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香楼

昌宁小罐茶

发表于:2025-01-11 作者:茶香楼
编辑最后更新 2025年01月11日,独具风情的小罐茶又称"雷响茶",是昌宁重要的民间茶俗、茶艺文化。昌宁的小罐茶是茶马古道文化的重要部分。旧时,我的祖上是马帮世家。据我的祖父介绍,由于小罐茶具有特殊的功效,当大祖父是有名的马锅头时,他就

独具风情的小罐茶又称"雷响茶",是昌宁重要的民间茶俗、茶艺文化。昌宁的小罐茶是茶马古道文化的重要部分。


旧时,我的祖上是马帮世家。据我的祖父介绍,由于小罐茶具有特殊的功效,当大祖父是有名的马锅头时,他就是马帮中不可替代的茶头,专为马帮(人和马)煨小罐茶。小罐茶味浓醇苦,有提神醒脑、生津止渴的作用。茶马古道山高谷深,旅途险阻,休息时人和部分体质瘦弱的马喝了小罐茶能增强体力。那时,小罐茶并不一定用小罐,有时是大罐烤煮。


中原文化的渗透繁荣了昌宁茶文化。


3000年前,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位种茶人是西汉时的四川人吴理真,传说他植"仙茶八株,不生不灭,服之四两,即可成仙"。千百年来,随着中原文化的不断传入,这种在西南土生土长的小罐茶也随之远扬。"驮起茶叶下镇康,镇康爱我小白米,我爱镇康小姑娘",这是昌宁至今上了年岁的马锅头仍能吟唱的赶马谣。1938年后,随着滇缅公路的开通,特别是1945年1月滇西抗战的全面胜利,史迪威公路的贯通,中国和东南亚的物资交流,汽车运输逐渐替代了马帮运输。如今时过境迁,马帮稀少,但在昌宁的许多地方,至今还保留着这种小罐饮茶的古朴遗风。


昌宁民间的小罐茶有自己独特的茶艺是昌宁民间茶艺文化的大展演。如今的小罐茶用的是一个酒杯大小的小土陶罐,俗称"茶罐",把上好的绿茶或青茶放在里面烘烤。待颜色烤黄,异香扑鼻,用烧沸的开水冲入茶罐,只听"哧"的一声如隐雷,泡沫盈罐,白气升腾,满屋馨香。待泡沫下落,再加兑适量开水,稍以文火加温后,按客人的多少,分别斟入小杯,双手端起一一敬奉客人。


要烤出上等的小罐茶,可有一番学问。首先茶质要取优质的。茶园地块向阳坡地、土质较好的为上品;且春早有薄雾,稍后即散为极品。茶叶露水干后采较佳;鲜叶要及时加工;储存茶叶有方。小茶罐要用上好的土质烧制,做工要精致,不能上釉,烧制时要掌握好火候,颜色不能太白,质地不能太疏,也不能发青、太硬,黄红色传热效果较佳。烤茶时茶罐要在通红的炭火上烘烤,边烤边抖动,抖动要使茶条受热均匀;小茶罐热力要足;水质白沙龙井水较佳;开水要用铜壶现场烧沸;茶杯要用上等瓷具或陶具。


昌宁的小罐茶有独特的渊源景观。


据《中华茶文化》一书载:唐朝时,人们习惯用竹编制的笼子盛放茶,挂在高处,凉爽通风,保持干燥;如遇潮湿,笼子还可放在炭火上焙烤,使茶干脆。如今昌宁,走进农家,还可看到火塘挂钩上挂有盛装茶叶的竹笼,俗称茶叶箩。这里,还可看到唐人的遗风。


昌宁的小罐茶有动人的人文故事。


小罐茶在昌宁彝家,流传着一个美丽的故事。

传说很久以前,昌宁青山滴翠,花如彩云。美丽的天堂山是人间到天上的玉梯。一个彝族小伙在山上种地,困了靠在一棵树下乘凉,无意间揪了一片叶子放进嘴里咀嚼,忽然满口香甜,目清口爽,心旷神怡,困觉顿消。便摘了许多叶子在土罐里小心煎熬,准备饮时,奇迹出现了,只见罐里云蒸霞蔚,天地五彩,云霞灿烂中显现一个衣裙窸窣、鬓髻高挽,肌肤如琼,美艳绝伦,体散兰香的姑娘。姑娘告诉小伙,她是茶神仙女,只要煮沸茶叶,她便从天而降。小伙热情款待了茶仙,彼此十分敬爱,无奈好景不长,茶仙牵挂天庭的父母,执意要回去,孝顺的彝家小伙不忍心挽留,于是茶仙缓舒广袖,徐徐升天而去,匆忙中遗下了两条飘带变成了黑惠江、澜沧江。茶仙的父母知道后,怕小伙到天上寻仙女,请乌龟神砍断了天堂山上人间到天上的玉梯。可小伙一心牵挂仙女,每天都用小罐煮茶,盼望仙女到来。这事传开后,村里的小伙都想娶茶仙,纷纷煮起茶来,久而久之,形成了彝族烤小罐茶的习俗。有的人因为想得到一位美丽的仙女,干脆改姓为"茶"。

彝族人提亲,"姑爷"的小罐茶艺往往是决定提亲成败的关键。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