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香楼

且煮溪水吃烟茶

发表于:2024-12-23 作者:茶香楼
编辑最后更新 2024年12月23日,罗新苗禅茶一味,禅宗一个有名的公案"赵州茶"的典故就和吃茶有关。赵州禅师在寺院里同时对三个不同背景的人说"吃茶去"。以前曾来过观音院的和尚被请去吃茶,以前没来过的和尚亦被请去吃茶,觉得纳闷而发问的院主

罗新苗

禅茶一味,禅宗一个有名的公案"赵州茶"的典故就和吃茶有关。赵州禅师在寺院里同时对三个不同背景的人说"吃茶去"。以前曾来过观音院的和尚被请去吃茶,以前没来过的和尚亦被请去吃茶,觉得纳闷而发问的院主也被请去吃茶。寺院中有固定的吃粥、吃茶的时间,吃茶是为了做工之后解渴休息。这三个人去见赵州时正好是吃茶的时间,都被赵州请去吃茶。这也体现了佛法之中倡导的众生平等,不论你以前来过或没来过,应该吃茶时就去吃茶,反映的是一种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

喝茶能静心、静神,是一种以茶修身的生活方式。茶道讲究的是茶叶的采摘、炒制以及品茗等各个环节的体验和感悟,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增进友谊,美心修德,学习礼法,是一种陶冶情操、去除杂念的修身养性之道,这也是禅茶合一乃至天人合一的哲学内涵所在。
湖南农村也有一种吃茶的习惯。大暑天,农忙时节,刚刚从田间劳作的农夫,来不及擦干身上的汗水,立即从朴素的土质陶罐里倒出几大碗茶水,扑通扑通犹觉不过瘾,于是捞起里面的茶叶,嚼碎后的茶汁随着茶水穿肠过肚,浸润心田,这才觉得暑渴全消,甚是过瘾。在许多影视作品中,都有见到过湖南籍革命先辈毛泽东、刘少奇等人吃茶叶的镜头,这也是他们从小生活习惯使然。
家乡有句俗话:"宁可饭碗中一月无腊肉,却不可茶碗里一日无烟茶。"这种可以吃的茶叶就是烟茶。乡下种茶、采茶、制茶的过程都很随性,低矮的山坡上,流水的小溪边,到处都种植着这种茶树。也不需打理,不分节气,大概是发了芽,不管一叶一心或者两叶一心,有了时间就可以采摘。装在竹筐里,清洗干净后,在铁锅里简单炒制,然后杀青、揉紧、成形,用竹筐装着再放到火炕上熏干即可。熏制的时候,由于火堆里添加了黄荆、茶籽壳、松枝、米糠、枫球等生烟剂和植物香料,这种经过熏制的茶就叫做烟茶。
有的地方还讲巫道之术,其中有一种源自道家的法术叫做"持茶"或者叫"持平安茶"。乡下的老道人,将新制的烟茶置于案前,或在神像面前烧几张纸钱,或写一张符箓,或念念有词,将所求之事禀明,将香灰洒落在茶叶上,然后用这个茶叶泡水喝,说是能起到消灾去病的效果。所谓持茶,如此看来,乡土的烟茶,是否真有加持庇护之意?
从医学的角度出发,茶叶味道苦带甘,性属寒,确实有消疲解渴、化痰降气的功效。再加上熏制烟茶的黄荆、茶籽壳等植物香料,也具有祛风、除痰、行气、止痛的作用,熏烟产生的酚类亦能抗氧化、抑菌防腐,因此,这种所谓的持茶在医疗条件欠发达的过去,除了起到心理安慰作用外,对一般的伤风感冒、水土不服等还是有一定的效果。
作为诗、书、画都称世的元代诗人倪瓒,曾以"人语烟中始焙茶"的诗句描述过熏制烟茶的场景。作为爱茶之人,他的《绝句》"松陵第四桥前水,风急犹须贮一瓢。敲火煮茶歌白苎,怒涛翻雪小停桡",描写激流湍急之中取得上好溪水泡茶的情景,真是让无数爱茶之人神往。
无论是佛家,还是道家;无论是文人雅士,还是贩夫走卒;风雅也罢,消渴也罢;闲暇也罢,繁忙也罢,煮一瓢溪水,泡一壶好茶;且品茗,且豪饮;且持茶,且吃茶--很多时候,也可谓人生一大快哉事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