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香楼

历史细节:茶艺师职业国家认定的确立 《新兴职业茶艺师国家认定十年与未来走向》(之二)

发表于:2024-09-20 作者:茶香楼
编辑最后更新 2024年09月20日,历史细节:茶艺师职业国家认定的确立--《新兴职业茶艺师国家认定十年与未来走向》(之二)旧闻今读编者按:历史的细節,往往影响着历史的走向。茶艺师职业国家认定的确立,也有许多鲜为人知的细节。本文的一些细节
历史细节:茶艺师职业国家认定的确立
--《新兴职业茶艺师国家认定十年与未来走向》(之二)

旧闻今读

编者按:历史的细節,往往影响着历史的走向。茶艺师职业国家认定的确立,也有许多鲜为人知的细节。本文的一些细节,使茶艺师职业国家认定的确立,茶艺师与中国茶史相关联,与中国茶艺发展紧密联系,与当代茶艺馆兴起紧密联系,提供了更为鲜活的信息与材料。
划龙舟分割线新兴职业茶艺师国家认定十年与未来走向
--在重庆白鹭原茶艺馆的演讲
江西省中国茶文化研究中心 余 悦
首先,站在中国茶文化史发展和茶文化事业的高度来看待茶艺师的职业。

俗话说 :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管 80 后,还是 90 后,甚至是今后的新新人类,都会有一 个梦想,有一份期盼,有一种抱负。今天,我们站在更高的历史层面,也就是中国茶文化史发展和茶文化事业 的高度来看待茶艺师职业,就会有更广阔的视野,有更深刻的认识。中国茶文化,一般都说有四五千年的历 史,是从神农尝百草开始。而根据我的研究,那应该算茶史时期和茶文化的萌芽时期。真正茶文化的确立时 期应该是中唐,至今起码有一千二三百年的历史。这一时期的标志性事件之一就是唐代陆羽《茶经》的面世, 也就是中国和世界的第一本茶书开始流传和接受使得"茶道大行"。历史上的茶书,我们现在知道的有近二 百来种。郑培凯、朱自振先生主编的《中国历代茶书汇编校注本》里面收入的就有114 种,还有 65 种逸书遗 目作为附录。这些茶书记录了中国古代茶史和茶文化史的丰富内容。前些时候,一位出版社的编辑,向我咨 询想写关于茶文化的文章。她编了好多本茶和茶文化的图书,很有市场的卖点。我当时就告诉她这很好办, 你搞编辑,可以研究一下当前的茶书。她做了一个统计,自改革开放以来,起码有好几百种茶书。新时期, 30 年时间茶文化的发展,起码从茶书的角度就能反映出是历史上最有成就的时期。因为当今的茶书是千年历史 的好多倍。而这些茶书又是和茶文化事业的发展密切相关,是根据社会的需要,市场的需要,才会写作,才会 编辑,才会出版。而且这些茶书少的印几千册,多的达到几万册,像《中国茶经》更是十多次的重印。可想而 知,整个社会对茶书的需求有多少。

