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明贵:说老茶
我家住在川河边,川河边上有两个村,一个叫做朱家营,一个叫做茶马店。朱家营海拔上千米,茶马店的门槛高过朱家营的房屋脊。两个村子都特别适宜种茶。开春了,采茶的时候又到了。春季里采的叫春茶,夏季里采的叫雨水茶,立秋时节还可以采谷花茶。这几年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庄稼丰收,茶叶也丰收。特别是那看好的茶价让我们农民笑得合不拢嘴。
摘老茶 梁荔/摄
回味罐香茶
我们茶马店的人爱茶如命了。护老茶,栽新茶,开发野茶,街谈巷议无不说茶。那茶山上的茶树一畦畦一行行修理得整齐划一,只有我家院里的老茶树,它想怎样发芽就怎样发,我母亲从来不让修剪。这株上百年老树,两丈多高,每年可采鲜茶三二十斤,陪伴着我的老母亲颐养天年。小时候,我常常挎着背篓爬到树上采茶,半天功夫就采一背篓。采下来的茶叶在母亲的指导下放到锅里焙炒,到了火候就拿出来放到簸箕上搓揉,揉到了发软成条的时候就晾晒到篾笆上,观看着晾晒的成色再搓揉两三遍,晒干了就可保存起来招待客人或拿到街上买了换得吃盐钱。上好的春尖叫白芽口,下乘的大叶茶叫老黄菲。白芽口的茶叶,农家人是舍不得吃的,要留着卖好价钱或者作礼品。
那时候,家里的日子不宽裕,有客人来家,最多就能沏上一罐茶。我们家乡的人沏茶道是有些讲究,下乘的茶也能沏出上好的味道。沏茶的工具是祥云人烧制的小陶罐。这小陶罐口小肚子大,活像一只蹲坐的青蛙,口上留有一个鸟啄型的小嘴以便倒茶水。大伙通常把这小陶罐称作小茶罐或小煨罐。
家里的火塘上置一盘三脚(铁制品),三脚上烧有一壶开水。客人来了,主人把小茶罐放到火塘边烤热,从茶叶篓中抓出一把茶放进茶罐,一边烘烤,一边抖动。不用猛火也不能小火,一定要掌握好火候,用温火烤制。烤茶人边抖边观看茶叶的成色,到了叶脉变泡,罐中发出香味的时候就把三脚上的开水沏进茶罐。一时间声音瞿瞿,白气腾腾,罐中冒出白沫,茶香四溢。这时,你只要把茶罐移到地面放稳,谨慎地往茶罐里浸开水,把上面的白沫漂去,一罐香茶就沏成了。
殷勤的主人拿出小茶盅,把茶罐里沏好的茶倒进盅子,问客人喜欢喝酽茶还是淡茶,然后兑好开水,端给客人品尝。"茶茗味苦,热渴能济",喝了茶,神清气爽,心旷神怡,主人和宾客一起谈天说地拉家常。俗话说,烟酒茶不分家。--它们都是最好的交际媒介。
神奇老树茶
茶,真是一种可隹的媒介,你喝了它,久而久之也会让人喜好成隐。我家的茶叶曾经多次成人之美。从外乡搬到村里来的杨大爹,为人真诚忠厚,乐于助人。他体格强壮,在生产队里是强劳力,队长表扬他,大家尊重他,就是他小时日子过的苦,给地主家当长工的时候和东家一起吸上了鸦片烟。新社会戒大烟,杨大爹力行苦戒,以茶代之;可叹老实巴交的杨大爹洋烟断了,茶隐上了,因而嗜茶成隐。
杨大爹家不种茶,他的茶吃光无钱买的时候,头疼欲裂,浑身发软,动弹不得,就叫小孩子到我家老茶树上摘下老茶叶,煨吃一罐就浑身轻松起来,又能扛犁抬耙干活了。于是,邻里们都喜欢我家的老茶树,他们每当遇上自家茶叶不济的时候,就到我家来找一点茶叶应急。我家也随时整理一些茶叶放在竹篾篓里,以便乡亲们紧来忙来用上一罐。
母亲是注意采收茶叶的,因为茶叶维系到我家的盐巴钱。至今,母亲收工回家,放下锄头,奋力地爬上茶树摘茶,晚风把她头发吹得很零乱,背篓在树叉间刮来挂去,她好像打秋千一样,却奋力地攀摘,每次都能采到一小篓茶的情景于我是犹若眼前。
栽茶,采茶,卖了茶换回零用钱;家里来客人了,沏上一罐香茶以示友好,这都是我们乡里人的传统。所以古住的人家很早就知道种茶。我家的这棵老茶树是祖父手上就种下的了,迄今已有上百年。据说是从夷方带回来的种籽。听老人们说,所谓的夷方就是车里佛海一带地方,很多年前,那里有英法商旅往来,无知的人们就把那里叫做英国地,俗称夷方。车里现名景洪,佛海又叫勐海。每年秋后瘴气少了,内地的马帮沿无量山脉南下,途径按板井、景谷、普洱直到车里佛海,沿路采购茶叶和盐巴贩往大理、迪庆直至西藏等地;又将皮货,苏油、藏药、毛毡之类贩往夷方。夷方的长刀(夷方刀)和茶花鸡是内地人青睐的玩物;古宗人的虫草、苏油、乳扇又是夷方人喜欢的东西。但是往来的商人们经营的主要是茶叶和盐巴,二者又以茶叶为主。多年经营茶叶的老辈人,深知挑选茶种,从很远的地方带回茶籽种在自家的地里,以供后人常年饮用。我祖父早年就常出远门做经营茶叶的生意,选种优良茶树。
