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香楼

百年茗战 更续新缘:中国茶书写的中英交往史

发表于:2025-01-14 作者:茶香楼
编辑最后更新 2025年01月14日,百年茗战 更续新缘:中国茶书写的中英交往史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茶叶生产国,近年在全球茶叶总产量的占有率40%以上,英国是全球主要的茶叶进口消费国,人均消茶量为2公斤以上,居发达国家之首,茶叶已成为英国人的
百年茗战 更续新缘:中国茶书写的中英交往史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茶叶生产国,近年在全球茶叶总产量的占有率40%以上,英国是全球主要的茶叶进口消费国,人均消茶量为2公斤以上,居发达国家之首,茶叶已成为英国人的"国饮"。茶叶不仅是中英两国产、销的一般关系,而是有着特殊的政治、经济、社会渊源。
  英文"China"字义极有可能是"生产茶叶的地方--中国"
  人们从英汉词典查看"China"的字义是"瓷器",传统说法认为,英语把"中国"称为"China",是因为中国瓷器在西方久负盛名。然而根据专家的考证,"China"并非"瓷"的英译。而是源于藏语对"茶"的称谓。早在20世纪上半叶,我国着名古史学家任乃强先生就提出"China"一词来源极有可能源于"茶"而非瓷。而今藏语学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断,很可能藏语对"茶"的称谓直接影响了英国人对中国的称呼。藏语"茶"的发音是"甲",这和古汉语中"茶"被称为"槚"相印证。而祖国内地则被藏族同胞称为"甲拉",意即"生产茶叶的地方。"从"甲拉"和"China"的发音非常近似,可窥究竟。
  从唐代开始直至20世纪,在这1000年间,中国茶叶经由茶马古道转运到西藏,然后茶叶又经喜马拉雅山口运往尼泊尔和印度,可以说西方人对中国的认识,其中之一是经由这条茶马古道开始的。因为茶叶由最初的茶马古道传入西方,要比瓷器由"丝绸之路"传入西方早200多年,正因为如此,"China"一词极有可能源于"茶"而非"瓷"。
  鸦片战争与茶
  1637年英国船首航广州,携带62000枚银元,作为英方支付购买中国茶叶的货币,随后又于1669年和1673年(清康熙年间)将我国茶叶陆续运销伦敦,从此,我国茶叶成为世界商品,也是中英贸易的开端。
  密尔本(Millburn)着的《东方商业》载有英国东印度公司17年的详细统计,广州运到伦敦的货值,茶占全数的95%,仅以英国东印度公司为例,1765年至1794年约30年内,该公司从广州进口中国茶叶占其75%以上。1715年(康熙54年)广州的中英茶市方完全成立,整个华茶贸易几乎全为英国东印度公司垄断。仅该公司1740年即有700多吨茶叶运往伦敦。1784年由东印度公司从广州输入英伦本土的茶叶进口减低税率,后50年从中国运英国茶叶增加了4倍。
  1796-1850年,中国茶叶输往英国占我茶叶输出量的1/2,英国购买中国茶叶每年要费白银2000余万两之多。英国向中国输入的货物主要是毛织品和钟表等。这些商品并不是当时贫困的中国人民所必需,无力购买。因此,英国的商品运来中国后,往往因为销路很差而无法获利。为此,英国政府采用卑劣手段,通过东印度公司大量输入印度的鸦片来中国,用鸦片代替白银来换取大量的中国茶叶和丝绸。1840年,英国发动了对中国的武装侵略,遂爆发了鸦片战争。
  然而,鸦片战争以清政府的彻底失败而结束。虽然英国垄断华茶外销100多年,其时也刺激了中国茶叶产销的发展,1886年出口13.41万吨达到历史最高峰。但后由于英国等外国侵略者对中国茶叶的控制和掠夺,也与当时中国政治腐败、经济落后、民生困苦,茶商、茶农粗制滥造有关,致中国茶叶品质失控,销路受阻。此后不久,英国侵略印度和斯里兰卡,极力扶持和发展这两个国家的茶叶生产,扩大外销,以堵塞华茶销路。自1897年后,中国红茶被印度和斯里兰卡红茶所夺,19世纪后期,英国在印度和斯里兰卡属地种植由中国引种的茶种获得成功。英国遂大力宣扬饮用印斯红茶,攻击中国茶不卫生,力排中国茶叶,同时千方百计地垄断世界茶叶销售市场。1890年起中国茶业出现全面衰退之后,英国就抓住机遇,为当时的殖民地印度斯里兰卡茶叶打造品牌,立顿(Lipton)公司就是于1890年在英国创建的。不产茶叶的英国有了风靡世界的立顿品牌茶。
  历时百多年的"世界茶源"之争划上圆满句号