茶文化的发展,与茶叶的产量有关,与茶叶的消费量有关,与茶叶的市场有关。作为学者,从学术层面看, 中国茶叶产量的增加,茶园面积的扩大,这也跟品茗有很大的关系。近些年品茗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可以说是 东南风劲吹,影响全国。最早是因为浙江龙井茶的先声夺人,大打名人牌。后来,更是努力研究和大力宣扬 "茶为国饮,杭为茶都"。当然,浙江有天时、地利、人和,全国国字号的茶叶研究单位,如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 研究所,原商业部茶叶加工研究所,即现在的杭州茶叶研究院,还有茶叶的高等教育院校,如浙江农业大学茶 学系( 现在已并入浙江大学) 都在杭州。所以,最早倡导弘扬茶文化是从浙江开始的,有其必然性和众多优势 的。而且,在倡导茶艺方面,浙江也扮演了重要角色。当时,他们创办了"茶人之家",力主和宣传科学饮茶、艺术品茗;他们还率先成立茶艺队,连著名教授童启庆先生都登台表演;杭州的茶艺馆,也纷纷涌现。另外,广 东,福建一带,因饮茶方式的别具一格,工夫茶冲泡法的器具比较多,程序比较复杂,给大家带来新奇和品味, 这种品茗方式在全国迅速流行。茶的冲泡法,实际上包括品茗环境、何种茶叶、选择茶具、冲泡用水、冲泡技 巧、茶人品格等方面的要求。所以,冲泡法的选择,决定着必然需求良好的品茗空间和载体,饮茶场所的发展也就在情理之中。当时,内地最早的茶艺馆出现在浙江、福建,其他地方也受到影响慢慢开始普及。这些茶艺 馆,大多是新出现的,也有的是原来茶馆的改进。茶馆的历史悠久,是从唐代的茶摊,到宋代的茶屋,再到明清 城乡普遍可见的茶馆,就这样一步一步传承完善的。而当代茶艺馆就是从历史上茶馆的基础上演变和发展起 来的,我们应该追根溯源,不能刻意割断历史。茶馆的历史可以读吴旭霞写的《茶馆闲情》,连振娟写的《中国 茶馆》。这两本书分别列入我主编的《中华茶文化丛书》和《茶文化博览丛书》。这两部著作内容翔实,基本上 茶馆的历史,诸如茶馆发展状况和经营特色、文化特征给写清楚了,后来同类图书写茶馆历史无出其左右。而 当代茶艺馆的最早出现一般认为是在中国台湾地区,接着内地才开始出现的。但这里有复杂的情况和因素, 有一个关键的时间点,虽然内地茶艺馆从时间来说在后,但当时海峡两岸并没有直接交流,客观的说,内地对 茶艺的重视、茶艺馆( 包括带有茶艺馆性质的"茶人之家" ) 的初现,应该是根据原有文化传统的、符合改革开 放形势发展的、也是根据当时茶业经营需要的符合逻辑的自然发展。而台湾地区最早的第一家名为"茶艺 馆"的,其实与我们现在理解的茶艺馆并不一致,只是表明这家经营艺术品的店铺会给客人提供茶水。另外, 台湾地区茶艺馆初期受到歧视,被政府视为黄色场所,后来才逐渐改变这种情况。关于两岸茶文化交流情况, 两岸茶艺和茶艺馆开始各自发展的原因和情况,我在《中国茶韵》一书中有详细的考证。当然,根据新资料的 发现还有丰富和完善的必要。

茶艺馆的发展,是与茶艺有关联的。全国茶界德高望重的老茶人,曾任福建省副省长、湖南省副省长、全 国侨联党组书记和副主席的陈彬藩先生,1978 年在60 届广州交易会时受中国经贸部委派举行中外记者品茗 招待会,就是采用潮汕泡茶法,受到世界各地记者的关注。1980 年 6 月,陈彬藩又在到美国考察和交流时于 纽约应邀举行了中国茶叶品尝会,十多家美国报纸进行了报道。台湾最早的茶书,由刘汉介任总编辑的《中 国茶艺》,明确介绍了五种泡茶方法,即传统式泡法、宜兴式茶具泡法、潮州式泡法、诏安式泡法、安溪式泡法, 后来台湾地区在茶艺中加入了公道杯、闻香杯,这才是其最有新意的创造。茶艺最早的完备记忆,应该是唐代 陆羽《茶经》的记载。不过,在民间深入和普及的,并且富有文化内涵的茶艺,则是潮汕、安溪等地的泡茶法。 清朝末年、民国初期的震钧写的《茶说》,就是介绍工夫茶艺的程序和程式。1957 年,翁辉东写出《潮汕茶经· 工夫茶》,内容包括茶的本质、取水、活火、茶具、烹法,其要点包括如今茶艺的基本要求点。

当代茶艺馆的历程, 20 世纪70、 80 年代是起步, 90 年代到 21 世纪初是大发展的时期。特别是改革开放 后的内地,更是风光无限,成为最大众的生活文化风景线。如今,相对而言,有的城市茶艺馆未必有最高时期 多,留下的是大浪淘沙,大都是越来越好,哪怕是最小的茶艺馆。作为生活文化型的场所,茶艺馆坚持下来必 然要走文化路线,才能生存。现在,有一种与茶艺馆热饮背道而驰的方式就是茶饮料的流行。茶艺馆是以文 化休闲和艺术品位为特征的,而茶饮料是以方便、快速的"快餐式"为号召的。如曾经风行一时的旭日升,现 有的康师傅、哇哈哈等茶饮料,均是如此。两种饮茶方式,虽然同为以茶为饮品,但附带着的是不同的文化属 性;虽然都有存在的理由和条件,但不宜混淆两者的个性和特色。

