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香楼

梅与茶为邻

发表于:2025-01-09 作者:茶香楼
编辑最后更新 2025年01月09日,中国茶网资讯:早春正是赏梅的季节,我从网上购得陈俊愉先生主编的大本彩色《中国梅花品种图志》,欢喜不已。1917年出生于天津的陈老94岁了,一辈子调查和培育梅花,为梅花作科学分类,晚年又大声呼吁早定梅花

中国茶网资讯:早春正是赏梅的季节,我从网上购得陈俊愉先生主编的大本彩色《中国梅花品种图志》,欢喜不已。1917年出生于天津的陈老94岁了,一辈子调查和培育梅花,为梅花作科学分类,晚年又大声呼吁早定梅花为"国花",素有"梅花院士"之美称。他在"后记"里说:这本书,是以他为首的梅花同仁,献给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的一部《梅花新志》。因为从1947年,在上海出版处女作《巴山蜀水记梅花》以来,由他独著和领衔出版的梅花著作已经有好多部了。

予生亦晚,虽然也喜爱梅花,在几处胜地探访过梅花,熟读古人咏梅的诗文,但,我极想了解当世的梅花专家说梅花,讲解梅花。

关于梅的原生态与自然分布,这是许多爱梅人都努力探寻和关注的。陈老在书里告诉我们:"直到1991年,这一问题才得到了较为圆满的解答,认为我国川、滇、藏交界的横断山区是梅的自然分布中心,同时也是梅的遗传多样性中心。"其中还有个附表,名曰"中国大陆古梅、名梅分布及生长现状"(1982-2006年),至今全国有60多株元明清不同时代存世的老梅树,云南一省所占最多,总计超过了50株。《图志》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说明了梅的原产地在云南一带。

有意思的是,云南还是茶的老家。尽管在文字记载中,四川蒙顶山种茶最早,但至今还旺盛的千年古茶树,多在云南西双版纳一带被发现和保护。目前普洱市区街头,竖有"孔明兴茶"的巨型雕塑。梅与茶,这一双文人风雅的天然绝配,都出自云南和四川一带,真的很令人感慨而神往。

梅于后来在江南发达,从果梅到观赏梅,与南宋以降苏沪杭一带经济繁荣、人文鼎盛有关。云南天然的大叶茶种,在向长江流域发展中演变成小叶灌木茶,斗茶赏梅的风习持续不衰。云南各地的梅花,元旦就缤纷开放;而江南的梅花,盛开于元宵观灯后,"梅花以惊蛰为候"。在云南和东南各处赏梅,四方客人和主人一并优游林下,欢乐中为梅花拍照留影,为梅花吟唱,载歌载舞而干杯,兼了品茶是普遍的。梅与茶,相辅相成,使人脱俗解疲累。又因为慕梅爱梅之人众多,梅花专家便想方设法,使人工植梅的区域,一路向北方渐次远上。可北地少茶,饮茶多不讲究。就是今日有名的位于武昌东湖的磨山梅园,虽然梅花的品种蔚为大观,是"中国梅花研究中心"和"中国梅花资源圃"所在,惜武汉的公共场所少茶馆茶室。某次,我在东湖梅园的"探梅馆",看得临水好梅花,主人在亭台里却摆着茶座卖大路的袋泡红茶,好马无好鞍也!云南和苏州就大不同。不说元旦昆明黑龙潭"龙泉探梅"时是一地茶客,就是远在滇池西山上的"筇竹寺",古罗汉堂清冷的大院里,梅花和早樱一起开了,有当家的尼姑和暂住的居士对坐在优昙花绿树下,悠悠地品着喝了多遍犹品不尽的普洱茶。最难忘2008年春节,南方大雪,年三十,苏州"香雪海"的梅花才开数点,而山脚下的司徒庙,"清、奇、古、怪"的汉柏周围,蜡梅花猛烈吐香,胭脂梅尚满枝红豆,面相和佛与梅花一般清静的老阿婆,用光福寺建庙1500多年特制的青花瓷杯,放一撮本地绿茶,好开水一冲而碧盈盈暖手又暖心。那一刻在古庙的廊檐下看梅花迎雪花,真不止双清啊!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