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香楼

中国茶叶生产尚不能摆脱农药

发表于:2025-01-23 作者:茶香楼
编辑最后更新 2025年01月23日,中国茶网资讯:国家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常务副主任刘新回应茶叶农药门,并介绍监管体系缺失。目前,对于茶叶生产过程来说,尚不能完全摆脱农药。如何在茶叶种植、流通的过程中减少农药残留所带来的风险,

中国茶网资讯:国家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常务副主任刘新回应茶叶农药门,并介绍监管体系缺失。

目前,对于茶叶生产过程来说,尚不能完全摆脱农药。如何在茶叶种植、流通的过程中减少农药残留所带来的风险,将是中国农业食品安全面临的一大课题。

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常务副主任刘新向本报称,对于茶叶这种农作物而言,对其食用安全最有效的保证是从种植这一源头上进行监管控制。

百分之百禁用有例外

《21世纪》:您认为不久前立顿等茶品被曝检测出硫丹、灭多威等高毒农药残留的原因是什么?

刘新:这次检测出的高毒农药残留应该不是直接喷撒造成的,应该是由二次污染或者漂移污染所带来的间接污染。

我们已经取缔高毒、高残留农药在茶叶的登记和使用,目前推广使用的农药毒性都不太高,不像过去有机磷、有机氯一样,残留时间长、毒性大。

《21世纪》:我们在浙江进行走访时,发现仍有像硫丹这样的高毒农药在茶叶上使用,您怎么看?

刘新:首先,如果出现,从检测结果上可以追查。当然全国这么大的面积,要百分之百实现禁用也可能有个别例外,但地区应该非常少;如果有发现,应该向当地主管部门举报。

而且通过这些年的技术推广,相信使用农药的农民会不断减少。现在正大力推广生物源农药、植物源农药等无危害或危害性小的农药。

《21世纪》:对于农药喷撒后安全隔离期的控制,目前有好的办法吗?

刘新:一般来说,技术推广部门都会告诉农民这个农药的安全隔离期有多长。很多地方在每个茶季前,如春季、夏季、秋季开始之前,都会对茶农进行培训,比如福建安溪、浙江武义都是这样操作的。此外,统防统治方式正在不断推广,就是在一定的生产区域,统一按照病虫害发生的情况进行预报,统一采购、使用、配制农药,由专业人员统一喷施用农药,规定安全间隔期才能收购或加工茶叶。

三梯次监管体系

《21世纪》:目前我国在种植过程中对农药残留的监督控制都有哪些措施?

刘新:对于农药残留的监督控制主要分为对农业投入物的管理和对产品的管理。

前者主要由地方政府的农业执法大队在监督,地方农产品监督处(科)进行源头的监管。具体到茶叶,重点是对茶叶中使用的农药进行监控,监督禁限用农药退出市场,按无公害农产品的要求销售使用农药,并对禁限用农药的违规销售和使用进行处罚。而对于产品层面的管理有三个梯次。一是从2009年开始,农业部在全国的例行监测中增加了茶叶这一品种,目前在全国20个重点产茶和销茶省(区、市)进行例行监测,主要对其符合性进行分析,综合考察是否符合国家有关农药残留等的限定值。

另一个层面就是在例行监测中发现问题的进行监督抽查并执法,对不合格的产品进行召回、销毁,对其生产者的行为进行惩罚。此外,还安排茶叶的普查和风险评估。总体来说,茶叶质量安全水平是在不断提高的,合格率保持在95%以上的水平。

《21世纪》:主要有哪些造成茶叶农药残留的因素?

刘新:使用农药是农药残留的直接来源。但是还有一些外源污染源也不能忽视,一是之前使用农药造成在环境中(如空气、土壤、水体)的农药残留,会通过茶树的新陈代谢进入茶叶,造成二次污染。还有就是漂移污染,喷撒在其他农作物上的农药可能会随空气漂移到茶叶上。

需要说明的是,目前在茶叶种植中所谓的高毒农药已经不再使用了。如果因为农药使用不当,比如未到安全隔离期就进行采收,农药残留值是非常高的,经检测就可以知晓。

多头管理困局

《21世纪》:目前对农药残留的监管中,还存在哪些障碍?

刘新:目前主要的问题还是源头管理。农业技术推广的最后一公里还未接通,农业技术推广的网络还未全面恢复和健全,不能顺利地把农业科技知识普及到田间地头。

《21世纪》:对于这样的瓶颈,目前是否有好的解决方法?

刘新:茶叶生产的组织化是个途径。目前比较普遍的组织化方式有"公司+基地+农户"和农民合作社等。前者是由公司连动茶叶基地,公司对基地负责,从而倒逼对农户的农药使用行为进行规范。后者是通过农民之间的相互制约,农民出于对品牌的保护,相互间有农药使用约束。

在次我建议建立农产品的溯源制度。在产品交易的时候对产品的出产地等要素进行身份登记,以便对出现问题及时追溯,目前已经在福建安溪、浙江松阳的市场开始试点。

多头管理也是个问题。种植环节是农业部门在管,流通环节归工商部门,加工环节由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在管。由于部门之间的沟通成本,各部门容易各行其是,管理的成本高效果不显着。

对于茶叶这种农作物,最好的方式还是对其种植源头进行管理。在流通环节,也要加大对产品检测的频次,尤其是对中小型的茶企来说,做到每一批产品进行检查还有难度。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