现在茶艺馆面临新的发展时期,面临新的契机,需要提升、总结、优化。很多地方也正在开始发生变化,随 着海峡两岸文化交流的发展,两岸的茶艺馆都有新的情况和新的问题。我到台湾时,专门考察过茶艺馆,其规 模、气势、客流、影响无法和内地相提并论,茶艺馆的后劲、持续发展和未来传承都寄托于内地。例如: 北京老 舍茶馆是传统文化与演艺的结合,特别是时任台湾国民党主席的连战先生到老舍茶馆品茗赏艺,进一步加深 了人们对老舍茶馆的关注和认识。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老舍茶馆也在不断的求新求变,老舍茶馆原总经理 尹智君为茶馆的扩展和影响的扩大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现在,她改任董事长后,新上任的总经理面临进一步 发扬老舍精神和传统文化的新课题,而老舍茶馆作为京派茶艺馆和演艺型茶艺馆的代表,能否继续保持其地 位也是艰巨的任务。还有浙江杭州著名的茶艺馆湖畔居,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享有风光秀美的西湖风景,不喝茶都会使人陶醉。它的前身是一座违章建筑,当时面临要拆迁,后来经过有关方面的努力,改造成现在的茶 艺馆,这家茶艺馆的规模、特色,在全国是享有盛名的。所以,这家茶艺馆的总经理朱家骥先生就以其个人的 魅力和经营的业绩,担任了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茶馆专业委员会主任。这些茶艺馆都带有示范性。

茶艺馆的发展也跟区域的经济不平衡有关,现在各地的茶艺馆还有明显的差距。例如:浙江、北京茶艺馆 发展比较好,但在经济欠发达地区,茶艺馆总体实力就难于与其相提并论。当然也有特殊的个例,像我们白鹭 原茶艺馆就是如此。不过,从另一方面来看,相对落后的地区反而存在后劲。按照现在茶艺馆的情况来看,我 们从事茶艺工作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正是由于区域间的不平衡,特别是随着国家政策的倾斜,东部地区崛 起之后,西部开发成为更为迫切的任务。而且,现在重庆又列为全国五大都市圈之一。重庆成为西南地区城 市的代表,辐射西南地区和长江中上游地区。重庆的区域优势、中心城市的作用越来越大,经济发展之后茶艺 馆也会越来越好,也为茶艺馆和茶艺的发展带来契机。特别是现在经济大潮涌现,急功近利的状况日益加剧, 浮躁不安的情绪日益漫延,茶艺和茶艺馆在调适人们身心健康方面的作用也会越来越显现。因为人总是需要 心灵释放的地方,需要让自己沉静下来的场所,让自己更好的放松、思考、交流的田园,而酒吧只是情绪的宣 泄,真正的思考和灵魂的放松惟有在茶艺馆。

总之,我们前面所讲的表明,茶艺师职业的确立,是与中国茶史和茶文化的历史相关联的,是与当代中国 茶艺的发展紧密联系的,是与当代茶艺馆的兴起与发展紧密联系的。我们现在常说 : "以人为本",也就是说, 从一定的角度上,所有的事情,所有的事业,都是以人为核心的,以人为灵魂的。自然,当代和未来茶艺事业与 茶艺馆如何走向,也必须寄托在人身上。茶艺师就是茶艺和茶艺馆发展的未来希望。培养和提升茶艺的从业 人员,最重要的是培养有思想、有眼光、有技能、懂管理的各种层级的茶艺师。

作者简介:
余悦教授,著名茶文化专家、民俗研究专家,"中国茶文化学"首倡者与理论奠基人,"悦读茶书会"倡导者与推动者。
江西省社会科学院首席研究员、中国茶文化重点学科带头人,《茶艺师国家职业标准》总主笔、全国《茶艺师》培训鉴定教材主编,中国民俗学会茶艺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万里茶道(中国)协作体副主席,江西省民俗与文化遗产学会会长,硕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曾任《文艺理论家》、《内部论坛》、《鄱阳湖学刊》主编,《江西社会科学》杂志社社长、主编,江西省期刊协会副会长,获得首届江西省"十佳出版工作者"、首届江西省"十佳期刊编辑"等荣誉称号;兼任江西农业大学南昌商学院茶艺导师、南昌女子职业学校高级茶艺顾问、江西广播电视大学茶文化专业建设委员会主任等。
主持全国和省级课题16项,发表论文200多篇,《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等转载多篇;撰写书籍60多本。多次到美国、法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和香港、澳门、台湾等地,进行讲学与交流。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