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徽茶老字号崛起路在何方?
新年将近,安徽的精装礼品茶原本是人们购物礼单中的一大"重头戏"。然而,近两年,随着西湖龙井、碧螺春等一些"外来茶"营销手段越来越考究,安徽本土的老品牌名茶显得有些式微。
在新的市场环境下,拥有众多品牌的安徽茶叶产业,显得有些没落:2005年8月,我省唯一的茶叶世界品牌--祁红被一浙商收购;霍山、黄山、六安等地的市场上也充斥着大量层次不齐的"名茶"。作为产茶大省、名茶故里,安徽应怎样整合资源、重振雄风?安徽茶叶的老品牌又该如何绽放新枝?
问题:"李鬼"茶叶泛滥、小散乱杂
由于缺乏统一的采摘、炒制标准和畅通的销售渠道,市场健康茶上的品牌茶显得有些"乱花渐欲迷人眼"。标有"特级"的祁红,最高市价甚至超过千元每市斤,而最低的却只需区区几十元;六安瓜片、霍山黄芽、黄山毛峰等都有"特级"、"极品"、"珍品"、"贡品"等若干等级划分。
据安农大茶文化研究所丁以寿所长介绍,"特级"祁红、毛峰、黄芽等茶叶,每年基本上都是类似贡茶般张罗出去的,根本不可能流散到茶叶批发市场进行销售。不少茶商、茶贩只是打着品牌茶的旗号,所出售的茶叶并非是正宗生产工艺的产物,甚至这些茶叶原产地也不是产祁红的祁门县、石台县、东至县,或者产六安瓜片的六安市裕安区、金安区、金寨县。既没有上好的原料,又缺乏正规的炒制工艺,"李鬼"茶叶在冲击正牌名茶市场的同时,也在损坏安徽品牌茶叶产业的整体形象。
品牌:共同拥有、缺少龙头
"祁红、霍黄、六安瓜片作为茶叶的一种品类,只是个泛品牌。"据六安市农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不少品牌茶都存在产域泛滥、品质控制不规范,几个冠以同样品牌名称的茶厂互相"打价"等问题。
以今年夏天被一浙商收购的祁红为例,在外界看来,最能代表祁红品质的当属祁门县茶厂生产的"祁山"牌,而在安徽池州、黄山地区的另外几家祁红生产厂却无一例外地宣称自己的祁红是正宗的,品质是最上乘的。祁红概念上的每个原产地的地方政府都在积极保护其本土的茶叶企业。到底谁的祁红最好?普通消费者根本搞不清。
丁以寿认为,缺乏龙头企业拥有的标准化品质控制系统,是徽茶崛起面临的另一大问题。目前,"公司加农户"仍是茶叶产业的一种重要生产模式。由于缺乏必要的技能培训,势必会造成千家万户的茶农在加工工艺上难以统一。而自称标准推广者的一些茶商,也只是在收购成品茶的时候与农户讨价还价,并未形成从"田间到茶坊"的全程品质监控系统。
崛起:外来收购、本土复兴
2005年夏天,随着一声锤响,浙江茶商袁澎忠用两千多万元收购了祁门茶厂和"祁山"品牌。有业内人士认为,安徽茶叶产业中的一块金字招牌就这样落入他人之手,显得有些可惜。这也是濒临没落的祁红重振雄风的一次契机。
与祁红一样,六安瓜片也在积极谋变。2005年12月19日,在"六安瓜片发展战略研讨会"上,原下属市农委的茶叶企业宣布,改制成立"六安瓜片股份有限公司",试图整合原先较为散乱的生产、加工链。12月31日,一笑堂六安瓜片全球旗舰连锁六安店开业。公司注册了"一笑堂六安瓜片"品牌,并制定了"将产品打造成中华第一礼品茶"战略目标。
如何振兴安徽茶产业?丁所长认为,徽茶的一大特点是文化内涵丰富,但无论选择哪个取向,都应以标准质量为基石。此外,大品牌或者顶级品牌要加强对渠道的话语权,设计合理的营销利润分配模式,以保障优质的茶叶可以安全地到达消费群,加固产品的行为忠诚度。
工序上百、历史成千,安徽的老品牌茶叶能否再度一飞冲天,为中国茶叶泛品牌营销步出重围、探索出一条金光大道,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