并且已通过土、水、气等环境检测。其具体技术措施如下:
一、基地选择
根据绿色食品必须具备的条件,进行实地勘查,选择立地条件符合绿色食品生态环境标准的茶园作为生产基地,1)尽量选择边远山区,避开繁华城市、工业区、交通要道;2)茶园周围没有大气污染源,特别是上风口没有污染源,茶园周围5公里以内不得建有有害气体及其它有害物质排放的工厂、作坊、土窑等;3)茶园周围有山体、森林、河流等防护体系,且与居民生活区距离1公里以上,并且有隔离带;4)水域或水域上游没有对茶园构成威胁的污染源,地表水、地下水水质清洁无污染;5)茶园及周围土壤没有金属或非金属矿山,土壤肥力高。
二、优化茶园生态环境
对各基地茶园周围及道路两旁进行绿化,选择适宜的树种(一般选择根系分布较深,树冠宽大,病虫害少。冬季落叶,又有一定经济价值的树种,如柿树),适当的密度进行茶园间作套种,对幼龄茶园和台刈更新的茶园进行覆盖或套种绿肥等,防止水土流失,保蓄水分,增加土壤肥力,减少盛夏阳光直射,增加漫射光,提高茶园相对湿度,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同时,改善茶园的生态环境,保护天敌,有利于益虫、益鸟的迁入和繁衍,减少病虫害。
三、建立无污染的茶树病虫害综合防治体系
在创造良好的茶园生态环境基础上,采取以农业防治为基础,以生物防治为主,以化学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具体是:
1、建立茶树病虫害预测预报系统。在各个基地建立茶树病虫害测报站,指定1-2名专业技术人员负责测报,并提出最佳防治方案;
2、生产季节严禁全面喷施化学农药。常见病虫害用生物农药,结合农艺措施进行综合防治,对个别茶行病虫害发生特别严重的,选择针对性强的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进行挑治。但农药使用的剂量、方法、使用时间、安全间隔期等都要严格按照规定操作。严禁各种高毒、剧毒、高残留、"三致"以及对人、畜和环境不安全的农药(如甲胺磷、三氯杀螨醇等)的使用。
3、每年秋冬茶结束后,进行一次全面的清园、封园。全面修剪,剪除枯技、病虫枝、鸡爪枝等,清理茶园中的枯枝败叶、杂草杂物,集中烧毁或掩埋;并结合清园进行深耕施有机肥。然后,用0.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进行全面喷施封园(包括所有的茎杆、枝、叶等),以达到破坏病虫害的越冬场所,降低翌年病虫基数。
四、施肥以有机肥为主,少施或不施化肥
基地茶园施肥以有机肥为主,少施或不施化肥。肥料种类主要有: 1、农家肥:如堆肥、沤肥、厩肥、绿肥、作物秸杆,未经污染的泥肥、饼肥等。农家肥都经过高温发酵腐熟,以杀灭各种寄生虫卵和病原菌、杂草种子,去除有害有机酸和有害气体,使之达到无害化卫生标准。农家肥原则上就地生产使用,外来的农家肥应确认符合要求后使用; 2、商品有机肥:如腐殖酸多元复合肥,固氮菌肥料,根瘤菌肥料等; 3、化肥:如尿素、磷矿粉、硫酸钾等。化肥必须与有机肥配合使用,有机氮肥与无机氮肥之比1:1为适宣(大约厩肥1000公斤加尿素20公斤),最后一次追肥必须在收获前30天进行.全年化肥施用量不得超过总施肥量的20%。
绿色食品茶叶生产基地禁止使用有害的城市垃圾及污泥,医院粪便及垃圾、工业垃圾等,禁止施用硝态氮肥等。
五、茶园耕作
茶园杂草,宜用人工除草,禁用化学除草剂(如草甘磷),梯壁杂草要以割代锄,对一些匍匐性杂草可不除。
六、组织措施
茶叶绿色食品基地由县茶果局统一指导,各乡、镇成立茶叶绿色食品基地领导小组,由专门领导分管负责,根据绿色食品茶叶生产的技术要求和当地具体情况,认真组织实施。1)加强宣传和培训,提高干部和茶农对绿色食品茶叶生产的认识,提高他们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2)加强管理监督,严格把关,对基地生产实行"五统一"(即统一管理、统一施肥、统一防治病虫害、统一采制、统一加工销售),并对每个茶季生产的茶叶进行抽样跟踪检测其"农残"及其它卫生标准,记录存档,供前后对照和成果鉴定;3)每年年终,各乡镇对当年的工作进行总结,并报送县茶果局汇总,总结经验,逐步提高。
绿色食品茶叶的市场需求潜力巨大,产品销售前景好,获得绿色食品标志的茶叶产品,其售价比常规茶叶产品高出20~100%。安溪县在首期茶叶绿色食品基地建设的基础上,计划1999年扩大基地建设规模,建立第二期茶叶绿色食品基地1333公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