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是有灵魂的叶子「读书笔记」
江山是打出来的,《茶叶江山》是周重林和李乐骏写出来的。
江山如画,江山如此多娇,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江山"二字,可见浓郁的家国情怀。"我们的味道、家国与生活",《茶叶江山》的每一页,情怀满溢。由此想到的是与"江山"对应的"山川",西汉辞赋家枚乘说 "原本山川,极命草木",陈说山川之本源,尽名草木之所出,是古人的生活方式。
而今人与山川的关系,则大为变样。所谓"这世界绝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远方和诗意",钢筋混凝土一般的城市里居住着越来越多的人,也是压力所在,山川风景只有在节假日,才会被想起和欣赏。交通便利,搜索方便,世界似乎并不新奇,只是在时间和钱之前做一道简单而令人纠结的选择题。可是,我们是不是由此丧失了很多?
所幸现在仍有如张岱赞扬的"古貌古心"之人。在明代,他所认为的古人也许比明人更有风范。一本书的书写,可以是天马行空的想象,也可以是故纸堆里草蛇灰线的穿凿,而这样一本在行走中考察得来的《茶叶江山》,也就显得尤其珍贵。"原本山川,极命草木"被两位青年才俊赋予了新的含义:人在草木中的茶字,行走茶山、考察古道的晨昏,结伴而行的茶旅,在朝九晚五之外,在纵横的人行道之外,在车流之外,会有这样苦旅一般的行走和书写。我的微信朋友圈,成了两人直播行走的现场。与寄情山水不同,这样的行走并不是为了风景和诗意,而是探索、求寻一片茶叶背后的符码。
《茶叶江山》里有丰富的茶味,这茶味不再限于蜜香、枣香、花香,不再限于井水、雪水、江水、泉水,不再限于条索、汤色、香气,不再限于精细的品鉴体系,不再限于班章、易武、冰岛、昔归、景迈,不再限于砖、饼、散、沱,不再限于"琴棋书画诗酒花"里的诗意……茶事遍路,当周重林和李乐骏沿着一片叶子达到过的地方,他们发现交互的、融合的、发酵的、渗透的、腾挪的、书写的、争夺的茶叶,他们发现一片小小的茶叶,可以储存海量的信息,而这信息,还可以被清晰生动地读取。
比如,茶祖是谁?是神话传说里神性的神农氏,还是吴理真、诸葛亮、叭岩冷、陆羽?书中并没有给出明确答案,但每一个可能的答案,都让人感叹茶叶承载之深之重。"茶祖临终遗言,我给你们牛马,怕遭自然灾害死光……"多么有史诗意味啊!比如,布朗族王子苏国文第一次吃肯德基而随身携带茶叶,是不是有一种奇妙的穿越感?比如,作者深入西藏,我们看到茶叶仍然与藏族人仍然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所谓"茶是血!茶是肉!茶是生命!"在《茶叶江山》里,茶叶的神迹、王迹与民迹交替呈现,过去与现在可以互寻线索,云南、西藏、青海、四川有着茶的西部传奇。此地的茶叶,并不沉睡在考古现场和深而难测的过去,而演变为非常有地域特色的生活。
一片来自云南的小小茶叶,在时光中沉淀,在疆域里传播,在生活里渗透,在贸易里往来,现今的每一杯茶,都可以在过去中找到出处,每一条古道,都可以回望风中的影子。当然,《茶叶江山》的书写是想从过去看到未来,他们反思,中国茶叶,何以在未来拥有力量?昔日的味道和生活方式,还可以延续吗?在这本书里,作者没有回答,不过如火如荼的微信平台"茶业复兴",名字和内容,以及背后的努力,都是一种明确有力的答案。或者说,我们守护的每一颗茶树,冲泡的每一杯茶,都在丰富这份答案。
"在汉地,茶中有江山,有情怀;在藏地,茶中有礼仪,有信仰。"在我看来,茶叶是有着灵魂的叶子,我们选择东方树叶滋养身心,它早已融入我们的血液和生活,成为我们的味觉基因和文化基因。
茶叶在,江山不改。
图文|郑子语,茶业复兴专栏作者,《中国翡翠》杂志主笔,腾冲宝和斋商贸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微信号:zhengziyu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