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是深情的古典美人,佳茗佳人的洋人版
美女与茶,听上去像是从"美女与野兽"脱胎而来,实际上是纯国粹的,是苏东坡"从来佳茗似佳人"的白话版。一百多年前杭州西湖南山路涌金门外有一座茶馆,名唤藕香居,门前一副对联,择的正是苏太守的两句诗:"欲把西湖比西子,从来佳茗似佳人。" 苏东坡茶诗甚佳,其中关于美女与茶的意境,千古第一。
佳茗佳人,实乃绝配,挂在藕香居门前,却有微言大义。我还是读杭州人、鸳鸯蝴蝶派主打手----天虚我生的掌故,方知那藕香居茶楼原是比丘尼们开的。此联的性感,恰是为了微谑那女尼们的禁欲。
其实出家的女人们事茶,并没有什么稀罕。从涌金门藕香居的原址对望,西湖北山葛岭有抱朴道院,从前我常去那里品茶,就坐在李惠娘闹鬼的红梅阁旁。时有道姑出来端茶倒水,青衣皂袜,云鬓高束,席间鸟笼高挂,琳琅满目,莺歌燕舞。遥想当年,贾似道妾李惠娘在此奉茶,见山下湖边一书生飘然而过,不免茶壮人胆,赞叹一声:"美哉少年!" 不料竟遭横死!冤魂不灭,遂在这红梅阁前夜夜闹鬼。这样的凄美往事,须坐湖山之间,独饮独品,就着香茗独思,方知佳茗须品、佳人须读,茶是深情的古典美人。
原来茶亦醉人,此时半张酣眼,瞭望红尘,一时兴起,面对湖山,想应着那美丽的复仇女神长吟一声:"美哉少年!" 遂又旧梦乍醒:呀,那个为我飘然而过于湖边的书生少年,你在哪里......
同样是茶,从前那些欧洲女人则是拿来做了道具,以此用来阅读男人的。欧洲人的喝茶习气,原来就是由女人们引领而起的。十七世纪中叶,葡萄牙公主凯瑟琳嫁给了英王,成为著名的饮茶皇后。她从她的祖国带来了一种神秘的饮品----中国茶,从此在沙龙盛行,喝下午茶成为贵夫人们进行社交活动的重要内容。
维多利亚女王时代的年轻女士们,想要把自己嫁出去,是一件颇有技术含量的人生大事。她们使用茶艺的手段,就如绣房里的中国小姐使用团扇的心计。要接触男人,最佳的时机莫过于饮茶时间。那时候接待男士们才显得顺理成章。而且规矩森严的英国中产阶级家庭,小姐们即便行至客厅,也不能搔首弄姿,有失分寸。奥斯汀的小说中就有不少关于茶的社交场景。
然而女人们说到底是那么的懂得男人啊,英国女人的爱美之心实在是到了惊心动魄的地步,使出的招数是我们茶叶故国的女人们打死也想不出来的。她们竟然用砒霜稀释了浸泡手,以此让手白而又白,白得让男人一看这对手的蝴蝶上下翻飞于茶具间,呼吸立刻停止,不当场求婚就回不了家。在我听说砒霜竟然有此神效之前,我一直以为砒霜仅仅是被坏女人用来谋杀亲夫的呢!
而英国男人们也更多地会从异性美的角度来亲近茶,作家考利.西伯尔说:"茶啊,你这使人柔软、清醒、睿智、可敬的饮品,滚动了女人们的舌头,轻柔的微笑,敞开心胸,沉淀过滤了兴奋;当你的味道从灿烂进入无味之时,却是我得着生命中最为喜悦的时刻!"
我可以把以上这段话视为苏东坡"佳茗佳人"的洋人版。
大约十年前,我参加一次评选茶艺小姐的活动,评委主任本人就是一位资深美人。由她主持的评选活动高贵而神圣,女孩子们上场时一个个又激动又紧张,加上一口计时之钟"滴答滴答"响在耳边,使人联想起定时炸弹。竟然有好几个女孩子吓得茶叶入不了茶杯,撒了一地,还有人干脆吓出了眼泪。正是在那次评选中,我们发现一位茶艺女子,无法用任何语言来评价她是如何与茶共舞的。我只能说,她展示的时候,我们停止了呼吸;她停止的时候,而是我们流出了热泪。
我从来也没有想到,沏茶能让人进入如此出神入化的境界,原来人的美与茶的美,竟然能够如此天衣无缝地结合在一起。正是在那一次美女与茶的经历中,我体验到了什么才是"从来佳茗似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