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钟看懂普洱茶二十年流行历程
导读:有数据表明,普洱茶随着时间的增加,品质会发生改变,甚至可能会越来越好,但存在一个峰值。2007年以前"越陈越香"主导了普洱茶经济,2007年以后"古树纯料"迅速拯救了市场。我们今天要修正很多观念。
对普洱茶越陈越香的认知,是从普洱茶消费地引发的一种观念。
在晚清的时候,贩卖茶到南洋的马帮就发现,越是老的料,在南洋越受欢迎,价格也越高。这种消费地的品饮习惯,后来被南洋茶人总结成"普洱茶越陈越香"的价值观。
普洱茶此后的发展,把"越陈越香"的金融属性放大,即越陈越贵,之后普洱茶进入藏家的"小号时代"。比如"红印""绿印""蓝印""黄印""88青"。这些云南普洱茶厂早期生产的茶,在生产地难见踪影,他们分散到全球各种藏家手中,以香港,台湾地区为首的商人进一步做大了市场份额,在真假老茶混战的近20年间,普洱老茶价格持续走高。对老茶身份的质疑从未间断,云南普洱茶专家邹家驹在与台湾商人的数次博弈中胜出,许多新商人对"太有年份"的普洱茶将信将疑,但巨大的利益又促使他们投入其中,成为老茶产业的合谋者。
2007年普洱茶终于因为过度炒作而崩盘,茶商们进入了新一轮的反省。
2009年,普洱茶原产地云南启用了用古树新茶狙击老茶的新理念,这一回,新茶市场消费量被空前放大。越陈越香谈普洱茶越老越好,也值钱。古树纯料回答的却是,既然古树茶本身就具备"老"的特性,为什么不能价格一次到位?之后古树茶的价值在品饮和买卖上数次被放大,到了,简直是形成了"无古树,不纯料,不开店"。
在科学层面上,没有任何一个科研机构拿得出普洱老茶以及古树纯料比台地茶更有营养价值的报告,这两者只好更多在品饮的艺术价值上发力。比如,都强调稀缺性。古树普洱茶还迎合了中国食品安全的大环境,古树茶不施肥不打药,在心里暗示的层面上,喝起来更放心。
在中国,没有哪一类茶会像普洱茶这样缺乏完整的表达,主要原因在于,普洱茶的话语被历史、地域、人群以及商业稀释,显得零散而混乱。
具体而言,典籍与历史中的普洱茶与当下所言的普洱茶,并非一种承接关系;普洱茶的原产地以及其主要消费地的人群长期以来各自表述,难以取得共识;而商业力量的崛起,则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普洱茶的面貌、工艺乃至存在形式,这些都增加了对普洱茶的认知成本。也因为如此,普洱茶反而显得魅力四射,让人横生重塑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