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该回到老百姓日常生活
普洱茶被称为"活古董",从开始的保健饮品、收藏价值到成为一种投资品,普洱茶热的到来,值得我们关注。
资讯闭塞炒家窃机而入
普洱茶作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近10年来普洱茶价格一路飙升。
相关资料表明,历史上普洱茶有两次炒作风波,第一次是1950年后的香港,第二次是1995年后的台湾,都曾掀起了普洱热并将茶价炒到了高潮。而在1999年台湾的普洱茶市场崩盘后,港台的炒作者开始把眼光投向大陆普洱茶的产地云南,而当时大陆由于资讯闭塞,不但没有把普洱茶当名贵的品种,还都担心这茶坏在手里。面对这片未被开垦的内地市场,炒作者焉能不出重拳? 港台炒家相中这一块风水宝地后制定了周密的操作计划。为了顺利囤货积奇,2000 年前后,进入大陆的港台茶商雇佣了大批收茶人前往云南各城市的茶厂、茶庄、供销社、甚至边远村寨收购老茶。
因为当时国内的普洱茶普及率不高,仅在区域范围内颇受青睐,所以港台炒手收购成本非常低,最初两年每公斤的收购价甚至不超过10元,而云南一些边远村寨普洱老茶的收购价更是便宜得惊人。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云南大部分的陈年老茶已被炒家收购殆尽。
这样一来,具有收藏价值的老茶基本被庄家控制,虽说普洱茶资源稀缺,但是毕竟属于可再生资源,因此炒家加紧对上游生产厂家的"控制"。在扫货的同时,港台、广东商人还开始陆续介入了云南茶厂的并购重组。如云南省四大老品牌普洱茶生产企业之一的云南普洱茶有限公司在2004年秋天改制时,被香港长泰集团以2100万元人民币收购。与此相仿,众多改制后的大茶厂,其股东结构中或多或少都有港台资本的影子。除了控制茶厂外还要控制茶山(茶园)。在云南出名的茶区,每一座山都有人炒。如易武茶山主要是台湾人在收,景迈茶山主要是日本人。
舆论造势 广州芳村南方茶叶市场扮演主角
普洱茶不是生活必需品,且"亮点"还不为大众所知,所以舆论造势成为炒作的第一个环节,炒家着实费尽心思。
为了酝酿普洱茶的市场,港台炒家重金投入媒体,进行舆论造势。
炒家运用舆论造势,从普洱茶的所需生长条件、制作工艺、贮存时间、品质口感和出具权威机构对普洱茶研究所得的保健功效,到普洱茶具有的丰富文化内涵,炒家是费尽心机,追研普洱茶如何成品、历史文化价值和名家典籍,进行了全方位轮番的舆论造势。
普洱茶主要以纪念茶和工艺茶为主,普洱茶的消费主要集中在上流社会、政界、商界和文化界当中,此时的普洱茶主要是以礼品的形式在这些人群当中流通。此时为普洱茶消费的萌芽期。
随着普洱茶的慢慢普及开来,云南的普洱茶生产企业开始迅速进入市场,由于大部分厂家采用的茶青都是本地茶,再加上市场的迅速发展和人们对普洱茶的认识还不够,这一时期的普洱茶消费主要集中在普洱生茶。
作为中国最大的茶叶交易市场--广州芳村南方茶叶市场,在这场普洱茶热中扮演着相当的角色。由于该交易市场的茶商较早的接触普洱茶,经过他们的宣传和普及,喝普洱老茶慢慢成为消费主流,"喝熟茶、藏生茶、品老茶"的风气一时在消费者中流传。并且此时的普洱茶的文化研究和推广宣传也逐渐展开。
炒作出的"普市"
从2003到2007年,普洱茶炒作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收藏市场、拍卖市场迅速扩张,消费市场、礼品市场从原本的消费群体逐渐扩大到每一普通消费者,同时引来国外热钱的注入。炒家已不仅仅是港台,逐渐融入了洋面孔。
炒家采用的手法多种多样,从能喝的古董、减肥、养生、慈善义拍、奥运等,但凡能沾上边的都大手笔投入。开始是运用茶马古道传奇的马帮声势浩大进京再现"茶马古道韵味",40多人120匹马,一路义卖大半年从云南直到北京,并在北京老舍茶馆举办"盛世福坛马帮普洱"新闻发布会和现场拍卖,让普洱出尽了风头。炒家并不满足于这些古典,而逐渐开始运作名人效应。
普洱茶自2003年以来持续走高,靠的不仅是茶厂、茶商自己的拉抬,更依赖名人参与的拍卖、评选和希望工程制造的"名人效应",推动"价格神话",拉升普洱茶市。
2004年2月,在广州拍卖鲁迅及其夫人许广平共同珍藏的"百年清宫普洱茶砖",三克普洱茶拍出1.2万元;
2005年10月,张国立捐赠给云南希望工程的一筒普洱茶拍得160万元;
2006年11月,慈善义拍编号为888的"长征英雄纪念茶"拍出120万元高价;
2007年4月,第八届中国普洱茶节拍卖会上,百位名人亲笔签名的纪念茶"百星捧茗"以28万元高价拍出。
名人效应、希望工程和捐款等等的助推,使得普洱茶成为当今最为炙手可热的茶叶。普洱茶的价格,从闭塞时期的每斤几块到今天每斤百万天价,屡见不鲜。
各炒家对普洱茶市场的把控,组织严密的市场价格暗箱操作,使得原本不具强壮冲刺力的普洱茶忍着疼痛向前进,为了能拉抬价格,普洱茶商的运作手段花样繁多,令人感叹!
