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山访器之潮汕风炉
红泥小火炉,三两老友,谈古论今,或家长里短,其乐融融。每于百忙当中,抑或闲情逸致,无不借此泥炉砂铫,一杯香浓四溢的工夫茶,擎杯提壶,长斟短酌,以度此快乐人生。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中国茶叶博物馆茶友会致力于问山访茶,在潮汕乌岽山寻访凤凰单丛的同时,不得不提的就是当地烹茶四宝中的潮汕风炉了。
从陆羽《茶经》中的鼎式风炉到功夫四宝茶具之潮汕风炉的产生,中国古老的茶道文化得到了传承与发展。潮汕风炉这种以红泥制作的小炭炉,外形精致小巧,一般高不盈尺,圆形或方形,炉心深、小,普遍具有耐高温、均火力、省燃料且通风性能好的特点。烧料多用绞枳炭,取其无烟臭出味;更上者为橄榄核炭,乃橄榄核去仁窒烧而成,火匀而有焰。
潮汕风炉是一只缩小了的粗陶炭炉,专作加热之用;玉书碨是一把缩小了的陶壶,高柄长嘴,架在风炉之上,专作烧水之用;传统的潮汕风炉高六七寸,炉面有平盖,炉门有门盖,茶事完毕后,两种盖都盖上,炉中的余炭便自行熄灭变成"无炭",下次升火时可为引火物,既安全、节约,操作又十分方便。又有一种高二尺的高脚炉,下截有格好桌子的抽屉,可盛榄核炭,一物两用,允称精巧。
拜访枫溪民间陶瓷艺术师--黄树藩
砂铫和红泥炉配合的"风炉薄锅仔"是潮州工夫茶中特有的。不过现代客厅里少有人再伺候炭火,因此制作传统茶具的手艺人也日渐稀少。而如今尚在制作"风炉薄锅仔"的,数枫溪黄树藩老师最为出名。
黄树藩老师以手拉坯红泥风炉的精湛手艺而闻名业界。他从16岁开始跟着师傅做学徒,继承数位枫溪手拉坯艺人的传统手艺。红泥小炉与砂铫,我们看起来挺新奇的一对"合伙人",在老先生孩提时,却是与家家户户相伴相随的物件,闲暇没事,几个人凑到一块就煮茶,用红泥炉起火,用茶锅烧水,待小盖子自动掀动,卜卜作响,这时的水冲茶刚刚合适,并且透气性好,煮水清冽鲜甜又软……老人说,这就是工夫茶,潮州老传统。
手作陶瓷艺术
在黄树藩老师用心经营的陶坊中,随处可见老师的作品--红泥小炉、砂铫、穿心铫……黄树藩老师特地为我们露了一手。
用泥铲切下一大块泥料,开始了拉坯之前的热身运动--揉泥。揉泥是陶艺师是寻找泥感的最基本的方式,按逆时针方向,通过揉、搓、拍等手法,均匀泥料的水分与硬度,增加泥料致密度和可塑性,更重要的是,进一步排出泥料中所含空气,防止烧成时器物产生气泡。
揉成,扭下三团,分别过称,红泥小炉约950克、砂铫约450克、穿心铫约600克。作品的样式、比例、厚度如何做到一致,这些早已从上辈师傅那得到口口相传,再加上几十年年的实践,早已是炉火纯青,现在只需凭手感就能很好地完成作品了。
在飞旋的石膏轮车上,黄树藩老师分别为我们进行了红泥小炉、砂铫和穿心铫的拉坯演示。拉坯,俗称走泥。先把泥团摔搭在车盘中心,双手蘸水将泥团包紧,借旋转之力,缓缓向上捧起又压下,如此反复几次,手随泥转,泥随手变,泥团在转盘中转动、在手指间流动,行云流水般变化而成不同的形制。
眼准手稳、巧手操弄,红泥小炉、砂铫约与穿心铫的坯体很快便成形了,再经过修粘、晒干、烧成等环节,便是成品。虽然花费时间不长,但黄树藩老师却是十分投入。黄树藩老师所制的砂铫,有极好的耐冷热骤变性能。隆冬,拿出炉外许久保温。穿心铫一体成型,受热均匀,烧水特别快。
特别定制限量款潮汕风炉
如今,黄树藩的红泥小炉与砂铫不仅在潮汕乃至全国受青睐,还远销台湾、美国、比利时等地。之前在微信微博平台上茶友们介绍潮汕风炉时,此款风炉受到广大茶友的关注。为此,茶友会特向黄树藩老师为茶友定制了一批做工精细、品质优良的潮汕风炉,限定五十个。每款底下都刻有中国茶叶博物馆茶友会的LOGO。此批潮汕风炉由黄树藩老师纯手工制作,采用最好的泥料,最精细的做工,工期耗时两三月,现在定制,数月后正值冬天,那时恰好燃起风炉,与家人围炉而坐,共品功夫茶,话家长里短。
告别黄树藩老师,有些感触:蕴藏在这红泥小炉和砂铫中的味道,是一份沉淀,是一段历史,更是一种抱朴的生活态度。
(作者:中国茶叶博物馆茶友会供稿 来源:茶博览官方博客 责编:陌上瘾)
更多茶的内容,请点击茶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