出远门做贩运茶叶的生意是十分辛苦的,马帮来回一趟需要三四个月,有的甚至七八个月。一路走,一路收,一路做买卖。商队里定了许多规矩:烧饭不许说翻锅,忌讳过江翻船,路上骡马翻驮子;吃肉只许说"拿下数",不许说吃肉,忌讳遭贼和患病死亡;饭勺要叫顺子,忌讳路上事情不顺遇到麻烦事;舀饭要说是盛饭,忌讳沿途被虎豹豺狼咬了骡马……这一切都表明了商队承望一路平安吉祥的良好愿望。
二伯父常常给我讲他跟祖父一起出门做生意的故事。
商队无论如何都要带有武器,否则遇上强人窃贼你就人财两空,血本无归了。到了宿营地,大家都得按照马锅头的安排各行其职,各负其责:做饭、放马、喂料、看守道口以免牲口逃走……每天午更必须起床,准备上路。出门人,常期在野外风餐露宿,雨季里潮湿得毡子发臭;冬季里冷得铺盖上结霜。马帮驻扎在野外,夜里野兽来袭击骡马的时候,要一边放枪,一边大声吼叫,把火塘里烧红的火柴头向四处抛掷,吓唬野兽。野兽听到枪声人声又看见火光,害怕了,只好离开现场。
出门赶马做生意也有它惬意洒脱的时候。赶马人长时间出门在外,见多识广,沿路既听新闻又将自己听到的新闻传达给别人。在宿营地,总有附近的村民来和他们交朋友,侃白话,了解外边的情况。在那个信息十分闭塞的年代,赶马人成了能知天下事的姣姣者,他们能说会道,出尽风头。
成天走在山路上,出了铓铃的声音,就只有山风和鸟鸣。冬天里,连鸟鸣都很少,只有寂寞和枯燥。这些寂寞的赶马人,一人赶四五只牲口,边走边唱山歌。有的是现成的调子,有的是自编自唱,自得其乐。路边的姑娘小伙听到山歌,也会和他们对唱。譬如赶马人唱:"走过一山又一坡,人间最苦是赶马的活"。对方就答:"世上最好赶马哥,闻了马屁笑嚯嚯"……
夷方的公鸡个头很小,羽毛很漂亮,鸣叫声悦耳:"茶花--两--朵;茶花--两--朵。"赶马人把这种小叫鸡带在马驮子上,一路听其鸣叫,令路边的人们羡慕不已。
赶马人身挎夷方长刀,肩扛枪支,马队的头骡二骡,头戴缨花,项系响铃,一路芒铃声荡漾。马队和赶马人显得八面威风……
贩茶做生意虽然很辛苦,但也能赚钱。这些商队赶马人深知一个道理:货物经长途贩运,互通有无是一定能赚到钱的。再加上商人们的精心设计,真正体现了无商不富的智慧。
大益多多普洱茶
茶叶是茶树的叶子,质轻易碎,做成马驮子,被称为泡货,一只牲口驮不了几斤。加之茶叶受潮易霉,影响卖价。于是,商人们就建议茶农把茶叶加工成坨,使其体积变小,不易受潮,方便保存也方便运输。谁也没有料到这一做法却会在茶叶加工上产生了预想不到的功效,人们不断地琢磨坨茶的加工技术,渐渐地普洱砖茶也就名声远扬了。
这世界上有无数种的树,可采摘茶叶的树是茶树。比起松树,比起柳树,比起杏树、柏树……茶树是一种名不见经传的小树。可它于我们农家是一种能长金枝玉叶的宝树。我家的老茶树成了我家的传家宝。高人韵士们看到春天里的柳树就夸赞"二月春风似剪刀",把柳树变得婀娜多姿,成"春风杨柳万千条"。到了秋季,万物萧条,杨花飞絮,他们不禁感叹:"夕日植柳,依依汉南。而今摇落,凄怆江塘。树犹如此,人何以堪?"他们在欣赏雪境的时候看到了松柏,就会情不自禁地发出"岁寒知松柏而后凋"的赞叹;当他们意气风发的时候就赞美那高山上的松树"杆如铁,枝如铜,八百里风暴吹不到,九千里雷霆也难轰"。唯有这算不得是乔木的茶树,从不凋零,四季常绿,冬季里叶厚色深,养精蓄锐,一开春就春尖萌发,为人奉献,却没有人像赞美松树一样赞美它,它也不像柳树一样激发人的情感。可是"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茶于人生有着说不完的好处。举世闻名的普洱茶,大益多多,无人不喜欢。
我家的那棵老茶树,静静地生长在院里,茶树的荫,供我年迈的母亲乘凉,茶花的香,给我一家人沁入心脾的舒畅,特别是今年的好茶价,它又在默默地给我家帮忙--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祖上种下的茶,福归儿孙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