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香楼

乌龙茶防癌抗癌研究进展

发表于:2024-12-23 作者:茶香楼
编辑最后更新 2024年12月23日,林心炯蔡建明八十年代以来,茶叶防癌抗癌的研究领域,方兴未艾。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外发表论文约二百篇。乌龙茶是我国特种茶类,名优茶荟萃、工艺精湛、生化变化复杂,受到国内外茶叶、医药、食品科学等科学家的重视

林心炯蔡建明八十年代以来,茶叶防癌抗癌的研究领域,方兴未艾。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外发表论文约二百篇。乌龙茶是我国特种茶类,名优茶荟萃、工艺精湛、生化变化复杂,受到国内外茶叶、医药、食品科学等科学家的重视。对它防癌抗癌的功效,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1早期的实验

1983年日本最早报导茶叶具有防癌抗癌功效,《福建茶叶》1984年第3期,报导了日本奥田拓男早期的实验。

1.1抑制变异原研究:以美国ames法,进行茶多酚抑制变异原致变性实验,使用两种强致癌物对比,由于变异原有直接致变和通过酶间接致变二种类型,实验中的两种菌分别进行添加酶和不添加酶两种方法,用浓度1.5mg的绿茶、乌龙茶和红茶三种的醚浸出物和乙酸乙酯浸出物试验。结果表明:两种变异原都显示了强诱变性,致变活性率都在1000以上(超过200为致变可能),茶提取液不论加酶与否,都与无致变的对照溶液(dmso)的数值相近,诱变率在安全点(200)以下。各种茶的提取液都显示了强抑制效果tieguanyin,尤以绿茶和乌龙茶为佳。

1.2抑制癌细胞研究:对抑制组织培养kb细胞(系由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提供的癌细胞)的体外筛选法实验中,结果看出茶提取液,尤以茶多酚的主要成分酯型儿茶素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及表没食子儿茶素等对kb细胞有明显的抑制效果。

1.3早期实验结果指出:茶提取液特别酯型儿茶素对抑制变异原和kb癌细胞都有较明显的抑制效果。

2乌龙茶抗突变作用

近几年研究工作,已从验证阶段,发展到从茶叶防癌抗癌的有效组分筛选,观察在活体内外防癌抗癌的效果,以及防癌抗癌机理的研究。

在抗突变试验中,乌龙茶对一些广谱的化学致癌物和黄曲霉素b1和亚硝基化合物均有明显抑制作用,对一些未明确的化合物如香烟浓缩物和烤鱼等所生成的致突变物也有抑制作用。

1986年开始,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吴永宁等,以乌龙茶在内17种茶,对阻断n-亚硝基化合物合成作用的研究。1988年又用乌龙茶等145种茶叶进行阻断n-亚硝基码啉(nmor)体外形成研究。结果认为:乌龙茶等有阻断n-亚硝基化合物合成的作用,平均阻断率为65%。对n-亚硝基码啉(nmor)体外形成,平均阻断率为55~89%。

福建省中医药研究所,自1983年起连续多年,采用多种模型观察乌龙茶防癌作用。证明乌龙茶对mnng诱发的恶性肿瘤有明显抑制作用,对n-亚硝基二乙胺(dena)诱发小鼠肺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阮景绰等研究乌龙茶对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诱发大鼠肠道恶性肿瘤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喂乌龙茶饲料的总诱癌率比mnng阳性对照组低得多,瘤块体积显著较小,肿瘤抑制率达84.76%,没有发生肿瘤转移;血相检查,白细胞总数和淋巴细胞百分率与对照组接近。

1996年,英stavricb等以乌龙茶在内5种茶叶提取液,对肉类加热过程产生具致癌致突变活性的杂环芳香胺类化合物(haa)诱致的突变性的抑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乌龙茶提取物对大多数haa具有强的抗突变作用,每个鼠伤寒沙门氏菌ta98和s-9培养皿中加相当50mg茶提取物即显示有完全的抗突变活性,每皿加入相当于10mg茶提取物即显示有强抑制活性。

