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香楼

[40年40人·改革开放见证者]茶人李晓倩:三代人见证普洱因茶而名因茶而兴

发表于:2025-01-22 作者:茶香楼
编辑最后更新 2025年01月22日,改革开放的大幕拉开后,绵延上千年历史的普洱茶产业再次迎来新的机遇与飞跃。1984年,22天完成熟茶发酵转化技术出现,现代普洱熟茶由此开端,奠定了批量生产走出大山、走向世界的基础。上世纪90年代后期,李

 改革开放的大幕拉开后,绵延上千年历史的普洱茶产业再次迎来新的机遇与飞跃。

 1984年,22天完成熟茶发酵转化技术出现,现代普洱熟茶由此开端,奠定了批量生产走出大山、走向世界的基础。

 上世纪90年代后期,李晓倩家也加入到了制作普洱茶的行列。从小规模的作坊开始,她至今仍对土灶、柴火、大铁锅等记忆犹新。"茶叶杀青的火候和所有炒制过程都由爷爷和爸爸手工完成。"说着,她眼眶泛泪。


 事实上,小的时候李晓倩并不喜欢茶叶,因为总得帮忙施肥、拔草、采茶,童年的玩乐时光都被占用了。而且茶叶本身也是苦的,辛苦与苦涩相加,那时对茶就是一个感觉--"不理解、不在乎、不喜欢"。

 "庭有枇杷树,如今已亭亭如盖。"就像这句古文说的,数十年过去,当李晓倩再回首,才发现当初甚至于有些憎恨的茶树竟陪着自己一起长大了。

 抓不住的时光以被具化的枝丫记录下来,苦涩终沉淀在了每一片叶子上,释放出只有经了岁月才能品出的芬芳。


 于是,当年那个讨厌茶叶的女孩也终于成长为了一个地地道道的普洱茶人,并一生与茶联结,和普洱共振。

 她笑着告诉记者,内心深处还是觉得家乡的茶叶最香、茶味最足,即便喝过了天南地北、五湖四海的好茶,依然坚定这份初心。


 问其原因,她说也许是普洱茶技艺或记忆,亦或是因为那个叫"情怀"的词语。

 云南网记者 龙彦 李星佺/文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