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古稀老人首创“立体生态茶园”
中国茶网资讯:只要在种植和修剪上下点功夫,茶叶产量、效益可增加一倍,这并不是神话,而是一位资深茶叶专家的研究、实践成果。通过10余年的努力,普洱77岁的茶叶专家肖时英首创的多品种组合种植、修剪两个采摘面的"立体生态茶园",可有效解决很多茶园单产低、土地利用率不高等难题,这一项目,被列入全国第六批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后,目前已通过目标考核。
创新:首创多品种组合种植
平常看到的茶园,普遍都呈平面修剪,或者任其自然生长;而且在一台地上,仅种植一个品种。不过,记者来到距离普洱市区约10公里的时木 "立体生态茶园"时,看到是另一番景象,这里茶树种植及修剪显得另类特别。
之所以说另类,因为这里的许多茶树种植及修剪,都彻底颠覆了传统方法--多种品种组合种植、修剪出一个平面及一个斜面共两个采摘面。"这就是'立体生态茶园',别看整个茶园面积仅110亩,里面种植的茶树品种多达27个。" 77岁的老茶人肖时英告诉记者,"多品种组合种植,这是全国乃至全世界还是首创。"
记者看到,同一台地上,共栽有两行茶树,其中有木兰1号与景谷大白毫组合、有长叶白毫与短节白毫组合,甚至有大叶种与小叶种组合等多种组合种植,均分别有一个平面及一个斜面作为采摘面;少数台地上,也种植常规的单行、平面修剪茶树。肖时英解释:"一个茶园中既有双行种植、立体修剪,又有单行种植、平面修剪的茶树,目的就是进行产量等各方面的比较研究。"
在茶园里,记者还看到,为了改善整个茶园生态环境,茶园还套种了许多杉树、樟树、灯台叶树,林中还不时看到鸡在地里啄虫子吃。
优势:病虫害少产量可增倍
据介绍,肖时英与老伴张木兰都是中国普洱茶研究院的工作人员,夫妇俩和其他一些老茶人,为云南的茶产业做出过许多卓越的贡献。退休后,两位老人于1996年,拿出存款又借了一些钱,租地开建时木茶厂和"立体生态茶园"。老伴于2002年去世后,肖时英承受重大打击,但并未放弃他们当初的理想。
"搞这些,并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科研,我希望能够通过我们的努力,让茶农实现增收。" 肖时英告诉记者,"云南的茶园面积大约在300多万亩,面积在全国来说是最大的,但产量一直上不去,有时候就算茶叶丰产,但茶农也未必能丰收。"
丰产为何不能丰收呢?肖时英介绍,由于种植品种单一,茶树集中发芽,许多茶农根本采摘不过来,最后许多嫩芽都长成了老叶了。"我们首创多品种组合双行种植,很好地就错开春茶发芽高峰期。" 肖时英解释到,之所以用长叶白毫与短节白毫组合种植,因为前者是早芽种,后者是迟芽种,两种茶树的发芽会相隔15天左右;另外,不同茶种可以优势互补,能增强对病虫害的抵御能力;可防止水土流失,提高土地利用率,发挥抗旱防寒作用等。多品种组合双行种植,再进行系统修剪,形成立体的两个采集面,采集面增加了一倍,茶叶产量也相应地增加了一倍。肖时英曾做过比较,平面树形亩产量为184.4公斤,而立体树形产量则达到了374.1公斤。
肖时英告诉记者,茶叶产量提高,茶农的收入也将会得到提高;另外,茶园里的其他一些树,既可以改善茶园环境,还可以提供木材;养鸡,不仅能增加茶农经济收入,还能有效防止茶树害虫。"我们初步统计,常见的茶树害虫有40种,其中20种在土中或在枯枝落叶和根际枝桠种结茧化蛹,它们会成为鸡啄食的对象;还有一些害虫具有假死习性,稍一受惊更掉到地面上装死,也会被鸡当成食物,所以我的茶园很少打药。"
成果:立体生态茶园通过考核
"刚开始搞'立体生态茶园'时,许多人并不看好,认为会失败,还有人说我是疯子。" 肖时英告诉记者,后来,有人看到"立体生态茶园"果然很好,于是前来请教,也开始对平面茶园进行改造。
据介绍,2008年1月,"立体生态茶园"项目经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立项,项目起止年限为2008年1月至今年12月,时木茶厂为项目承担单位,普洱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为项目保证单位,随后,在普洱市和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对近5000亩茶园土地开展了"立体生态茶园"开垦方法试验、多品种组合种植等试验。
今年10月,按照相关规定,受云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委托,普洱市质量技术监督局邀请了相关专家,对"立体生态茶园"项目进行目标考核,并顺利通过。
文章来源:云南普洱茶网【www.puerlife.com】
原文链接:http://www.puerlife.com/viewnews-25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