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香楼

探访莆田三紫有机茶叶有限公司龟山茶叶生产

发表于:2024-11-10 作者:茶香楼
编辑最后更新 2024年11月10日,中国茶网福建站讯:福建省是全国产茶大省,然而你是否知道,莆田市的茶历史也有上千年,其中以龟山茶叶最具有代表性。据《兴化揽胜》记载,公元822年,得道高僧无了禅师来到龟山开山,辟茶园18处。因龟山雾浓露

中国茶网福建站讯:福建省是全国产茶大省,然而你是否知道,莆田市的茶历史也有上千年,其中以龟山茶叶最具有代表性。据《兴化揽胜》记载,公元822年,得道高僧无了禅师来到龟山开山,辟茶园18处。因龟山雾浓露重,气候阴凉,茶叶色泽碧绿,香气浓郁,深受喜爱。龟山茶叶年年晋京,成为贡品;明代月中禅师主持古刹时,也是依仗茶业再次振兴。龟山茶叶之盛,据说更甚于唐。《八闽通志》中也记载道"龟洋山产茶为莆之最"。宋代着名书法家蔡襄对龟山茶曾作此评价:古寺千年藏紫山,祖师传家只耕禅。一担茶叶下凡来,尘世忽忆望云端。

5月28日,记者一行驱车来到位于莆田市城厢区华亭镇龟山山脉东南坡上的三紫有机茶叶有限公司,探访如今龟山茶叶的整个生产过程,聆听茶农对莆田茶叶发展的期盼。

汽车盘山而上,途中,山间潺潺的流水声、鸟叫声、蝉鸣声、风吹树叶沙沙的声音混杂在一起,奏响了一曲"自然交响曲",让人心情顿时愉悦起来。在半山腰,记者就看见山头上有一座像极了城堡的建筑,其红色的外墙在这绿林中显得格外醒目。公司董事长郑亦新告诉记者,那就是"三紫有机茶叶基地"。沿着蜿蜒小道上山,小道越走越窄,弯道越来越急,车子也颠得更厉害了。"这条小路是山上通往山下的唯一一条路,也是我们郑庄村的村道。这条路只能供一辆车通行,如果在半路上遇到来车,可就麻烦了。由于村里资金不足,这条村道已经很久没有修了,坑坑洼洼在所难免。目前,道路交通问题是阻碍我们村发展的一个因素,也是阻碍茶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郑亦新说道。在闲聊中,记者得知郑亦新不但是"三紫有机茶叶有限公司"的董事长,也是郑庄村的现任党支部书记。

在茶叶基地,郑亦新首先带我们到种植园去参观。从一条泥泞的小路一直往上走,远远地,记者就看见茶园中挂着一张张黄色的纸。郑亦新告诉记者,那是诱虫粘虫板,是前段时间城厢区农业局农技人员刚送来的。由于有机茶叶在鲜叶、加工、包装、贮运、销售的整个过程中都必须做到符合无公害的标准,不能使用任何化学物品,在茶害虫多时,茶农们便用杀虫灯、粘虫板来除虫。此外,茶农们还利用茶虫的植物天敌来除虫。"我们平时会上山采摘能杀茶虫的草,碾成粉末后洒在茶园中,除茶虫的效果很好。"一位正在茶园中忙活的老汉告诉记者。

种庄稼有农忙时,种有机茶也有农忙时,郑亦新告诉记者,再过几天就要采摘夏茶了,茶园里的茶农会比现在多出三四倍,最忙的时候需要150多人,那时才是这500多亩的茶园最热闹的时候。

茶园里的茶农都是本村人,年龄都在45岁以上。郑亦新介绍,郑庄村全村有500多人,其中常住人口只占了30%,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村里只剩留守的老人和小孩,以种植果树、养猪为生。"我们村里那些四十来岁的人也想外出打工,挣点钱来贴补家用,但大多数的工厂都不想招这个年龄层以上的职工。我就让他们到我的茶园来帮忙种有机铁观音、金观音,也算给他们解决了就业难题"。

在茶园里,给茶叶施肥也只是用农肥,发酵后的鸭粪堆肥和两个茶垄间种植的豆子是主要的农肥。一位头发花白的老汉正为茶园施肥。这位负责施肥的老汉叫郑玉坤,今年64岁。他告诉记者,他的两个儿子都外出打工去了,家里就剩两个孙子和他自己了。在来"三紫"之前,他就靠种龙眼树来贴补家用,但是每年龙眼的产量不高,挣不到什么钱,身体也吃不消。"现在我每天都会来茶园,和村里人说说笑笑的,干活起劲,时间过得也快,收入还不少呢!"

从茶园回来,郑亦新带记者参观了有机茶叶加工区。由于需要做到"零污染",记者被要求穿上车间的工作服和鞋套。从鲜叶采摘后进加工区,摊青、做青、萎凋、杀青、揉捻、烘干、拣梗、筛末、再烘干、包装等,整个过程都采用半机械化生产。加工区里的工人和茶园里的茶农不一样,他们是经过专业技术培训的。一泡好茶,除了鲜茶叶质量好之外,在进行茶叶加工的工艺中的每道程序都要做到高标准,这对加工工人的要求就十分严格。就拿拣梗来说,只是除去梗片、杂质,形成半成品,这一简单的工序就需要加工工人有足够的耐心。郑亦新说:"做有机茶叶,一点都马虎不得!"

这个2008年才注册成立的公司,在前期就已经投入资金2000万元,年产3万公斤净茶,目前公司还未进入盈利状态。说到莆田茶叶的发展,郑亦新十分忧虑:"我们的茶叶文化历史悠久,茶叶质量也是数一数二的,但为什么我们的茶叶不受人关注?如何把品牌打出去,加大宣传,迫在眉睫。这也是我现在遇到的难题。"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