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秦淮茶馆
据史料记载,南京最早出现的正式茶馆是在明代。周晖《二续金陵琐事》上卷记载:"万历四十一年、公元1613年,新都人开一茶坊于钞库街。这是"从来未有之事。"万历四十六年(公元1618年)又有一个僧人开茶社于栅口,曰五柳居。(吴应箕《留都见闻录》"河房条")以后茶楼、茶坊逐渐增多。
至清代,南京茶馆遍布大街小巷,已成为繁华胜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据史书记载,南京历史上最盛时有茶馆近千余处。民国时期,仅流经夫子庙的这段秦淮河两岸,就有茶馆二、三十家之多,而这块地区总面积还不足一平方公里,据零星片断的记载,整个秦淮河畔约略统计有300今家茶馆。所以,民国时期称"秦淮茶馆申江南",亦不为虚妄。
民国二十三年(公元1934年),国民党政府的首都警察厅统计,仅到清唱茶社品茗听唱的游客每日多达7万余入,在茶馆的从艺人员有514入。南京不仅有陆上茶馆,还有水上茶舫,每到夏季,桨声灯影,某防轻弋,笙歌彻夜,浪漫温馨,吸引了无数的游客。
旧时南京不论哪家茶馆,堂倌冲茶技艺堪称一绝。堂倌右手执太平府大铜壶把,在离桌面三尺左右的高处,对准茶盅倾注沸水,只见壶嘴猛一向下,再向上一翘,茶盅之水刚好九成满,不多不少,恰到好处,无一滴水洒落下来。茶客要的茶,品种不同,放在面前的茶盅,其颜色花鸟也不一样。堂倌送面点小吃的技艺,也令人叫绝。他们一双手能托十多个菜盘面碗,自掌心到肘弯,重重叠叠,在人群中穿梭往采或飞步登楼,从不会发生碰撞失手之事。茶馆供应的茶叶主要有云雾、龙井、梅片、毛尖等。
在秦淮茶馆,一般为茶客们准备了许多风味小吃,可供选择。南京茶馆的名点心主要有"一条龙"包子(小笼肉包)、烧饼(以"蟹壳黄"最为畅销)、于丝等,此外,名茶馆也推出了自己独具特色的小吃,如"得月台"茶馆的羊肉面、"龙门居"茶馆的拉面、薄饼等,这些美味小吃吸引了众多的食客。著名文学家鲁迅说,他就十分喜欢南京茶馆的千丝。当年他在南京水师学堂和路矿学堂求学时,常去下关江天阁茶馆喝茶,只因为这家茶馆佐茶的"于丝"十分好吃,它是"用豆腐干切成细丝,加姜丝酱油,重汤炖熟,上浇麻油,出以供客"的,用以佐茗,清淡爽口,不油不腻,又价廉物美,常食不厌。南京的茶馆最集中之地,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夫子庙的茶馆。自清末以来,著名的有问渠、迎水台、万全、大禄、雪国、魁光、阁、新奇芳阁、永和园、六明后、饮绿、义顺等等。大多数都有一二百年的历史。它们有的是戏茶厅,茶资从小洋4分至4角不等,各具特色,其中最著名的当数义顺、魁光阁、六朝后、新奇芳阁四家,可以分别代表不同类型的茶馆。
义顺茶馆
义顺茶馆,在文德桥北,紧傍泮池(俗称月牙池〕大照壁。魁光阁在文德桥东边,紧傍淮河,后院有亭榭,亭榭顶呈宝蓝色,形如酒坛,在晨曦夕照之下,极为意人注目。这两家茶馆规模都不大,七架梁三开间的茶室,方桌条凳,砖铺地面,虽小却十分干净。来这两家茶馆的茶客绝大多数是夫子庙周围一带的居民。
"义顺"茶馆,取自南京人大年初一"一(义)顺百顺"谐音的吉祥口语。它清晨开门营业,早半天是各行各业手艺人聚会的去处,又是"房牙们"(介绍房屋买卖租赁的中间人)议事做交易的场所;下半天是养鸟的"流哥儿"们的天下,那辰光,茶社屋檐下挂满了鸟笼子:画眉、八哥、百灵、绿丁、黄莺,应有尽有。"流哥儿"们边喝茶品茗,边欣赏百鸟争鸣,边大摆龙门阵。义顺茶社的老茶客大多是下层币民,亦有少数中产阶级人士,除鸟客外,并非常客。又顺茶社以卖清茶为主,兼供鸭油烧饼、干丝两种点心,价格低廉。晚上来此的茶客,还可以欣赏到歌女们的京剧清唱。
魁光阁茶馆
魁光阁茶馆的店名是取"魁星高照,光宗耀祖"之意。原来,在科举时代,江南行省各州县的黄门秀才们来南京赶考,住在附近状元境。店主为了做生意,便开设了魁光阁茶馆。
1905 年废除科举制后,来魁光阁的茶客再也不是赶考的生员了。每当清晨,做各类生意的商人、经纪人就从四面八方汇集而来,他们是魁光阁的老客。下午是书场,晚上或书场或清唱,店门外悬块木牌,大书"某日夜几时请某某女先生弹唱古今全传"。常在这里说扬州评话的是正少堂。
现今的魁光阁茶馆是1987零5目1日重新开业的,其店堂正大门悬挂的"魁光阁茶馆",出自中国佛教协会主席、著名书法家赵朴初先生的手迹。大门两侧张挂着一幅楹联:"茶苑重开抚鸟歌一泓春水,魁星高照临风咏十代名都"。店堂里设有小吃部和品茗部,品茗部设在翠苑公园内,里面有平台、亭子、回廊,摆放了80多张圆桌和名墩。回廊下端的秦淮河上,有13 条游船和2只花船,茶客们也可以在船上品茗游河。茶馆配有不同档次的茶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