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山紧抓市场机遇 “差异化”发展茶产业
不用顾及别人的眼光,不去理会别人怎么想,埋头按照"差异化"战略发展自己。几年下来,在竹山这个鄂西北的贫困山区县,茶产业发展得有模有样。全县茶园面积,由2004年初的5万亩发展到12万亩;生产的名优茶,持续拓展十堰、武汉、西北市场,年茶叶综合收入2.56亿元;该县茶叶龙头企业、湖北圣水茶场有限责任公司的销售额,也从2004年的250万元,迅猛增长到2008年的2000万元,预计今年将突破3000万元。
可以说,竹山的茶产业,牢牢抓住了近五年湖北茶产业快速发展的机遇。全县唯一没有杂音的产业今天,在竹山人看来,不种茶,是不可想象的。整个十堰市,人均耕地不到0.6亩,好田更少,仅0.2亩,加之常年少雨,发展粮食作物,困难重重。不过,这里田地少,低丘岗地却很多。数十万竹山农民要生存、要脱贫,目光都集中在低丘岗地上。单纯依靠林木,速度太慢。竹山曾尝试种桑蚕等经济作物,因为抵挡不了这里的干旱,先后都失败。抗旱能力较强,集约程度较高,茶园投产后每年均可获益的茶叶,就这样进入了竹山人的视野。竹山县委书记沈学强与记者促膝长谈:竹山发展茶产业,是全县唯一没有杂音的产业。除耕地、气候因素之外,条条理由都非常有说服力。十堰的丹江口水库及其周边,包括竹山在内,是南水北调的水源地。保护这里的植被,就是保护首都的饮水安全。
竹山位于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内,维护这里的生态,有助于抢抓鄂西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大发展的机遇。跟垦荒种粮相比,发展茶产业,能够在保证山区农民收入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保护当地生态。在国家启动生态补偿机制之后,还能够因此得到国家相应的资金补偿、项目扶持。堵河流域水电开发,特别是竹山境内潘口水电站的建设,涉及数万移民安置。见效较快、效益较好的茶产业,是为数不多能让移民们"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依托产业之一。农产品加工是山区县发展工业的根本出路。竹山全县适茶面积40万亩,能够为工业提供足够的原料。
县长佘立柱说,历史上,竹山有种茶传统,将茶产业作为竹山特色经济,农民接受快。差异化战略找到"市场蓝海"产业选对了,不意味着发展的障碍就此消除。在鄂西北种茶,跟湖北其他地方不一样,情况比较特殊。湖北圣水茶场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陈敦桥说,跟宜昌、恩施、黄冈等地相比,十堰发展茶产业,有两大不利因素。
其一,春茶开园时间上,十堰比湖北其他地方普遍晚了半个月左右;
其二,鄂西北靠近陕西,缺水较为严重,种茶成本比较高。"如果我们拿产品出去,与宜昌、恩施、黄冈的茶叶硬拼价格、硬拼市场,显然难有胜算。"
怎么办?必须找到自己的优势,走差异化发展的道路。从鲜叶供应来看,虽然竹山春茶开园时间较晚,但春茶采摘时间较长,有助于扩大名优茶的生产量。由于特殊的光、热、水、土组合,竹山茶叶品质独特,该县被命名为"中国高香型生态绿茶之乡。"从地理位置上看,十堰与我国大西北地区接壤,是进入西北地区的咽喉。不回避劣势,不忽视优势,竹山茶叶的市场突破口,自然就展现在面前。幅员辽阔、不产茶的中国大西北地区,为竹山及十堰地区的茶叶,提供了广阔的市场。于是,圣水茶场一方面在提高茶叶品质上,下足工夫;另一方面,将市场营销的主要精力,放在西北地区以及十堰本地市场。
差异化策略,让竹山茶产业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蓝海。像生产中药材一样种茶、制茶。短短四五年,竹山茶产业就取得了阶段性的重大突破。县委常委、县茶叶产业建设领导小组组长曹明权说:"竹山要乘势将比较优势做足,将茶产业做精、做大。"近年来,国内中药材产业发展比较快。中药材作为治病救人的药品,市场对它的种植、加工都有严格的标准。这就是中药材GAP(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中药材GAP种植,启发了竹山人的种茶思路。要持续提高茶叶品质,就要像种植中药材那样,严格控制影响茶叶质量的各种因子,规范茶叶生产各环节,达到"优质、稳定、可控"的目的。
当然,要调动茶农精细化管理茶园的积极性,政府的项目、资金扶持,必不可少。近四年,竹山县累计投入茶产业建设资金1900多万元,其中省农业厅扶持茶叶板块基地建设资金135万元。对新建基地所需种苗,县财政每年拿出200万元,实行无偿扶持。财政扶持,使竹山县标准化茶园面积迅速扩大。四年内,新建茶叶基地5.7万亩,示范基地3500亩。茶园扩大,带来丰裕的资源。如何将这些宝贵的资源利用好?在县里支持下,湖北圣水茶场利用市场的办法,整合全县的茶叶加工资源。陈敦桥说,圣水茶场先后出资1200多万元,购买了县内几家较大的茶厂。然后,又投资1000多万元,对收购茶厂进行标准化改造。此举,让圣水公司获得飞速发展。
2004年改制之前,公司负债270万元,年产值250万元;2008年,固定资产超过2500万元。圣水茶场的加工能力迅速提高,确保了竹山鲜叶资源发挥出应有的效益。针对往常被放弃的夏秋茶,圣水茶场引进安溪技术,加工乌龙茶。茶农也因此多了一条增收渠道。茶产业愈发展,竹山人尝到的甜头愈多。"力争到,全县茶叶基地面积达到20万亩,年干茶产量突破1万吨,年茶业综合收入突破10亿元,努力使'圣水毛尖'成为中国名牌产品。"对竹山茶产业发展路径,沈学强早有谋划。