1997年第56届日本癌学会上东京大学医学部石川俊教授作了"乌龙茶提取物抑制大鼠肝癌形成"的研究报告。对f344大鼠腹内注射致癌物(n-diethyni+rosamine)。结果表明:每天饮用0.2%以上乌龙茶提取液与对照比较抑制大鼠gst-p形成率在57%以上。

3乌龙茶抗肿瘤作用

1984年全日本第40届"癌学会总会"上,7位专家联合发表了"茶多酚混合物及其主要成分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有抗癌效果"的研究报告。说明茶多酚可抑制肿瘤块增殖,对恶性肿瘤也具有预防和抑制效果。

之后,对乌龙茶抗肿瘤作用进行了不少的研究工作。表明乌龙茶及其提取物能抑制肿瘤的发生和生长。韩驰等以乌龙茶等浓缩汁阻断nmbza在大鼠体内合成与防止大鼠食道肿瘤发生的研究。对140只wister雄性大鼠试验。12周处死动物进行食道粘膜肉眼及显微镜观察。结果对照组癌前病变及肿瘤发生率达95%,饮安溪茶茶组仅为5%~19%,未见有癌前病变及肿瘤。各种茶的抑制效果不同,以福建铁观音和花茶效果最好(42%~44%)。

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综合研究了中国食谱中的天然食品,乌龙茶可以明显地抑制黄曲霉素诱致的大鼠肝癌,抑制由二甲基苯并蒽(dmba)/12-0-+四烷酰口附呗醇-13醋酸酯(tpa)诱致的小鼠皮肤癌,由氨基甲酸乙酯和二乙基硝胺(dena)诱致的小鼠肺癌和由mnng诱致的大鼠肠胃癌以及抑制由苯并芘、亚硝酸钠和甲基苯甲胺诱致的大鼠食道癌。

湖南医大赵燕等应用人胃腺癌细胞(mgc-803),在体外培养下,测定不同浓度的乌龙茶对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0.5~1.0mg/ml浓度的乌龙茶均能明显抑制癌细胞的增殖。作者认为乌龙茶多酚含量低于绿茶,但抗mgc细胞的效果与绿茶接近,提示其抗癌成分不单纯是茶多酚。

赵燕等对体外人胃癌细胞的生物效应研究,认为乌龙茶能有效抑制胃癌细胞的核分裂,对细胞的分化阻断效应发生在细胞增殖分化早期阶段,即dna合成前期。作者在光镜、电镜下同时发现,受乌龙茶作用后的癌细胞还有细胞核皱折、突起、降解成多个小体,细胞膜崩解等不同于细胞坏死的形态学改变。

1996年日本matsumoton等研究,对大鼠肝癌致癌过程的抑制效应。4种儿茶素((-)-ec、(-)-egc、(-)-ecg、egc(-)-egcgg)和乌龙茶提取物(0.05%或0.1%浓度)可明显减少肝脏中肿瘤前期的谷胱甘肽s-转移酶胎盘形成病灶的数量和面积。对肝癌致癌过程具有化学预防作用。

至于乌龙茶的主要组分和抗突变活性间的关系,1996年台湾学者提示,乌龙茶中的咖啡碱和多酚化合物含量高于其他茶。除水溶性组分外,茶叶中还含有若干种脂溶性化合物,如β-胡萝卜素和维生素e。特别乌龙茶和包种茶提取物,可显著抑制2-氨基-3-甲基咪唑(4,5-f)喹啉(iq),3-氨基-1,4-二甲基-sh-吡啶(4,3-b)吲哚(trp-p-1),2-氨基-6-甲基-吡啶(1,2-α:3′,2′-d)咪唑(giu-p-),苯并吡(b[α]p)和黄曲霉素b1(afb1)的致突变活性。

台湾学者对不同季节、不同价格和不同冲泡次数的乌龙茶提取物的主要组成含量与抗突变关系也作了研究。

(原载"98上海茶与抗癌学术研讨会论文集"1998、11、11)

作者单位:福建省茶叶学会福州350003

参考文献略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