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大班章】别通家族的"广别之恋"
茶寨名:广别寨;
包含:广别老寨和广别新寨;
寨名释义:"广别",傣译"松林山下的寨子",爱伲人译为"搬家出来睡觉的地方";
名称来源:广别老寨和广别新寨两个寨子的茶地连在一起,并未分开,所以在这里我们就放到一起讨论,统称"广别寨";
所属村委会:勐混镇曼蚌村委会;
民族:哈尼族支系爱伲人;
语言:通用哈尼语,老一辈人部分通傣语,现在年轻人大多习汉文;
文字:哈尼族历史上并没有本民族文字,1957年,采用拉丁字母形式,以哈雅方言的哈尼次方言为基础方言,以绿春县大寨哈尼语的语音作为标准音,创立了一套哈尼族文字方案;
海拔:平均1600米;
常住人口:广别老寨,87户,378人;广别新寨,96户,387人;
茶树数量:由于广别古茶园的地形关系,无法具体丈量古茶园面积,只有人力计数古茶树棵数,2014年春润元昌统计广别老寨大树有2000棵左右,乔木有1800亩,广别新寨大树有3500棵左右,乔木1500亩。大树茶,树龄多在百年以上,乔木四五十年居多。
在西双版纳州勐海县勐混镇,有着著名的勐海六大茶山之一--贺开古茶山。贺开山属怒江山脉南延余脉,总面积约150平方公里,东接帕沙古茶山,南接布朗山,北连南糯古茶山,有贺开、曼蚌两个村委会,海拨在1400米-1800米之间。据2013年11月份最新数据统计,贺开原生态古茶园有16122.73亩,古茶树2330609棵,是西双版纳州乃至地球上连片面积最大、密度最高、迄今保存效好的古茶园。
贺开古茶山的古茶园主要分布在贺开村委会和曼蚌村委会的曼迈、曼囡、曼弄老寨、曼弄新寨、班盆老寨、广别老寨、广别新寨七个村寨,其中就以广别寨的古茶园最令世人关注。
别通(标突)家族的"广别之恋"
广别寨最初只有一个大家族组成,当地手册宣传为"标突家族",近些年通常被译为"别通家族"。
现年71岁的广别老人左标,是别通家族迁入广别的第五代玄孙。据左标介绍,其祖辈属"别通阿谷"(别通,家族名;阿谷,家族),公元九世纪到十一世纪,别通家族所在的这一哈尼族支系族群从墨江迁到西双版纳的大勐龙,后经"波罗"(今南盆老寨)迁至格朗和。
1848年别通家族这一支系的爱伲人率先动身迁往广别老寨所在地,四年之后(1852年)后续大部队才开始大规模迁徙,迁到新、老班章一带。当时别通家族有七兄弟,分别迁入帕真(水河老寨)、帕沙、老班章、新班章和广别这五个寨子。七兄弟中有三兄弟迁入老班章,其中一个兄弟叫"歇支";剩余四兄弟分别迁入新班章、帕真、帕沙和广别。迁入新班章的叫"纽别",迁入广别的叫纽色(七兄弟的老大)。据广别寨的文献记载,纽色迁到广别时,广别就已经有了大片大片的古茶树了,亦为布朗先民古濮人所种。
由于老班章、新班章、卫东、广别这几个寨子的爱伲人源出同宗,大多沾亲带故,几个寨子的居民来来往往的搬来迁去,就这样断断续续的零星迁徙持续了百十年,直到2004年广别老寨和广别新寨的居民才算基本稳定下来。现在的广别的居民还是以别通家族居多,多姓李,其他也有后来迁入的姓杨、姓黄的居民。
"广别",傣族译为"松林山下的寨子",爱伲人译为"搬家出来睡觉的地方"。因为有不少广别寨的住户是从老班章、新班章迁过来的,过去班章人要想去勐混镇赶集全靠走路,一来一回就是两三天,来回都要在广别的亲戚家住宿一晚,所以广别就成了班章爱伲人"搬家出来睡觉的地方"。
广别寨属于贺开古茶山,老寨海拔1600米以上,新寨稍低一点,两寨平均海拔约1600米。广别寨生态环境保持得非常好,也是大班章茶区古茶资源比较丰富的寨子之一。
广别寨子周边比较著名的古茶片区有:米松各脚(松树山,位于广别寨子的西边,"各脚"指"山")、丫山妈各脚(老祖宗留下的山,位于寨子南边)、米集各脚(树木茂密的山,位于寨子东南)、拉咚各脚(跳上石头会发出"咚咚"声响的山,位于寨子北边)、巴麦各脚(傣族巴麦寨附近的山,位于寨子北边)。在这些大大小小的山林之中,有20片左右的古茶园,四万余棵古茶树。对这一切,散布在大班章茶区各个爱伲村寨的别通家族的子子孙孙了如指掌。对于养育他们的这片土地,别通家族和所有的广别寨村民一样,有着刻骨铭心的"广别之恋"。
(作者:佚名 来源:微信客户端 责编:艾文华)
更多关于茶的内容,请点击茶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