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平乐县“瑶山神茶”起落之谜
在平乐县大发瑶族乡的崇山峻岭,有一种野生甜茶叶名驰海外,被誉为"神茶"。几年前,市场上曾掀起狂销热潮,价格高达30元/公斤。之后,市场突然出现逆转,几个月时间,价格一度降到每公斤1元以下,茶农纷纷挖焚茶树改种其他,全乡茶叶产业陷入凋零状态,严重地影响了当地农民的增收。
柳暗花明,峰回路转。沉寂多年后,今年甜茶再度在市场走俏,大发瑶族乡甜茶种植热潮又悄悄掀起。这是当年市场疯起、狂热种植的重复,还是"神茶"价值之真正体现?
日前,记者来到大发瑶族乡,走进瑶家村寨,力图撩开"瑶山神茶"的神秘面纱……
瑶乡"神茶"走俏日本
甜茶,是生长在平乐、荔浦、金秀等大瑶山区特有的高甜度野生滕状植物,当地瑶民用于食用、药用,能防治热咳、咽喉炎、声音嘶哑等症。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的植物学专家将其命名为"甜茶"。从甜茶中提取出来的甜叶素,甜度相当于蔗糖的300倍,是治疗老人肥胖症、高血压、花粉过敏的天然保健良药。1990年,广西卫生厅把它纳入中药材系列。
上世纪80年代,平乐甜茶初闯入日本市场,迅速成为俏销的出口产品。日本是花粉过敏症流行的国家,当地相关机构研究人员发现,甜茶能有效地改善花粉过敏、咽喉肿痛、鼻炎等症状。此后,平乐大发瑶乡的野生甜茶每年出口日本达数百吨。
瑶乡甜茶特殊的功效触动了市场。2002年,平乐县刮起"甜茶叶旋风"--大发瑶族乡的干甜茶叶收购价从每公斤1元多直线飙升至15元,每亩的产值达2.4万元!那些拥有十几亩、几十亩甜茶叶的茶农"一夜暴富"。疯长的价格触动了瑶胞的神经,刺激了瑶胞的种植开发热情。于是,在大发瑶族乡掀起一股种植甜茶的热潮。据统计,2002年-2003年间,大发瑶族乡新扩种改种的甜茶叶面积超过1万亩。
市场受挫 产业凋零
然而好景不长,不到半年功夫,甜茶叶的价格又直线下跌,最低跌到1元/公斤。市场的突然逆转,令经营甜茶叶的小商贩和茶农措手不及。一些囤积甜茶的小商贩纷纷被套,农民手中的茶叶严重滞销。经销大户林建宁当年收购甜茶叶近千吨,只销售不足200吨,亏损达20多万元。甜茶叶市场受挫,茶农纷纷挖掉甜茶叶,改种其他作物。甜茶叶主产区之一大发瑶族乡四冲村的甜茶叶种植面积从高峰期的1万多亩锐减至不足1000亩。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对甜茶叶市场的突然逆转进行了调查和分析。据有关资料显示,瑶乡"神茶"市场逆转的原因主要有几方面:一些茶农在种植时,为了追求产量,盲目扩大种植面积,并施用了农药、除草剂,结果在检验时农药超标,甜茶声誉大受影响;人工加工粗糙,质量不一;包装粗糙,没有形成统一品牌。此外,由于宣传促销不到位,国内市场没有打开,形成"墙内开花墙外香"的现象。
绿色品牌催生"甜蜜事业"
面对困境,当地政府和茶农痛定思痛,千方百计解开甜茶滞销"死结"。
乡政府热情邀请区、市茶叶机构和专家把脉甜茶产业的发展之路。经过一番考察和分析,全乡茶农形成了共识:要重振甜茶产业,必须走合作社道路,培育绿色品牌。在政府的倡导下,该乡茶农成立了"甜茶叶种植协会"和两个甜茶合作社,茶农以生产"绿色食品"生产技术和操作规程为标准,实行统一技术,统一生产、统一包装,统一品牌,统一价格的"五统一"生产模式。该乡投资建起3家集生产、加工和销售为一体的茶叶加工厂,成为全乡甜茶产业的龙头企业。这些企业以合作组织为基础,大力发展"订单"农业,着力打造生态品牌。从2008年开始,3家企业与农户签订保底回收合同:企业承诺甜茶叶最低收购价,茶农则确保甜茶叶的原生态品质。与此同时,他们主动出击,找销路,做宣传。随着产品质量的提高和市场营销策略的一步步实施,产品不仅销往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国内消费市场也一步步扩大,每年国内销售量达800多吨。甜茶叶的价格又开始回升,去年年底收购价已涨至10元/公斤。今年以来,一度至15元/公斤。如今,全乡甜茶叶面积已经恢复到近2万亩,年加工甜茶叶超过2000吨,可实现产值近3000万元。仅此一项,全乡茶农每户年收入达2万多元。
一阵风雨之后,随着"绿色甜茶"产业的兴起,又一次催生了瑶乡茶农这一"甜蜜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