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香楼

大小叶种茶的差异性

发表于:2024-09-20 作者:茶香楼
编辑最后更新 2024年09月20日,茶树按叶形大小分为大叶种,叶面积大于50cm²为特大叶,在28-50cm²之间为大叶,14-28cm²为中叶,叶面积小于14cm²为小叶。一.品种差异。小叶种一般为栽培品种类型,叶片小、节间短、茸毛少

茶树按叶形大小分为大叶种,叶面积大于50cm²为特大叶,在28-50cm²之间为大叶,14-28cm²为中叶,叶面积小于14cm²为小叶。

一.品种差异。

小叶种一般为栽培品种类型,叶片小、节间短、茸毛少、叶质厚但脆,叶色绿至深绿,结果率高因此表现为产量低,但其抗旱抗寒能力特强,所以产区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

大叶种一般多指在云南特殊生态环境下生长繁衍的具有自身独特个性之栽培品种(有一部分保留了原始生态的古茶树和大茶树的品种),叶片大,定型叶片成熟一般叶面积都在40cm²,叶形以椭圆为主,叶尖聚尖或渐尖,叶面隆起,叶色绿有光泽,叶片厚而柔软,叶身背卷或稍内折,叶色深绿,芽叶肥壮,色黄绿,茸毛特多,持嫩性强,结实率低,芽叶产量高,且含物质丰富。

二.大叶种与小叶种之区别--从叶片结构看。

A:角质层--大叶种角质层厚度2-4微米、中小叶种角质层厚度4-8微米

B:栅栏组织层次--大叶种通常为一层,但栅栏组织细胞内叶绿体多,基粒片层可达60-100层,中小叶种栅栏组织通常为2-3层,栅栏组织细胞内叶绿体较少,基粒片层仅有20-40片层。由此可见大叶种的光合速率要远大于中小叶种,这就是为什么大叶种茶内含物质特别丰富之原因。

C:芽重与芽密度--茶叶是供采摘鲜叶为主要目的经济作物,大叶种芽重一般0.4-0.5/g,中小叶种0.2-0.25/g,芽密度大叶种每0.11m²采摘芽头数200-250个,而中小叶种则为400-500个。

以上从叶片的组织结构进行比较,由于大叶种叶大而柔软,叶面革质层较薄,有利于普洱茶的加工,再由于大叶种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比例为1:2或1:3,而小叶种则为1:1或1:1.5有利于茶多酚、咖啡碱等内含物的生成,制茶味道浓烈。而小叶种由于其栅栏组织多因此所生成胡萝卜素、叶黄素总量比较高,而这些萜烯类衍生物可分解成β--紫罗酮和茶螺烯酮等香气物质,所以小叶种一般可制出香气较高的茶叶。

三.从化学成份的角度看云南大叶种与中小叶种的差异。

我们说茶叶中茶多酚、咖啡碱、氨基酸等的含量,因品种、产地不同有一定差异,云南大叶种由于栅栏组织细胞内叶绿体多,光合速率高,因此碳代谢强烈,茶多酚的代谢旺盛,茶多酚儿茶素总量以及酯型儿茶素和酚/氨比值大,一般情况下都大于20,形成茶黄素潜力大,适宜制作红茶和普洱茶。而中小叶种一般情况下氮代谢和氨基酸、代谢旺盛茶氨酸含量高,酚/氨比值大多在4-6之间,只适于制作绿茶。

云南大叶种中多酚类物质含量高,而尤以儿茶素占茶多酚总量的70%,经多项对比指明云南大叶种儿茶素酯型儿茶素的比例远远大于中小叶种,而酯型儿茶素含量高低有决定了云南大叶种的抗氧化效果。

茶叶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是形成茶叶内质的主要理化成份,茶多酚性味苦涩,其氧化物是构成茶汤滋味厚重的主要物质;氨基酸性味鲜而带甘,与咖啡碱形成的终合物是构成茶汤滋味鲜爽的主要物质;咖啡碱其性味苦,参与茶叶品质的形成,旦与茶黄素结合形成终合物可以提高茶汤鲜爽度,也是构成茶汤滋味的重要物质。

四.品种与普洱茶品质的形成。

云南大叶种由于得天独厚的自然区域环境赋予了云南大叶种群体在其原产地及其优良的品种特征。尤其是L-EC或D简单儿茶素和L-ECG、L-EGCG酯型儿茶素约高于中小叶种,普洱茶在加工过程,尤其在发酵过程茶多酚含量随加工过程降低,这是因为在微生物固态发酵过程中,酯型儿茶素水解为非酯型儿茶素,再加上没食子儿茶素(GC)类的氧化、聚合都导致了茶多酚含量的降低。而普洱茶中还有一部分未被氧化儿茶素,大部分可溶于水,就形成茶汤的苦涩成份和刺激成分,酯型儿茶素收敛性强,茶汤的强度与之有关。

五.加工工艺对普洱茶品质形成。

虽说云南大叶种内含基质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等重要物质含量很高,这只能说有利于普洱茶品质的形成。因为普洱茶表现出的陈香、醇、甘、滑等特性与微生物固态发酵过程的优势菌种分不开,微生物固态发酵过程在微生物分泌的胞外酶(多酚氧化酶、抗坏血酸酶、过氧化氢酶等)的酶促作用、微生物呼吸代谢过程产生的热量和茶叶本身的湿热作用的协同下,发生茶多酚的氧化、缩合以及蛋白质的分解、降解、碳水化合物的分解以及产物之间的聚合等一系列的化学反应,使得大分子碳水化合物分解成可溶于水的小分子糖即可容性糖--构成普洱茶汤滋味和粘稠度的重要物质,在感官上表现为"甘";茶叶中蛋白质经加工分解为多种氨基酸,赋予茶汤"醇"的新鲜口感,伴随固态发酵过程之延续,茶叶滋味逐渐由苦涩转为普洱茶独有的陈香,滋味醇厚回甘。

微生物固态发酵过程是普洱茶加工工艺的主要过程,该过程中化学成份的变化通过对不同原料微生物固态发酵抽样分析发现,大量的多酚类、儿茶素氨基酸和茶红素在该过程中都大幅下降,唯独茶黄素与茶褐素却有所增加,尤以茶褐素增幅最大可以由初始的2.87%增到9.10%。

再一个明显变化即水溶性寡糖及水浸出物含量有不同程度下降,水溶性多糖含量却有增加。

越是优质的普洱茶其风味化学成分都需要一定的保留量,如茶多酚含量在10-15%时,成品茶口感表现为生津滋润。茶褐素若小于10%,则茶汤色红亮;氨基酸含量在2-3%,口感较好。不同来源的普洱茶其化学成分都有差异,这是由于原料不同产地、不同工艺而造成。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