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香楼

玉川 了解更多有关玉川的内容

  • 爱茶成癖玉川子——卢仝

    爱茶成癖玉川子——卢仝

    一碗喉吻润, 二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卢仝(约795~835年),号玉川子,济源(今河

  • 爱茶成癖玉川子――卢仝

    爱茶成癖玉川子――卢仝

    一碗喉吻润, 二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卢仝(约795~835年),号玉川子,济源(今河

  • 茶与书法

    茶与书法

    "酒壮英雄胆,茶助文人思",茶能触发文人创作激情,提高创作效果。但是,茶与书法的联系,更本质的是在于两者有着共同的审美理想、审美趣味和艺术特性,两者以不同的形式,表现了共同的民族文化精神。也正是这种精

  • 茶道之源 九里沟

    茶道之源 九里沟

    古时,济源雅称"玉川"。九里沟是唐代诗人、"茶仙"卢仝的故里。相传卢仝经常在九里沟烹茶赋诗,至今九里沟仍有玉川泉、花洞田、卢仝墓等遗迹。他的《七碗茶歌》,在日本演变成了茶道,久负盛名。现建有品茗延寿台

  • 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茶(宋苏轼)

    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茶(宋苏轼)

    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茶(1)宋 苏轼仙山灵草湿行云,洗遍香肌粉未匀。明月来投玉川子,清风吹破武林春。要知玉雪心肠好,不是膏油首面新。戏作小诗君莫笑, 从来佳茗似佳人。

  • 茶诗:诗歌中的奇葩

    茶诗:诗歌中的奇葩

    "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节选)完成

  • 读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有感

    读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有感

    卢仝,自号玉川子,他才高有节,时人称誉他"志怀霜雪,操似松柏"。卢仝对中国茶道的贡献突出表现干他的一首诗《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这首诗被后人誉为"诗化的《荼经》",被认为是茶诗中的经典之作,是咏茶的千

  • 张家口“茶马互市”与张垣古堡(三)

    张家口“茶马互市”与张垣古堡(三)

    相传康熙在古堡内喝过茶在紧邻东门大街东口的路南,一座二层楼阁的屋顶长满了蒿草,青瓦间长满了青苔。但那气势如虹的飞檐和图案精美的窗棂,仍能让人感受到当年的辉煌。据刘振瑛介绍,那里便是清中后期有名的大玉川

  • 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一(唐卢仝)

    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一(唐卢仝)

    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唐 卢仝日高丈五睡正浓(2), 军将打门惊周公(3)。口云谏议送书信(4), 白绢斜封三道印(5)。开缄宛见谏议面(6), 手阅月团三百片(7)。闻道新年入山里(8), 蛰虫惊动春风

  • 茶诗

    茶诗

    我国既是"茶的祖国",又是"诗的国家",因此茶很早就渗透进诗词之中,从最早出现的茶诗到现在,历时一千七百年,为数众多的诗人,文学家已创作了不少优美的茶叶诗词。 我国狭义的茶叶诗词是指"咏茶"诗词,既诗

  • 陈正彪专栏:茶缘

    陈正彪专栏:茶缘

    茶者,禅也。这是现在不惑之年的感受。在我生命历程里,茶跟亲情、阳光、清泉一样,是不可或缺的。童年时调皮地分享父亲的茶;少年、青年时每逢大考,必带一杯浓茶进考场以提神;走入社会,也不过解渴牛饮而已。曾经

  • 茶在诗文中的几种常见别称

    茶在诗文中的几种常见别称

    茶树原产于我国,茶文化发源于我国。古往今来,人们怀着对茶的喜爱之情,给茶以许多褒扬赞美、脍炙人口的别称,流传当世及见诸文字记载者主要有--荼:这是古代用得最多的表示茶的字,但它是多音多义字,不专门表示

  • 茶仙卢仝

    茶仙卢仝

    提起被人们尊称为茶圣的陆羽,人皆熟知,他写的《茶经》一书,流传至今,可谓是茶书经典。与陆羽同时代还有一位被人们尊称为茶仙的人,他就是唐代范阳(今河北省保定市所辖涿州市)人卢仝。卢仝是唐代著名诗人,他写

  • 浅述茶的雅号

    浅述茶的雅号

    茶的雅号也不少,如一名"不夜侯"。晋张华《博物志》称"饮真茶,令人少眠,故茶美称不夜侯,美其功也"。一名"清友",据宋苏易简《文房四谱》言,"叶嘉字清友,号玉川先生。茶的雅号别称很多,据陆羽《茶经》中

  • 茶字妙趣

    茶字妙趣

    领略茶的趣味,当从"茶"字说起,"茶"字本身就是一个妙趣横生的字。历史上"茶"字的字形、字音、字义变化多端,有很多异名、别称、雅号,如荼、槚、荈、茗、皋芦、不夜侯等,直到如今,茗和茶还通用。就是一个"

  • 茶诗钩沉--隆宋清尚恋茗战

    茶诗钩沉--隆宋清尚恋茗战

    士人将唐宋并列,誉称盛唐隆宋。实际上,宋代积贫积弱,建国之初就丧失燕云十六州,山河璧缺。太宗、真宗、仁宗连战连败,燕云十六州收不回来;后来连徽、钦二帝也被掳去做了金人的俘虏。这个"隆"字只能体现在经济

  • 茶叶文化之茶的别称

    茶叶文化之茶的别称

    甘侯--故事出自唐·孙樵的《与焦刑部书》。该书有一段记载:"晚甘侯十五人,遣侍齐阁。此徒皆请雷而圻,拜水而和,盖建阳丹山碧水之乡,月涧龙之品,慎勿贱用之。"涤烦子--故事出自唐·常伯熊《烹茶账中》。《

  • 在古诗里品茶

    在古诗里品茶

    闲来品茗,常有书卷相伴,喝茶读古诗,那是一种别样的享受。茶泡古诗,从古人的诗句中品味着茶香,便有了更多对茶韵的感悟和理解。喝茶喝到境界的,莫过于唐人卢仝。卢仝自号玉川子,爱茶成癖,诗风浪漫,后人尊他茶

  • 人生一杯茶

    人生一杯茶

    茶,亦雅亦俗,却是个人品位的象征。古人品茗论道,煮茶听琴,为的是在袅袅幽香中揣摩世态炎凉,体味人生苦乐。北宋诗人苏轼,十分嗜茶,爱茶之情常见于诗行之中:"仙山灵草湿行云,洗温香肌粉末匀。明月来投玉川子

  • 品读茶之韵

    品读茶之韵

    我国古代的文人墨客很早就与茶结下了不解之缘。正是他们发现了茶的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属性,从而找到了与茶的天然契合点。茶不仅可以启发他们的文思画意,也是他们的精神寄托。通过饮茶,他们得到了一种身体和心灵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