箬叶 了解更多有关箬叶的内容
-
歙县璜田乡箬叶茶悄然走俏市场
中国茶网歙县站讯:近年来,歙县璜田乡的箬叶茶,悄然兴起走俏市场,倍受消费者认可和青睐,远销上海、天津、山东等地,产品供不应求。箬叶茶,就是在茶叶加工的初烘、复烘、足烘的三道工序中加入纯天然的野生箬叶,
-
祁门:安茶产量逐年递增 小箬叶“水涨船高”
中国茶网资讯:祁门有一款历史名茶,称作"安茶",早出红茶150余年,全球一枝独秀,是介于红茶、绿茶之间的半发酵紧压茶,在东南亚地区向被奉为包治百病的"圣茶";箬叶,祁门俗称"箬皮",在人们眼里,只是用
-
满山箬叶变成钱
在湖北鹤峰县五里乡云遮雾绕的大山上,既没有值钱的矿藏,也没有名贵药材,却盛产野生箬叶,不需要一分钱的投入,当地老百姓每年就能从这些山上捡回来1亿多元。箬叶可以包粽子,不仅筋细,软度好,能够保鲜,还具有
-
《茶录》
【原文】宋蔡襄朝奉郎右正言同修起居注臣蔡襄上进(1):臣前因奏事,伏蒙陛下谕臣先任福建转运使日,所进上品龙茶最为精好。臣退念草木之微,首辱陛下知鉴,若处之得地,则能尽其材。昔陆羽茶经,不第建安之品;丁
-
茶具知识--茶具简史
茶具,是我国古代茶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讨论茶具史的兴衰,也可以看到茶文化的历史背景,中国古代茶具也有其本身独到的发展过程,从中还可以看到陶瓷制造的艺术造谐,过去对这方面作系统研究的文章尚不多见。
-
宋人饮茶观
挑芽磨膏制成饼 研粉注汤调翠涛唐代在千头万绪的茶文化中,除旧布新,形成饮茶的精致期,宋代则在唐代的精致基础下,迅速发展了合于时代且极雅致的点茶法,点茶法是在碗中调茶的游戏,从赵匡胤下南唐至明洪武二十三
-
茶酒醉蟹糊
所谓茶酒一味,半庭清风。当春风拂面,阳光和煦,于是味蕾也开始变得敏感而浪漫。绿茶和酒的融合,带着淡淡的草香和醉人的酒味,将微醺的红膏蟹醉得格外怡人。这道茶酒醉蟹糊,吃时清香缭绕,既有海鲜的咸香,蟹膏的
-
太平猴魁的炒制方法
太平猴魁炒制分杀青、毛烘、足烘、复焙四道工序:一、杀青:用直径70厘米的桶锅,锅壁要光滑清洁。以木炭为燃料,确保锅温稳定。锅温110℃左右,每锅投叶量75-100克。翻炒要求"带得轻、捞得净、抖得开"
-
茶俗:贡茶
常璩在《华阳国志·巴志》中记载,公元前11世纪,巴、蜀等国曾向周武王进贡茶、蜜等物资。将品质最优良、或产量稀少的茶奉献帝王,开始于唐开宝末年,福建建瓯凤凰山成为御用北苑茶园。宋太平兴国初(975年),
-
太平猴魁的炒制办法
平猴魁的采摘在谷雨至立夏,茶叶长出一芽三叶或四叶时开园,立夏前停采。采摘时间较短,每年只有l5~20天时间。分批采摘开面为一芽三、四叶,并严格做到"四拣":一拣坐北朝南阴山云雾笼罩的茶山上茶叶;二拣生
-
太平猴魁的采摘及炒制
太平猴魁的采摘在谷雨至立夏,茶叶长出一芽三叶或四叶时开园,立夏前停采。采摘时间较短,每年只有l5~20天时间。分批采摘开面为一芽三、四叶,并严格做到"四拣":一拣坐北朝南阴山云雾笼罩的茶山上茶叶;二拣
-
太平猴魁采摘制作工艺
--------以下信息由爱茶网aichaw.com收集整理来源于网络太平猴魁外形两叶抱芽,扁平挺直,自然舒展,白毫隐伏,有"猴魁两头尖,不散不翘不卷边"之称。叶色苍绿匀润,叶脉绿中稳红,俗称"红丝线
-
太平猴魁采摘与制作工艺
太平猴魁是中国历史名茶,创制于1900年。太平猴魁在1912年南京南洋劝业会和农商部陈列优质奖。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得金奖及"万人品茶"专用茶等荣誉,20世纪 30年代曾在玻利维亚等国展销,
-
冯可宾《岕茶笺》
冯可宾,约1642年序岕名环长兴境,产茶者曰白罗懈、曰岩、曰乌瞻、曰青东、曰顾渚、曰筱浦,不可指数,独罗懈最胜。环懈境十里而遥,为懈者亦不可指数。懈而曰芥,两山之介也。罗氏居之,在小秦王庙后,所以称庙
-
太平猴魁采制技术
太平猴魁产于黄山市黄山区太平湖畔的猴坑一带,境内最高峰凤凰尖海拔750米,为黄山山脉北麓余脉。这里依山濒水,林茂景秀,湖光山色,交融映辉。太平猴魁的鲜叶采摘特别讲究。谷雨前后,当20%芽梢长到一芽三叶
-
千俩茶茶艺表演解说词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二百多年前,在中国北部一望无垠的大草原上,行进着一支支驼队,背负着一根根用蔑篓包裹的圆柱体,这就是被世人誉为"世界茶王"的千俩花卷茶。千俩花卷茶以其体积之大、重量之
-
茶书《北苑别录》
【书介】 暂无,三醉斋仅知为宋茶书。知情提供者为谢。【苏箫拙识】 文字有云"每日采茶,蒸,榨以过黄,悉送北苑并造"北苑疑为宫中接受、清点贡茶,并初制的地方。书中记茶法数则,兼录茶贡,似清单状。可能是某
-
茶具介绍
【概述】茶具,古代亦称茶器或茗器。"茶具"一词最早在汉代已出现。据西汉辞赋家王褒《憧约》有"烹茶尽具,酺已盖藏"之说,这是我国最早提到"茶具"的一条史料,到唐代,"茶具"一词在唐诗里初处可见,诸如唐诗
-
普洱茶的历史源流及工艺演变
任何一种传统商品的形成都是一个从无到有的发展、演变过程,其中包括了在不同历史条件下其品质、工艺、名称、外观等等的多元化变革,所以造成同一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不同定义。作为一种商品,其根本目的是服务于市场,
-
喝茶、品茶、咏茶知识大全
近来喝观音较多,初初开始分辨滋味。茶之味与神万万不敢说个知字,"功夫"还算练了千把遍,大概算入门吧。本来这水平论茶,功夫深的人会认为我浅薄,不常接触的人又会觉得我的"功夫"麻烦做作,真真是半瓶水晃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