  中国是茶的起源地,中国茶文化底蕴厚重,博大精深,为"世界之最"。茶叶是中国对世界的五大贡献之一,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世界科学史权威李约瑟博士(Dr.Joseth Lee)就是这样说的。
  印度虽然有历史攸久的文化,但在古代,不知道饮茶,更不知道种茶。18世纪英国东印度公司派出的罗伯特·福钧(Robort Fortune)偷运中国茶籽到印度种植成功后,英国当时为了推销其所属殖民地印度的茶叶,就以印度多处发现野生茶树为借口,掀起了"世界茶树原产地"之争,一直延续了160多年,形成以"印度派"为主的几个学派,这个学派以1877年英国人贝尔登(Samue Baildon)为主导,着有《阿萨姆的茶叶》反对茶树原产地在中国的历史结论,主张"印度是茶树原产地"。当代茶圣吴觉农(1897-1989年)带头据理力争,他留学日本时悲愤地写道:"一个衰败的国家,什么都会被人掠夺!""生乎吾国长乎吾土的植物也会被无端地改变国籍!"他用深入全面的研究,证明了我国西南地区是世界茶树原产地,有力地批驳了"印度派"舆论。但吴老及几位中国学者的批驳多发表在国内,国外刊物上稀有发表,吴老的相关论文发表在日本《茶》刊上,但日本对中国是"世界茶源"并无争议。1992年印度茶叶刊物《阿萨姆评论》陆续出现"印度是世界茶源"的观点。本人就在印度茶业协会主办的英文月刊《阿萨姆评论和茶讯》以"论中国普洱茶特色"(Pu'er Tea What Make It so Speccal?)为题发文,并配图云南邦威千年古茶树表明"中国是世界茶源"的物证。至今,该刊再未有出现"印度是世界茶源"的论点。
  世界顶尖级的山茶科植物分类学家,博士生导师,广州中山大学张宏达教授,对世界茶叶原产地和茶树原种问题做了深入实地调查研究,以理性和实证,断定印度阿萨姆茶树源自云南,把阿萨姆种改为普洱茶种。2013年5月25日,国际茶叶委员会(ITC)主席,英国人诺曼·凯利博士(Dr.Norman Kelly)签名刻授"世界茶源"牌匾,在2013年国际茶业大会上授予中国云南省普洱市。这意味着这位英国籍主席纠正了英国人百多年前的错误,实在是来之不易的!
  把握中英关系的良好势头
  挖掘我茶销英的潜力
  综观中、英关系的演变,能取得现时的良好势头是来之不易的。1984年9月26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西大厅举行了《中英联合声明》草签仪式,以此为标志,中英谈判取得了历史性的进展。12月19日--举行了《中英联合声明》正式签字仪式,终于实现了香港的回归。在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多次谈判中,当时的英国首相有"铁娘子"名声的撒切尔夫人曾经有种种歪理和诡辩,企图仍把持香港的主权,邓小平同志以坚定的原则性(主权问题是不能含糊的)和适当的灵活性,如实行"一国两制",秉承"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互利合作。基于新中国的国力增强,对外政策和策略运用得当,终于达成了解决香港问题的《中英联合声明》。
  至于中英茶叶贸易的进程,上述英国扶植印度、斯里兰卡茶业政策的状况还有延续。英国市场主销红茶(尤以红碎茶为大宗),而印、斯以及新兴产茶国肯尼亚的红碎茶品质适销对路,中国茶在英国市场便处于滞后地位。对此我们应当充分发挥在英国市场具有传统优势的祁红、滇红、正山小种、坦洋工夫、英红等茶的销路,大力开拓,既有需要,也有可能;同时,我们要锐意进取,提高红碎茶品质,增大在英国市场的占有率。
  历来中国茶叶,尤其是传统的工夫、小种红茶在英国市场享有盛尝,受到英国专家、学者、文人雅士乃至皇室的广泛赞扬。最近牛津大学教授、欧洲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主席大卫·格拉柏就高度赞尝中国茶叶味道特别好,文化底蕴厚重,健康作用比咖啡、可乐要好得多。
  我们要借鉴参考英国"立顿茶"的成功经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打造响当当的自主品牌,由宣传名茶向宣传名牌转化,把弘扬中国茶文化与市场营销有机地结合,提高我茶品质和经济效益,推进中国茶业的新常态,打造中国茶业新的辉煌!(作者系华南农业大学茶学讲座正高级教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