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香楼

资溪县马头山上农民忙种白茶

发表于:2024-12-23 作者:茶香楼
编辑最后更新 2024年12月23日,中国茶网资溪县站讯:来到资溪县马头山脚下,看到半山腰许多劳作的农民。才知道,深秋十月,正是资溪白茶种植的好季节。"山上种白茶,有许多讲究,土要松软,不能有杂质,旁边要留沟。"一位正在整地的农民好似给记

中国茶网资溪县站讯:来到资溪县马头山脚下,看到半山腰许多劳作的农民。才知道,深秋十月,正是资溪白茶种植的好季节。

"山上种白茶,有许多讲究,土要松软,不能有杂质,旁边要留沟。"一位正在整地的农民好似给记者上课。记者要采访他,遭到婉拒。他建议记者去采访把白茶引进资溪马头山的功臣--姚根富。

辗转寻找,见到姚根富。有客来访,姚根富放下手中的活,与记者攀谈起来。

一谈到种白茶,不善言谈的姚根富立即变得健谈。起初,姚根富并不是种白茶的专家,他是浙江安吉做金属制品的,家里有二三十亩茶园,主要是父母打理。自从2005年到资溪来过一次,姚根富就被资溪优美的自然风光所吸引,这里是白茶的最佳生长地。

回到浙江,资溪那连绵起伏的大山始终在姚根富心头萦绕。一年后,说服妻子和亲友,姚根富怀揣资金来到资溪马头山脚下安营扎寨。当年十月,在马头山入口处租下300亩山,从家乡安吉引进白茶苗,另辟30亩地进行精心培育。

姚根富本来是搞企业的,现在改行做农活,没少遇到困难。一边要管理好30亩茶苗,不懂就向专家请教,向书本学习;一边还要开垦300亩荒山,荒山茅草比人高,砍草砍柴别提有多累。清早5点起床,晚上干到天黑,每天劳动十四五个小时,还觉得时间不够用。后来,姚根富干脆就租住在山脚下的废弃养猪棚,一住就是一年多。半年后,妻子邱颖汝来到资溪,看到丈夫又黑又瘦,不成人样,心里直疼。但是,为了让马头山上的白茶快快成长,妻子邱颖汝也来到马头山,夫妻俩并肩作战。

气候对白茶种植影响非常大。2007年的一场干旱,让他们的心血差点毁于一旦,尽管两人想尽办法,从马头山原始森林挖沟,引进山泉水源,但大部分苗木还是被干死,最后只得重新补栽。功夫不负有心人。2007年,白茶苗长势喜人,300亩荒山也被开垦成标准化梯田,并在十月如期种上白茶苗。夫妻两人天天吃住在山上,浇水、施肥、管理和维护一样也不能少。

经过精心呵护,2008年4月,第一批白茶终于长成,他们收获了400多斤新鲜茶叶,经过加工,100多斤资溪白茶问世。三年的心血终于换来颗颗嫩绿的白茶,夫妻俩还不敢太过高兴,自己品尝感觉好不算数,得请专家品鉴。很快,他们请来中国茶叶研究所陈亮博士,请他提意见。"鲜香馥郁,不亚于原产地茶叶品质。"品尝过后,陈亮博士对新出品的白茶给予了高度评价。随后,他们又邀请日本茶叶界元老清水康夫到茶叶基地指导,清水康夫品尝茶叶后,对茶叶品质赞不绝口。

得到专家的赞扬,姚根富种植白茶的信心大增。他连忙回家,把安吉的金属制品厂转卖,腾出更多的资金,扩大马头山白茶种植规模,当年就从300亩一举扩至1500亩,随后又扩大到2000亩,如今姚根富的白茶基地已经实现了规模化种植,达到4000亩,白茶基地也从马头山镇延展到乌石、石峡、鹤城等乡镇。随着种植规模的扩大,原来租的厂房已不能满足加工白茶的需要。随后,姚根富投资300多万元,在马头山脚下建了座2000多平方米的标准化茶叶加工厂,内设四条优质白茶加工生产线,并成立资溪县香檀山茶业公司,创立"源之源"白茶品牌。经过近年来的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源之源"白茶热销北京、上海、深圳等多个大城市,经常有外国朋友慕名前来洽谈、订购。

姚根富的白茶事业越做越大,马头山镇的农民看在眼里,急在心中。该镇永胜村村民章魁生自己有十来亩山地,也想种植白茶,苦于无技术,只有天天上姚根富白茶基地看的份。姚根富没有抛弃村民,而是倾囊传授,还盘活了自己培育的白茶苗木。2009年,在姚根富的技术指导下,章魁生4亩山地种上白茶。一年后,姚根富按照市场价收购他的新茶叶,章魁生获得了不错的收益。如今,章魁生的茶园每年能带来2万多元的收入。马头山镇有十多家像章魁生一样的家庭,他们都有几亩或者十来亩茶园,年年都有一笔固定收入,改善着家庭生活。

看到部分村民靠白茶鼓起了腰包,一些有山场没劳力、有劳力或资金没山场的村民也想从白茶种植中分到一杯羹。于是,马头山金茗白茶产业专业合作社应运而生。在政府的推动下,采取"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基地"的模式,姚根富是合作社的主心骨,他统一技术管理、统一品牌包装、统一销售价格、统一产品收购,让村民得利。

尝到甜头后,白茶合作社不断发展壮大,从开始的四五个人发展到如今的数十人。社员张幼和笑呵呵地说:"参加合作社,不仅学到技术,还得到股份和利润,妇女、老人都可以到茶园里干活赚钱,如今村里打牌的少了,邻里关系也更和谐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