炒家通过各种手段推涨普洱茶的市场行情。其间,在2007年4月原云南思茅市更名为普洱市,这一更名更是促进普洱茶市场的激进。
茶市开谈必有普洱茶,茶商们碰面谈及较多的不是茶品,而是:"你存了多少货?""今天又涨了多少?"
普洱茶就是一种茶
谁知道几天时间从10000涨至16000元,冲破18000元、20000元,"普民"谁也不想错过抓住财富盛筵的机会。所以不论是收藏还是囤积,"普民"对其的的热衷不减,所以有了卖房、卖车赌普洱茶的人也就不觉得奇怪了。由于一段时间普洱茶价格持续高涨,大多数普洱茶并未进入实际消费,而是屯积在炒家或藏家手中。
一批又一批的"普民"进入其圈套。普洱茶缔造了股市一般的神话,也造就出一个个百万千万富翁。普洱茶的过度炒作,使市场存在着一定程度泡沫。
大量的存货在特定的时期释放出来,增加了市场供给,导致价格下跌,使得不少"普民"被套牢。
既然"普市"如"股市",那么有牛市,就必会有熊市。
"普洱茶成了神话,普洱茶成了钞票印刷机!"云南省茶叶协会的前两任会长,现任常务副会长、秘书长邹家驹曾在博客里面的这句话,道出现在茶叶市场排山倒海的"普洱热"。而今的普洱茶市场就像股市一样,炒家靠着所谓的茶历史、功效和收藏价值等进行炒作。
炒家打着"弘扬茶文化"的幌子,夸大普洱茶"收藏"、"增值"的功能,大肆吹嘘普洱茶"越陈越好",并出具所谓权威机构对普洱茶研究的结果:"具有清热、消暑、解毒、消食、去腻、利水、通便、祛痰、祛风解表、止咳生津、益气、延年益寿等功效",同时宣言越陈越有药用功效,对消费者进行误导。而普洱茶再如何的是"活古董",从商品属性来说也不过是一种消费饮品,何况物品的收藏都有着苛刻的存放条件局限。
普洱茶本身的定位不是一种药品,它的范畴只是一种饮品,是属于食品类的,食品和药品的区别是很严格的,从长久的历史记录和现在的人们使用过后的反馈来看,普洱茶确实有一些保健的功效,但是它毕竟不是药品,把普洱茶进行科学制造成为药品还须一定时间。普洱茶的药效也同样无法考证,没有权威的科学数据做依据。我们应该用现代科学的方法研究普洱茶对人的健康方面的效果,在宣传的时候要适度,重点在质量上下功夫,这样才是对消费者和茶人比较负责任的做法。
普洱茶作为一种消费饮品受到大众的青睐,是不容质疑的,品饮它可以从中感知其历史沉淀的文化因素,如普洱茶文化、茶马古道文化和不同的民族文化,这些文化元素附加在茶身上我们是相信的。但如果把文化附加在茶本身的价值上,去投资的话,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普洱茶,就是一种茶,"普民"请理性对待,不要盲目追"陈"。
普洱茶该回到老百姓日常休闲的生活中了。
文章来源:新浪新闻中心 责任编辑:王忠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