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香楼

展望2013年中国茶产业或呈现五大趋势

发表于:2024-11-10 作者:茶香楼
编辑最后更新 2024年11月10日,从到,中国茶产业走过了纷纷扰扰的一年,从农残风波到地理商标之争,从"绿变红"猛闹到茶业电商萌动……中国茶有太多的时刻未及分辨,就被市场的洪流推到舞台上,留下一连串意味深长的思考。值此2013开年之际,

从到,中国茶产业走过了纷纷扰扰的一年,从农残风波到地理商标之争,从"绿变红"猛闹到茶业电商萌动……中国茶有太多的时刻未及分辨,就被市场的洪流推到舞台上,留下一连串意味深长的思考。值此2013开年之际,在《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深耕中国茶产业的第11个年头里,让我们谨以一份审慎、客观且深怀期待的心情,大胆对的中国茶业略作展望。 

茶叶新国标问世:茶叶质量追溯渐趋透明

3月1日起,由卫生部和农业部联合发布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将正式实施。新标准对茶叶类别的最大农药残留限量标准由原来的9种增加到25种,菊脂类由以前的5项增加到8项。这透露了一个信息:中国茶叶的安全、有机、绿色化,已经从民间呼声上升为政策导向,未来可能有一系列的配套措施保证新标准的推进。客观地说,中国茶业一直以来在某些环节的不透明和难追溯,导致了市场上一些杀鸡取卵现象的滋生,影响整个中国茶产业的效益。因此谁都不能否认,中国茶目前面临的首要问题之一是打造真正安全、有机、绿色化的种植以及流通环境,并以此来建立消费市场的信任度,从而释放中国茶叶的巨大产能。

鉴于此,我们且大胆预计,未来业内各类型茶叶企业将在打造自身的安全规范上,有更严格更具执行性的标准,从基地到终端各个环节间的运转将更透明,茶产业的整体质量意识和水准将迈上一个新台阶。另外,产业内或将出现横向联合的趋势,一些有行业号召力、影响力的有识之士,将会携手国标、联合企业,推动民间出现具有公信力的安全认证机构。  

轻松中国茶:个性化与标准化两手都要硬

中国茶业内一直有两种呼声,即茶叶究竟该走个性道路还是快消品之路,是强调文化内涵还是追求商业属性。我们认为,这两者毫不矛盾,对于产量小、品种小或地理范围有限的历史名优茶类,可突出个性和优雅;而对产量大、面积广、从业人口众多的大宗生产茶类,必须毫不动摇地推进快消化脚步。现代人急需轻松便利的饮茶环境和方式,这从星巴克、立顿在中国的成功可见一斑,也因此中国茶叶生产及上下游产业链之间的各种标准化尝试还会全面提速。而目前,一些产品和企业的兴起正印证这一趋势,如能自动识别茶叶泡出普洱茶、大红袍、铁观音等上好名茶的"乐泡机";又如基于中国式茶感体验诞生的上海"茶香书香"茶空间;还有各地茶企应运而生的速溶茶、茶饮料等新品纷纷在告诉我们,的中国茶产业,在延续茶文化喝得精彩、堂皇的同时,还要喝得轻松、随性,而标准化及其背后的品牌建设更将迈出大大的一步。 

科技变身:中国茶第一增利武器

中国的茶园面积和茶叶产量都居世界首位,这已不是一种骄傲,而是一种焦灼,全国8000万的涉茶人口,正呼唤将各种现代信息技术、高科技加工设备、生物技术等手段应用到茶树种植、茶叶加工和销售的整个产业链之中。因此中国茶业的未来创新,绝不仅止于茶叶本身的品种、工艺等方面的微调,它将是全方位、多渠道、各个层面的趋势引领,也因此茶叶深加工的逐步深入,将成为各种企业、各种机构、各地组织全力追求的目标。目前,国内茶叶深加工领域仅采用不到我国茶叶总产量5%的中低档原料,就创造了约300亿元人民币的产业规模,已开发的茶叶深加工产品包括茶粉、茶食品、茶保健品、茶浓缩汁、茶化妆品、茶日用品、茶服装等等,在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收获了市场赞许。

中国茶叶的深加工是一项重大命题,是实现茶叶资源高效增值的关键环节。今后,我国茶叶深加工产业的投资,将从大规模建立茶叶提取物(如茶粉)工厂,转移到建立以茶叶功能成分为原料的各种天然药物、功能保健品及个人生活护理品的开发上来,也会出现相当部分叫得响、出得去且站得住的强势品牌与企业。  

天价茶"大音希声":平民消费成主流正声

不可否认,影响许多消费者亲近中国茶叶的原因之一是愈演愈烈的天价茶现象。茶叶本是中国最普通的饮品,却被它动辄万元的天价而与消费者的日常生活隔离开来,精美繁复的包装、不求最好只求更贵的价位,直让人大呼看不懂。其实天价茶层出不穷的最重要原因是高端茶礼品市场需求的旺盛,而这种旺盛,首当其冲建立在中国茶企对传统商政渠道的依赖上,"买的人不喝,喝的人不买",成为茶叶消费的一个怪圈。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建设节约型社会,这将成为实现美丽中国的必经之路。三令五申禁止铺张浪费的呼声下,大多数中国茶企的商政盈利模式既面临挑战,也对企业本身提出了深挖市场、满足个性化需求的要求。

由于在以往,大众茶市场经常成为陈茶、劣质茶大量倾销的领域,因此品牌茶企对这一环节的重塑,将大力提振中国茶叶市场的信心,让老百姓喝得起茶、放心喝茶,将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自发追求。在此风尚的影响下,的中国茶叶市场将出现主流茶企力推适合平民价位的商超专供产品、各种名茶低姿态登陆电商亮相以及茶叶产品包装瘦身追求环保等趋势,消费者的满意度将被真正重视。

茶营销:全方位立体渠道铺设铸新貌

以往在中国茶叶的营销方式上,我们的多数茶企业习惯了花大钱建立品牌连锁店,举办各式各样耗资甚巨的推介会、巡回展以及争相邀请明星代言人等形式。不能否认,这些手段在品牌建立的初期确有一定效用,但随着时代进步和消费市场的成熟,一种更多元、更经济、更紧密互为依托的营销模式即将来临,在中国茶叶的一二三产业链之间,将会打破以往各自为政的局面,体现出抱团、协作、理性、创新的特点。因此,无论是茶叶资源大省贵州借力茅台门店整合黔茶出山,还是安溪从铁观音基地起步打造茶叶风光旅游带,都只是表明中国茶正开始多角度思维,迎合趋势、巧妙借力,将成为2013中国茶产业亮点不断的原因。

在新的一年,各种外部资本进入茶行业的脚步还会进一步加快,各类型茶叶市场、经销店的洗牌速度也将大大加快,而茶知识、茶营销类的培训或将持续走热,市场将培养真正理性的消费者和出色专业的茶业营销队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