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香楼

稀土:绕不过的话题

发表于:2024-11-10 作者:茶香楼
编辑最后更新 2024年11月10日,稀土:绕不过的话题2月24日,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召开第十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膳食稀土元素暴露评估项目技术报告。这是对茶行业的一个巨大喜讯,象征着绕不开的"稀土问题"终于绕过去了。感谢所有
稀土:绕不过的话题


2月24日,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召开第十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膳食稀土元素暴露评估项目技术报告。这是对茶行业的一个巨大喜讯,象征着绕不开的"稀土问题"终于绕过去了。感谢所有为解决稀土标准奔波过努力过着实付出劳动的方方面面人士,业界不会忘记你们。

《茶讯》杂志2015年第5期刊登过《稀土:绕不过的话题》一文,针对稀土话题有过深刻的探讨,这是我们茶行业的一个痛,曾经多少人对此表示无奈甚至无助。一个拍拍脑袋的决定,在纠错中付出了多少巨大的代价?对强制执行的国家标准需要敬畏,更需要严谨的科学精神。有关部门能够敢于正视问题,实事求是地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让人敬佩!

无论如何,稀土问题的解决,是茶行业的一大幸事!现将《稀土:绕不过的话题》原文第三部分再次刊登,以餐广大读者对稀土问题相关背景资料的延伸阅读。

稀土问题,这是无意间埋在中国茶产业里的一颗地雷,时不时被引爆。

现行国家标准GB-2762-2012《食品中污染物限量》中规定,茶叶中稀土总含量的限量要求为≤2.0mg/kg。2015年5月17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曝光59只样品中有10只样品稀土超标。

超标,就是产品不合格,不合格产品就得下架。

每一次抽检,检测,稀土超标总是绕不过去的坎。

市场监管、检测机构,生产主管部门及企业,10多年来一直就稀土标准的问题在争论。

市场监管部门:国家标准在那里,这是控管的红线,超标就是不合格。

有不愿透露身份的一位专做国内商超的茶企老总对笔者说:做企业,产品老是面临抽检不合格,对企业负责人来说已经不仅仅是市场风险,而是法律风险了。现有的稀土标准,显然是不合理不科学的,作为国家标准的一项指标,应该是全行业内大多数企业经过努力可以实现的目标。现实的情况是,稀土问题就像是高悬在企业头顶的一把剑,所有的茶企都是在走钢丝。

为什么中国茶企没有上市,为什么一些茶企在面临过会审核时又临时撤回上市申请?业内人士透露稀土问题是其中的主要原因。

一遇投诉,从严格依法按程序检测,稀土的定时炸弹说不定被引爆了。

众多业内的专家及主管茶叶生产的农业部门,一致认为这个稀土含量国家标准是欠科学的。

先来了解一下,这个标准是怎么制订出来的。

有关知情人士介绍,这个稀土标准≤2.0mg/kg来源于GB13107-1991《植物性食品中稀土限量卫生标准》,这个标准规定了稻米、玉米、小麦(以原糖计)、茶叶的稀土含量指标≤2.0mg/kg,曾有业内人士向负责起草该标准的主要负责人苏德昭先生(现已移居海外)讨教标准是如何制订出来的?有没有进行过安全性评估?苏德昭先生介绍这是依据英国文献相关数据做出的修订,并没有进行过安全性评估。卫生部相关官员在私下也曾经表示,承认这是拍着脑袋制订出的标准。

这个标准从1991年6月7日颁布,1992年3月1日实施,一直没有引起茶界的注意,这是因为,2005年之前,茶叶有单独的茶叶卫生标准:GB9679-1988《茶叶卫生标准》,这个标准于1988年8月10日发布,2005年10月1日作废。这个标准没有将稀土列为检测标准。2005年起,单独《茶叶卫生标准》废弃了,茶叶列入食品,污染物控制执行GB2762-2005,农残执行GB2763-2005。直到目前执行的GB2762-2012,稀土含量标准都沿用了GB13107-1991的≤2.0mg/kg的标准。

稀土问题也就是在2005年之后逐步显现出来的。为什么会愈来愈严重?绝对不是环境或生产环节出了什么问题。检测方法的改变,从前用试剂法,只拿其中的5个元素作为检测表的,而现在采用的Icp-AES及ICP-MS质谱检测法,仪器设备更先进了,准确率也愈来愈高了。

对一个没有安全性评价,拍拍脑袋制定出来的标准,作为强制性国家标准来执行,本身就是一个笑话。

从2005年起,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等单位几乎每年会向制订该标准的责任单位发函打报告要求废弃或者修订茶叶中的稀土检测指标。

据了解,国际标准化委员会ISO、国际粮农组织CAC及西方发达国家美国、欧盟、日本等都没有对茶叶中稀土含量有检测内容需求。只有中国一个国家,在稀土问题上是领先了国际。

那么,业界多有反应,连制订此项标准的部门也承认是拍拍脑袋制定出来的标准,为何不能修订或撤销呢?

"过去怕拍脑袋制定出来,现在不能拍拍脑袋撤销?"某部某位官员的说法,听起来很有道理,但仔细一琢磨,这实在是官僚的逻辑,让8000万茶农,上亿涉茶人员为你那拍拍脑袋的决定承担后果。

不怪央视,央视没有错。北京消协也没有错,茶企有冤该向谁倾诉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