邂逅一杯好茶
即使是在唐代,早春时节也是细雨纷纷的,驿道上,传来急促的马蹄声,那马背上的使者已是一脸疲惫,他小心翼翼地护着一个黄色的龙袱和一个银瓶,快马加鞭地向京城长安飞驰。这一路上奔波近十天,不知累垮了多少人几匹马,就在清明的这一天,那两件东西终于送到了皇上面前???它不是紧急文件也不是珠宝礼品,龙袱里包的是浙江长兴顾渚山的紫笋茶,银瓶里装的是沏茶用的顾渚山金沙泉水。"凤辇寻春半醉回,仙娥进水御帘开,牡丹花笑金钿动,传奏吴兴紫笋来。"湖州刺史张文规诗中说的就是传送这"急程茶"的情景。
而此时,在江南青翠如玉的顾渚山中,一面面杏黄旗在料峭的春风里飘拂出一派皇家气势,方圆二十里的农人都赶来采摘贡茶,中国第一家皇家茶厂贡茶院里,上千名工匠正在忙碌着,空气中飘着幽幽的新茶香,无须啜饮,闻闻也就醉了……
身为湖州刺史的颜真卿、杜牧或袁高等人,此时是必然在顾渚山中亲自督造贡茶的。当时的公务员们或许没有像今天这么繁忙,就算是来替皇上督造贡茶,也不忘邀集名流雅士,一起前来品茶赏泉,赋诗题咏。白居易、皮日休、陆龟蒙、皎然……都曾在此留下过诗篇。题刻在顾渚山石壁上的诗词,至今还在讲述着当年繁忙的茶事。
在茶山上最陶醉的当数陆羽了,这紫笋茶就是这位被称作"茶圣"、"茶神"的人命名的。陆羽是个弃儿,后被竟陵笼盖寺和尚积公大师收养。积公好茶,陆羽因此也受到茶的熏陶,后来竟连皇上留他当官也不干,以身许茶,花了一生的精力研究茶事。安史之乱后,陆羽来到湖州,在顾渚山结庐而居,想来也是因了这茶的缘故。他"身披纱巾短褐,脚着藤鞋,独行野中,深入农家,采茶觅泉,评茶品水。或诵经吟诗,杖击林木,手弄流水,迟疑徘徊,每每至日黑兴尽,方号泣而归……"陆羽根据"紫者上,绿者次;笋者上,芽者次"的特点,将此茶取名为紫笋茶,并说"全国蒙顶第一,顾渚第二,宜兴第三。"天下名茶很多,但能得茶圣亲自命名、列为第二的却是很难得的了。更难得的是上苍有心,让这好茶有好泉相伴,就在这茶树丛中,碧泉涌沙,灿如金星,金沙泉水紫笋茶遂成双绝。于是,年年岁岁,驿路上奔忙着龙袱银瓶……
皇家喝茶是富贵,百姓喝茶是家常,茶对于任何人都有一种亲和力。对于茶我向来有一种崇敬。小时候我那当铁路工人的父亲嗜茶,每天下班回家,家人必恭恭敬敬地给他沏上一杯茶,那时他只喝得起茶叶末子,有时添些茉莉花,茶就很香,父亲很惬意地端着他的那只大茶杯啜饮着,那情景一直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那杯茶代表着父亲一家之长的地位。后来工作了,来到机关,看到同事们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沏上一杯茶,然后埋头于稿件中,我很敬仰他们,茶代表着文化、知识。再后来自己也喝茶了,有好茶好水好茶具好环境好朋友时,喝茶就成了一种享受,当那看不见的精神层面上的东西远远大于眼前具象的茶时,我对茶的崇敬就更多些了,觉得在当今数不胜数的各种文化中,茶是最当得起文化这两个字的了。
所以,当我有机会进入顾渚山这中华茶文化的发祥地时,我是心怀敬意甚至惶恐的。虽已是仲秋时节,顾渚山中依然一派葱茏,它背倚大山面向太湖,气候温润,土层肥沃,云雾缭绕,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孕育着一代名茶,一簇簇集天地之灵气的嫩嫩的茶芽在秋日的细雨中泛着淡紫色的光,波涛般地向远处涌去。茶树丛中,一泓碧泉从地下涌出,清洌甘甜。此地的地名水口乡很形象:三面环山,形似畚箕,口朝太湖,山上是翠竹绿茶,地下是花岗岩、石英砾石,四周没有工业污染,金沙泉凝日月之精华,汩汩而出,给爱茶之人带来一份难得的福气。金沙泉旁有一小亭,亭名忘归。传说是唐代宗李豫来到顾渚山,品着金沙泉水冲泡的紫笋茶,欣赏着如诗如画的风景,竟然忘记归去。如今的忘归亭旁,立着金沙泉名碑和一代茶事专家庄晚芳先生的题诗碑:"顾渚山谷紫笋茗,芳香唐代已扬称,清茶一碗传心意,联句吟诗乐趣亭。"
"金沙泉涌雪涛香,仙瓢留待羽先尝",清洌的金沙泉水将我引到陆羽茶室,迎面就是茶圣陆羽的塑像,半身的,对着门,正凝望着那漫山的茶树。一杯清茶放在面前,说是谷雨前采摘的,一芽一叶,制成后芽叶紧裹,色泽绿润,白毫显露,有蕙兰之香。凝视杯中,但见汤色清澈明亮,茶叶片片成朵,"饮之醉人,啜之赏心"。而此时一起品尝佳茗的还有将县长助理和作协主席兼于一身的朋友,他将这顾渚山、紫笋茶、金沙泉还有陆羽、杜牧、颜真卿……娓娓道来,说得煞是文化,直让人忘了他还是一位政务缠身的官员。有位对茶文化很有研究的女作家说过:好茶就像爱情,可遇而不可求。在这个秋意氤氲的日子,在顾渚山中,在紫笋茶园、金沙泉畔,在茶圣陆羽的目光里,邂逅一杯好茶,若说这是神仙般的福分,那神仙者舍我其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