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香楼

台 湾 茶

发表于:2024-12-23 作者:茶香楼
编辑最后更新 2024年12月23日,隔岸相望,梦里依稀有着那么一片片似曾熟悉的茶园,青山绿水之间,雾霭的山岚之巅,一行行呈阶梯式排列的茶园,在如洗的春日阳光下,新绿如染。台湾的茶就生长在那里。最早接触台茶,是在1997年杭州首届国际茶博

隔岸相望,梦里依稀有着那么一片片似曾熟悉的茶园,青山绿水之间,雾霭的山岚之巅,一行行呈阶梯式排列的茶园,在如洗的春日阳光下,新绿如染。台湾的茶就生长在那里。

最早接触台茶,是在1997年杭州首届国际茶博览会上,那一次,台湾省制茶工业同行公会第一次率庞大的台湾茶商展览团来杭展销,世贸展览中心的三楼,整个铺开的是台湾的茶。就这样,第一次喝到了冻顶茶。冻顶茶的浓香酽厚,如同那活泼而淘气的姑娘,深深地留在脑海里。台湾的茶商一眼看起来,并不像是真正的商人,更像是一个个茶人。他们极其镇定地坐在那张茶桌后面,泡他们极其自信的那一款款茶。这是他们自己做的茶,参展的大多数是来自台湾著名茶区的茶农。

一杯茶,便留下了深深的记忆。三楼的台湾馆是这届展览会人气最旺的,他们以这样的现场冲泡和赠饮方式,制造了台湾茶的流行。据说,他们就是以这样的展览形式走遍了中国大陆的大江南北。一次又一次的展览,撒下的是种子。台湾的茶商就这样不经意间获得了他们的市场。

最初对台茶的认识还处于感性的层次,总是有许许多多的问号留在心头。自从认识岚岚之后,我就把许多问号留给了她。她在我办公室对街的一幢写字楼里推销台湾茶。

她的办公室里有一个泡茶的茶桌,她每天都坐在那个茶桌边泡茶,接待来访客户。她对每一款台茶都有自已独到的见解。她说,冻顶茶像是撒野而又淘气的姑娘,阿里山茶是美丽又大方的成熟少妇,东方美人是傲慢的公主,文山包种则是含苞待放的青春少女,梨山茶恰如优雅华贵的书香才女……。

我不知道这样的比喻是否恰当。我倒觉得台湾茶就像是一曲曲宋词词牌,依着它们的韵律,台湾的茶农以芳香滋味入题,年年填出了台茶的新意。

吴德亮先生在《台湾找茶》一书中介绍,"早在三百多年前(1645年)台湾就有野生茶树的记载,不过真正发展茶树栽培管理制造,则是近两百年前由先民自中国福建所引进,包括茶种及种植技术等。"

近代的台湾茶业发展,与中国大陆的茶业发展历史有着几乎相同之处。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台湾茶叶也是以外销为主,年外销量最高达2.3516万吨。上世纪八十年代,台湾茶艺文化的兴起与发展,使台湾的茶业有了脱胎换骨地转变。

台湾的茶艺,不是形而上的,而是彻头彻尾的茶人理想的回归。艺术地品饮茶,感悟一杯好茶的精神,不仅影响了消费领域的品茶人,而且更重要的是激发了种茶人做好茶的积极性。那一套隐藏在"曼生壶,若深杯"里的工夫茶,在表演的茶艺转向生活的茶艺后,终于使共饮一杯好茶成为一种新的时尚。台湾的这种带着茶人理想的茶艺精神,对促进台湾本土以及大陆茶艺风气的形成和茶馆的盛行,起了很大的作用。

现在的台湾人平均每人每年的茶叶消费量高达1555.7公克(2002年),上世纪90年代后台茶基本上转为内需,饮茶风气的盛行,台湾本土的茶叶已远远满足不了岛内的需求,每年还需进口近2万公吨茶叶。

台湾官方统计:台湾茶园在1998年有27020公倾,2002年减至19342公倾。主要分布在台北,桃园、新竹、苗栗、南投、云林、嘉义、高雄、台东、花莲、宜兰等县市海拨1000米左右的丘陵地带。台湾的南投县、嘉义县是台茶的主产区。

近二十年来,台湾转向乌龙茶生产。一般来说,乌龙茶指的是半发酵的茶类总称。台湾的学术界,对半发酵茶的正式名称称为包种茶,因外形的不同,习惯上将半球形的包种茶俗称为乌龙茶,以有别于条形的文山包种茶,而将球形包种茶称之为铁观音。

在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除了冻顶茶、文山包种、东方美人等传统历史名茶外,台湾茶曾流行以茶树品种来命名所制的茶,如金萱、翠玉、四季青、青心乌龙等。

到了二十一世纪,台湾流行起高海拔的高山茶,以高海拔的山地名称来直接命名所产之茶。如阿里山茶、梨山茶、杉林溪茶、玉山茶、樟树湖、大禹岭茶等。

台湾的乌龙茶,尽管根子来自于大陆的武夷山岩茶和福建的安溪铁观音,但台湾茶在品种和加工工艺等方面创造了自己的特色与风格,使台茶的香气与滋味与传统的大陆乌龙茶不同。包揉中的热揉,轻发酵,龙眼树碳火烘焙,"生态著涎"等等都是台湾所独有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