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公害茶园生产措施合理运用
无公害茶园生产措施合理运用
茶园的土壤管理,病、虫、草害防治等生产措施的运用合理与否,对茶叶生产的安全性会带来较大影响。
土壤管理的中心工作有茶园的水土保持和地力常新的维持。茶园水土保持从茶园建设开始就应十分重视。茶园基地规划与建设及茶园开垦应根据不同坡度和地形,选择适宜的时期、方法和施工技术。如不要选择在雨季进行,耕作横向作业,防治水土流失。采用地面覆盖等措施提高茶园的保土蓄水能力,所用的覆盖材料应未受有害和有毒物质污染。平地和坡度15°以下的缓坡地等高开垦;坡度在15°以上时,建筑内倾等高梯级园地。茶园与四周荒山陡坡、林地和农田交界处应设置隔离沟,等等。
无公害茶园的土壤管理具体应定期监测土壤肥力水平和重金属元素含量,一般要求每2年检测一次,并有针对性地采取土壤改良措施。肥料的施用,宜多施有机肥料,化肥与有机肥料配合使用,避免单纯使用化学肥料。施用量和施用种类应根据土壤理化性质、茶树长势、预计产量、制茶类型和气候等条件,确定合理的肥料种类、数量和施肥时间。每年必须施基肥和追肥,保持有足够数量的有机肥返回土壤,不断补充茶树所需要的营养元素,以保证生产的可持续性,实施茶园平衡施肥,防止茶园缺肥和过量施肥。农家有机肥应尽量就地生产就地使用。有机肥必须经过堆制腐熟、高温发酵,达到无害化处理要求。农家肥等有机肥料施用前应经无害化处理。适时种植绿肥是无公害茶园主要肥料来源之一,尤其是对幼龄茶园、改造茶园,更要做好此项工作。绿肥除了较多资料中介绍的豆科作物外,还可考虑选用一年生的高光效可多次刈割的牧草,如美洲狼尾草、美国饲用甜高粱、墨西哥玉米、苏丹草,等等,这种类型的草,年生长量大,可以产出较多的绿肥。茶季喷施无机叶面肥,需10d后才能采茶;喷施有机叶面肥需20d后采茶。
无公害茶园的病虫草害控制就是要本着保护环境,应用生态学原理,以农业措施为主,辅之适当的生物、物理防治技术,合理地利用允许使用的植物源农药和矿物源农药,达到控制茶园病虫草害对生产带来的影响的目的。原则上掌握以下几点:
①保护茶园生物群落结构,维持茶园生态平衡。要营造良好的茶园生物群落,在茶园周围与茶园中种植些防风林、行道树、遮阳树,合理调整茶园结构和布局,不强求集中成片,宜茶则茶,不适宜植茶山地,退茶还林,使茶区生境形成较完好的生态系统,创造不利于病虫草滋生和有利于各类天敌繁衍的环境条件,保持茶园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生物群落多样性,增强茶园自然生态调控能力。
②优先采用农业技术措施,加强茶园栽培管理。茶园栽培管理既是茶叶生产的主要技术措施,也是有效控制病虫草害的重要方法。具体可以通过选育抗病虫品种、茶园耕作、铺草、排灌、修剪、施肥、采摘等多种措施的合理运用,达到控制病虫草害发生的目的。如换种改植或发展新茶园时,应选用对当地主要病虫抗性较强的品种。分批、多次、及时采摘,抑制假眼小绿叶蝉、茶橙瘿螨、茶白星病等危害芽叶的病虫。通过修剪控制茶树高度,减轻毒蛾类、蚧类、黑刺粉虱等害虫的危害,控制螨类的越冬基数。秋末宜结合施基肥,进行茶园深耕,减少翌年在土壤中越冬的鳞翅目和象甲类害虫的种群密度。将茶园根际附近的落叶及表土清理至行间深埋,有效防治叶病类和在表土中越冬的害虫,等等。
③采用物理、生物防治方法,减少化学药剂使用。物理防治是指采用物理机械原理来防治病虫害,目前在茶园中应用较多的有频振式诱虫灯,它是利用昆虫的趋性(趋光性和趋化性)或害虫种群自身间的化学信息联系引诱并杀死害虫的方法。生物防治是指用食虫昆虫、寄生昆虫、病原微生物或其他生物天敌来控制病虫草害的发生。其中有的是自然存在的,需要加以保护和利用;有的可人为饲养释放。
④合理使用植物源和矿物源农药,有限制地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植物源农药就是来源于植物或植物提取物对病虫有生物活性的物质,目前常见的植物源农药有苦参碱、鱼藤酮、除虫菊、印楝素等。植物源农药在茶园中主要对鳞翅目害虫和部分同翅目害虫有效,使用时应掌握在抗药性弱的1~2龄幼虫期喷药。矿物源农药是指有效成分来源于无机矿物或石油提炼物的农药,主要有石硫合剂、波尔多液、硫悬浮剂、矿物油等,但不得在采茶季节使用,其中波尔多液用后,茶叶的铜含量不得超过30g/kg。这些药剂对茶园病害、螨类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主要用于非采茶季节,如冬季封园。
在无公害茶园中,有时病虫发生严重,一些物理的、生物的、农业的措施难以达控制效果,可选择化学防治的方法加以控制,但必须严格选择使用的农药种类是生产中允许的,使用量和使用间隔期符合安全生产要求的化学农药,关于这一点必须经常注意国内外市场对农药安全使用要求的变化,不然,生产产品将难达安全生产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